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五十三集 生老病死,自然规律,痛心疾首,深切怀念(修改稿)

天堂影视 内地剧 2025-03-28 10:28 3

摘要:曾几何时,我因搞对象,一张白条,说我未来的岳父有严重政治历史问题,被清除干部队伍,而影响我被下放劳动十几年,由公安干警先后改职为刨工、放映员、货运员、站务员和工会主席等职。直到我岳父被平反昭雪,我入了党,恢复了公安干警身份并提升为车站公安派出所所长,这才解除了

《笑傲人生》电视剧(定稿)

第二部(季)人生磨难与情义无价

第五十三集 生老病死,自然规律,痛心疾首,深切怀念(修改稿)

漫长的人生,不可能都是一帆风顺的,不如意事十有八九。

曾几何时,我因搞对象,一张白条,说我未来的岳父有严重政治历史问题,被清除干部队伍,而影响我被下放劳动十几年,由公安干警先后改职为刨工、放映员、货运员、站务员和工会主席等职。直到我岳父被平反昭雪,我入了党,恢复了公安干警身份并提升为车站公安派出所所长,这才解除了这段人生磨难,重新走上了正常、光明而辉煌的人生轨道。

我60岁过生日,自己给自己买了一辆机动车“千里马”作为生日礼物之后,在亲自驾驶“千里马”回东北老家招生时,因坐姿局限欠缺活动,左侧胳膊粘连抬不起来了。按摩大夫说,治疗如此严重的肩周炎的办法有二:一是长期按摩,恢复时间不定,但不能饮酒;二是两次撕开,立竿见影,但,痛疼难忍。我忍痛选择了撕开,手到病除,我很快就化解了这次人生磨难。如此,不一而足。

什么是人生磨难?应该怎样认识和对待人生磨难?

从广义上讲,任何痛苦的体验和感受都是磨难,无论这痛苦是来自自然还是社会;是来自什么事物或经历。也无论是这痛苦是让肉体痛苦还是让精神痛苦,还是让肉体和精神同时痛苦,统统都是磨难。接下来就是磨难的深度和长度或者质量和数量的问题了(辩证的看磨难的大或小;好与坏)。

我们是唯物主义者,应该辩证的认识磨难。

首先,磨难的大小是由磨难的深度和长度共同决定的,而深度则往往更具有决定性。如果某个磨难造成的痛苦很深,即使经历时间不长,也应称作大磨难。反之,如果造成的痛苦不深,即使经历时间很长,也算不上大磨难。

其次,辩证的看某种磨难是否有意义、有多大意义,也要由它的质量和数量共同决定的,而质量更加重要。如果某种磨难,能让你获得很大的经验教训或在人格才智上获得很大的提升,这个磨难不仅有意义,而且有很大的意义(可以起到“完善完美人”的作用);反之,如果某种磨难不仅没有给你带来有价值的收获,而且造成了或大或小的痛苦,这样的磨难经历越多越长,越证(说)明我们的人生失败的越多、浪费的越大(可以起到“摧残摧毁人”的作用)。

人生不可能是一帆风顺的,磨难是所有人的必经之路。那么,人生可能要经历哪些磨难呢?根据亲身经历和借鉴,我认为,人生磨难的形成和分类主要是以下五个方面:

一是挫折与失落

人生最常见的磨难莫过于挫折,之后,便很可能产生失落感,而处于不适或痛苦之中。因我岳父蒙受冤案,影响我被下放劳动,在失落之中,难免或多或少的有痛苦之感。后因我有理智性的正确认识,所以,痛苦便很快的消失了。同时,从某种意义上讲,坏事变成了好事(两个弟弟被招工、哥嫂工作调动、父母和小弟农转非、全家团聚,我个人也彰显了人格的魅力等)

二是致病与疾病

根据中医理论,致病的原因多种多样,既有外因六淫侵袭,又有内因七情内伤,还有不内不外的其他因素(饮食不节、劳逸损伤、外伤和寄生虫等)。一旦致病,尤其是疾病缠身,无论大小,都会给人带来一定的痛苦。当然,如果处理得当,则另当别论。我对肩周炎果断采取撕开的方法,一次性的痛苦便解除了疾病带来的长期痛苦。

三是死亡与痛苦

人“生老病死”是自然规律,是不依人的意志为转移的。但由于血源关系,骨肉相连所致,其痛苦是不可避免的,也是难以言表的。死亡对人类造成的磨难是长期的大磨难,特别是白发人送黒发人。

四是孤独与寂寞

我们与亲人、朋友,尤其是爱人相处的再好,最终都可能难免分离、甚至在孤独中进行长时间的生活。如果你认识明确,有工作和生活目标,感觉很充实,幸福仍然可以与你不离不弃。反之,必然在孤独和寂寞中感到不适、甚至致病后,处于十分痛苦的精神状态之中。

