摘要:因此在肖晓琳想要报考播音专业的时候,遭到了老师强烈反对,在老师看来,肖晓琳这样一个平均科目可以考到80分以上的高材生,报考播音专业实在是大材小用,太可惜了。
被保送进入北京大学的撒贝宁在观众们的眼中是天之骄子,是央视主持人成功的典范之一。
然而在肖晓琳初见撒贝宁的时候,对他的印象却是“像只猴子”。
肖晓琳为什么会对撒贝宁做出这样的评价?
在现在很多人看来,读播音专业成为一名主持人是非常光鲜亮丽的职业,然而在过去的一段时间里,所谓的播音员并不是如现在般光彩照人。
因此在肖晓琳想要报考播音专业的时候,遭到了老师强烈反对,在老师看来,肖晓琳这样一个平均科目可以考到80分以上的高材生,报考播音专业实在是大材小用,太可惜了。
然而肖晓琳还是凭着满腔热爱报考了北京广播学院(现中国传媒大学),只不过可惜的是,由于赶上毕业季大病一场,此时肖晓琳只想回到家乡长沙休息,大学毕业没能留在北京,只是在长沙做了一名广播员。
但肖晓琳想要进入央视的梦想始终没有熄灭,凭借努力,她终于成功在1988年进入央视,并在这一年成功成为电视节目《观察与思考》的节目主持人。
《观察与思考》于1980年7月12日首播,“主持”人这一称谓也开创性的在我国电视节目史上亮相,再加上其是我国的第1个对新闻深度报道的电视节目,因此一直都颇受观众喜爱。
而肖晓琳的个人形象气质与节目非常契合,受到观众广泛认可,慢慢的,大家就给肖晓琳冠上了“铁面美人”的美称,逐渐传播开来。
如此年轻就走到了这样的位置,放在一般人身上可能会飘飘然,但肖晓琳却一直都很沉得住气,她曾清醒地说过:“在我最出名的时候,可能并不是我实力最强的时候。”
所以她不仅没有因为自己取得的这些成绩沾沾自喜,反而想着越是这样的时候就更应该充实自己,于是1995年她果决地离开电视荧屏,来到美国犹她州州立大学给自己充电。
这一次的留学经历又给肖晓琳带来了什么?她又是否能在当时比国内繁华数倍的美国始终保持初心呢?
在初到美国的时候,肖晓琳也感受到相当大的压力,有太多的东西需要学习:语言、电脑甚至驾驶技术,太过忙碌的安排让她不得不经常做作业到凌晨2点。
在英语学习班里的第1次考试,作为唯一一个中国人的肖晓琳考了个倒数第一,秉着不蒸馒头争口气的想法,肖晓琳咬紧了牙关苦学两个半月,终于在又一次的考试中拿到真正的第1名。
这趟美国之旅,让肖晓琳收获最大的或许就是对年龄的态度,曾经的肖晓琳以为年过40之后,脸蛋不再漂亮,嗓音不再优美就是主持人生涯的结束之日。
然而在美国看到那么多年龄很大的节目主持人让肖晓琳打破了这种观念:原来只要足够有智慧才华和经验,就能一直做一个优秀的节目主持人,这让她信心大增。
而面对当时比我们更加先进的美国社会以及她们更加专业的新闻传播体系,肖晓琳也始终保持自信乐观,她在课堂上向300学生展示我们国内的电视节目《焦点访谈》,赢得了如潮掌声。
在听到对面新闻与传播专业主任泰德先生的夸赞时,肖晓琳内心首先想到的就是祖国的亲人和自己热爱的事业,她说,不管身在何处,人的生命之源始终是祖国和母语。
在结束了美国等学习生活之后,回国后的肖晓琳参与创办了国内的一档法制节目,直到现在这档节目还在播出,这档节目就是——《今日说法》。
在最初创办《今日说法》的时候,一群人连一间办公室都没有,只能窝在咖啡厅办公,但在肖晓琳看来,这并不算什么,只要节目能受到观众喜爱就是最大的慰藉。
终于在经历两个月的忙碌之后,《今日说法》的收视率果然节节高升,很快就进入排行榜,又冲进前10,等到1999年底,《今日说法》已经成功登上专题类栏目收视率第一的宝座,更是成为观众满意度第一的电视节目。
提到为什么要创办这样一期节目,肖晓琳说,对于国家法律,老百姓所了解到的实在是太少了,比如大部分人居然都不知道《国家赔偿法》早已经实施,并且准备了几个亿的资金专门用来赔付。
对于一些冤假错案的受害者,他们是可以拿到国家补偿的,然而准备的几亿专项资金过了几年只消耗掉几百万,淳朴的老百姓居然觉得,只要能洗刷冤屈就是遇上包青天在世了。
面对这样的情形,肖晓琳觉得自己有责任有义务来让国内的普通百姓知法守法,依法办事,因此她也被人亲切地称为“普法大使”。
后来,《今日说法》成就了撒贝宁,而肖晓琳则是创办今日说法的创办人之一,对撒贝宁来讲,肖晓琳就是那个非常优秀的前辈。
肖晓琳第一次在中央电视台见到前来面试的撒贝宁的时候,看着这个黑黑瘦瘦、穿着不合身的宽大西服的年轻人,脑子里蹦出来的印象就是:一个猴子。
但即便如此,以为自己没了希望的撒贝宁还是被成功录取,可见肖晓琳也是撒贝宁的贵人,她在中国电视节目史上也留下了浓墨重彩的一笔。
最后的遗言只是太可惜,天妒英才,2017年7月12日,有人爆料肖晓琳在美国病逝,随后经过证实该消息为真。
根据肖晓琳儿媳透露出的消息,早在消息传出两周之前,肖晓琳就已经去世了,在生命的最后一段时间里,肖晓琳从未服输,一直在和病魔做斗争,去世的时候家人都陪在身边,她走得很安详。
把一生都献给中国广播电视事业的肖晓琳在去世之前留下了26字遗言:“要宣传,不要像我一样忽视健康,你们健康、长寿,我就在,感谢你们!”
直到生命的最后一刻,都还想用自己的例子警醒大家要注意身体健康,这样的一位主持人又如何不让观众喜爱呢?
现在电视节目主持人越来越多,更新换代的速度也越来越快,然而真正能在人们心中留下深刻印象,能让人铭记在心的似乎并不多。
希望以后还能有像肖晓琳这样发自内心热爱广播电视事业的主持人,也希望大家在忙碌事业的时候不要忘了自身健康。
来源:小东美食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