此外,就是贫穷与困境。从实践中看,贫穷和困境是世界上许多人所经历的磨难。在贫穷中,有些人将物质的匮乏,生活的困境,归错为社会的不公,其结果必然加剧了痛苦。反之,你拥有一个良好的心态,知足常乐,奋发图强,则可能处于“低层次”的幸福之中。

人生长短,充满了种种磨难,然而,有些磨难却并非偶然降临,而是冥冥中人生注定的命运。

我的前半生大都在磨难中砥砺前行。我虽然最终事业有成了:两次被破格评聘为副、正教授;独撰并发表50多篇学术论文(40多万字),独著和主编并发表了十几部著作(200多万字);特别是一个人编辑了近250万字的《最新中国警察法律实用全书》,在公安教育起步较晚的情况下,对铁路公安教育做出了自己的特殊应有贡献。

但与此同时,我的人生磨难也是层出不穷和鲜为人知的。回故我的前半生,我最大的人生磨难就是父母、岳父母和长兄仙逝、一次艰难的旅行(崴双脚见第二部第21、22集)、一起险些致命的车祸、腰尖(间)盘突出、一次严重便秘和一场火灾等。

我的母亲是个大善人,是个热心肠,特别愿意助人为乐,她无论在农村务农,还是进城后在“五七队”看孩子,均竟竟业业,任劳任怨,与同事相处的都非常好;在家里也是只讲贡献,不图索取。我大哥家四个孩子、我和老三、老四家各两个孩子、我五弟家一个孩子,刚出生坐月子时,都是她帮助照料的。她也有一个致命的弱点,心里有事、有话不愿意说出来,装在自己肚子里。特别是有病也不说,自己忍着,自己克服。我远在千里之外(失职),五弟来电话经常提及此事。我回老家也经常与母亲说:有什么想法,有什么要求尽管说,特别是当身体感到不舒服时,一定要及时说,及时到医院确诊,及时对症治疗。

“江山难改,秉性难易”,她虽然口头答应的挺好,但实际上还是坚持不改。一次,因发高烧她住进了医院。经全面检查,她的肺结核病已经进入晚期了,已经“病入膏肓”了。当我返家看望她时,她有气无力的和我说:儿啊,我不行了,我知道你是个好孩子,你要好好照顾你爹。我听后泣不成声的说:儿不孝,儿对不起你,儿没有在老人身边尽孝,真的是罪过!我母亲说:你表现的很好,大家都知道,你每个月给我们的生活费最多,另外,还经常给我们零化钱和买东西。两天后,终因医治无效,我母亲与世长辞了(1991年6月),享年 73岁。

出殡那天,是我大哥给我母亲打的灵幡,墓地是我父亲事先选好的,在距家6里地东北角的一片山上。在善后时,我主动承担了母亲重病和仙逝期间的全部费用。

古语说“福无双至,祸不单行”,意思是说:自古“好运气”的事情只会来一次,而“灾难”却接二连三的来之不断。

这个话说的一点也不假。几年后的一天,老家又传来噩耗了,说我大哥仙逝了(1998年6月),享年62岁。

我大哥的为人大家并不陌生。他无论做什么工作(当老师、管烧火柴)都是勤勤恳恳,任劳任怨,大家都称赞他为“老黄牛”。但他也有一个致命的弱点:办事特“执着”。做什么事情都是一根筋,他想干的事十头老牛都拉不回来。他的亏就吃在这了。

我大哥的二女儿刘华,一次不慎将左腿崴了,他便利用智能气功,每天给她按摩。他太实在了,为了让女儿能尽快康复,他奋不顾身,每次都用全力按摩。他本来有脑振荡后遗症(一次骑自行车下坡摔倒后形成的),再加上平时人参吃多了,补大了,上火。一次,因按摩时间较长且用力过猛,致使脑干大量出血,经抢救无效,便仙逝了。

我大哥是刘氏家族的老大,他和大嫂照顾父母多年,在大家庭中做出了重大贡献。我很敬佩和尊重我的大哥,但当时我正在乌鲁木齐铁路公安局函授站授课,不便请假,无奈,我只好多寄些钱给大嫂,以略表对长兄仙逝的悼念和对家人的哀思。

又二年后的一天,老家又传来了噩耗:父亲仙逝了(2000年10月),享年84岁。

我父亲是老农民,在60年代的困难时期,一直是村里的生产队长,也是村里的“生产能手”。我父亲做任何事情都非常精细,又表现的非常聪明。1973年进城了,经全家人自力更生,自己动手盖好新房后,他把前后院管理的有条有理(种蔬菜、栽果树、种木耳菌等),为了防止家里小棚子被盗,他亲自设计制作了一个插销,在屋里控制开关,在外面根本打不开。他身患糖尿病后,一直管控的很好。他与母亲的个性相左,有病就主动到医院看病,日常生活也能做到自力更生的管控自己。一次因感冒,我五弟陪同他住院治疗,等到第二天清晨,我五弟到床前询问他的病情时,方发现他已经仙逝了。

医院的大夫、护士、患者都感慨的说:这位老爷子命真好,不痛不痒的就仙逝了。我们当子女的也有同感。“旁观者清”,我父亲的仙逝是“无疾而终”,是“喜逝”,是真正的“仙逝”!

我返家后,跪在父亲的灵前,悲痛至极,感到万分的愧疚,深感没有在身边孝敬老人是严重失职,是人生的最大憾事。我大侄女刘杰和我说:二叔,你哭吧,你就放声的哭吧!可我心里在想,我这个不孝之子,哪还有资格哭啊。

出殡那天,是我给老父亲打的灵幡(我大哥不在了),那天的天气尚好,不算太冷,但我已经离开东北近20年了,还是感觉有些不适应。还好,坚持就是胜利,加大气力多活动活动筋骨也就缓解了。

事后,在开家庭会议时,我对三、四弟和弟媳、特别是五弟和弟媳在身边照顾老人表示感谢,并主动的承担了与父亲仙逝相关的一切费用。

我岳母仙逝的比较早,是在1981年我被选调到铁路警校,于7月份跟我们搬家到中原,住了几个月,待春节前返家以后,因蛛网膜下腔出血抢救无效便仙逝了。我当时感到非常内疚,是不是岳母在我们这生活了几个月没有照顾好啊!

我岳父是在我即将评定管理副教授那年(1993年11月),因脑血栓医治无效仙逝的。他一生喜酒,到晚年时每天喝4次(早、午、晚、睡前),已经成瘾,难以控制。虽每次量不多(1~2两,自我感觉尚好),但天长日久,其危害必然显现无疑。

我岳父母的子女都很孝顺,特别是长子戈强,在给两位老人合葬时,化了几万元,并模仿蒋母的墓地建造了新墓。

四位老人和大哥仙逝后,我悲痛之余,经常在反省自己,经常联想自己今后的人生之路应该如何前行?

电视剧《人世间》里的一段话对我有所宽慰:孝,分为两种:养口体、养心智。“伺候在父母身边,照顾衣食住行,是养口体;远走高飞有所成就,让父母以此为荣,是养心智。这两种孝,同样重要,缺一不可。”

实事求是的讲,自认为我的辉煌业绩足以“笑傲人生”,足以让父母以此为荣,足以养心智了。但自我检讨自己,至今我仍认为“没有伺候在父母身边,照顾衣食住行,是我人生的最大憾事、最大失败。”

中国著名女作家杨绛有句名言:“父母在,人生尚有来处,父母去,人生只剩归途。”

“当有一天,生你养你的两个人都走了,这世间就再也没有任何人,真心实意地疼你爱你了。没有人在意你过得好不好,工作累不累,胖了还是瘦了。再没有人忍你的坏脾气,包容你的缺点。当你再去回忆和父母的点点滴滴的时候,你会泪流满面,心如刀割。”

父母健在时,当子女的往往没有重视他(她)们的存在。当有一天,父母离开了,我们才真正感受到他们的重要性。因为,他(她)们的离去,让我们不再有一个可以依靠的港湾,失去了一个可以倾诉的肩膀。这世上再也没有人会像父母那样真心实意地疼爱我们,关心我们的一切。

现在,我的双重父母都不在了,余下的是无穷尽的忏悔和反思。此时,我脑子一片空白,只有热淚盈眶······

当我恢复理智时,我又很自然的联想到了责任。

双重父母和大哥都不在了,我在刘氏家族是老大了,在戈氏家族也是老大(大姐夫)了,责无旁贷的必须承担起关照大家庭的应尽责任。好在我的三弟、四弟、特别是五弟;二妹、三妹、二内弟、特别是大内弟,他(她)们各家均处于中层、甚至领导的地位,都能各负其责的承担家庭义务,我能同样做到自负其责就皆大欢喜了。

此时,我又联想了人生的一个重大课题:人应该怎么活着?我在实践中归纳总结了这样两句话:

第一句:“健康第一是人生之路的座右铭;心理年轻是延年益寿的金钥匙;每天快乐是潇洒人生的试金石。

第二句(“三会”):“严于律己,宽以待人,先人后己,维护法纪(会做人);脚踏实地,勤书精业,勇于探索,自强不息(会干事);钱不要少,人不要老,过好每天,潇洒人生(会生活)”

各位女士和先生:有何高见,请不吝赐教

来源:百岁梦想刘士文教授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