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金星,1967年出生,是一位跨性别舞蹈家和主持人。她曾是中国电视荧屏的“流量担当”,尤其通过《金星秀》节目,以犀利点评娱乐圈乱象,如痛批“小鲜肉”“假唱”等现象,赢得了“娱乐圈清流”的美誉。她的跨性别经历也让她成为励志符号,激励了许多人勇敢面对自我。
金星的故事,堪称中国娱乐圈近年来的热点话题。
从她在中国如日中天的“毒舌”主持人,到因彩虹旗事件被迫移居法国,她的每一步都牵动着公众的神经。
金星,1967年出生,是一位跨性别舞蹈家和主持人。她曾是中国电视荧屏的“流量担当”,尤其通过《金星秀》节目,以犀利点评娱乐圈乱象,如痛批“小鲜肉”“假唱”等现象,赢得了“娱乐圈清流”的美誉。她的跨性别经历也让她成为励志符号,激励了许多人勇敢面对自我。
但2024年1月14日,一场演出彻底改变了她的命运。在太原上演的舞台剧《日出》谢幕环节,一名男性观众递给她一面彩虹旗,上面写着“爱与性别无关”。金星不仅接过,还高举旗帜,公开表达支持。这一行为在中国社会引发巨大争议,因LGBTQ+议题仍敏感,公众人物的站台被视为挑战主流价值观。
事件曝光后,她的团队试图灭火,声称她“抢过旗帜并扔掉以安抚观众”,但多角度视频证据如山:她面带微笑,毫无制止意图。网友迅速翻出她过往“爱国毒舌”人设,如曾嘲讽移民明星“国内赚钱国外花”,与如今的出走形成鲜明对比,纷纷指责其“双标”。
后续发展更雪上加霜:广州、佛山、苏州等7地文旅局以“材料不全”“舆论压力”为由取消其演出。她公开炮轰广州文旅局“公权私用”,并引用一句伪造的鲁迅名言暗讽网友“愚昧”,结果被扒出名言系杜撰,进一步激化矛盾。最终,她的微博账号被迫删除争议内容并停更,国内演艺事业几乎停滞。
2024年11月,金星现身法国,开始海外发展之路。她在法国电视台接受采访,控诉自己因“艺术自由”被国内“封杀”,并称中国对变性群体“不包容”。但她避谈彩虹旗事件的核心争议,引发更多质疑。
在法国,她的生活看似风生水起:频繁出席巴黎上流宴会,在香榭丽舍大剧院表演全英文脱口秀,上座率高达92%;还在意大利豪宅举办春节派对,场面奢华,被网友调侃“国内失意,国外享乐”。她与德国丈夫汉斯复婚,晒出亲密照,试图强化“家庭幸福”形象,挽回公众好感。
她的团队正试图“去争议化”操作:海外演出淡化敏感内容,转向传统文化改编剧目,如改编中国经典戏剧;计划2025年底发布自传《镜像人生》,反思事件;参与国际艺术论坛,主打“跨文化对话”,塑造国际形象。但截至2025年3月,国内舆情仍不乐观:微博粉丝掉粉23%,负面关联度居高不下。
中国公众对金星的态度呈现三足鼎立:
反对:认为她突破公序良俗,利用舞台宣扬敏感议题,且拒不认错、抹黑国家,态度坚决“不可原谅”。有网友直言:“她以前批评别人出走,现在自己跑得比谁都快,脸呢?”
支持者:认可其艺术成就,认为“个人选择不应被道德绑架”,呼吁“包容多元”。有人评论:“她只是表达自己,凭什么被全社会审判?”
中立者:关注她是否真诚反思。有评论指出:“金星的问题不在变性或毒舌,而在将‘真实’异化为流量工具。如果她能道歉,公众或许能给她机会。”
社会学家分析,此事件折射出中国公众对“公众人物社会责任”的期待提升。言论自由需以尊重主流价值观为前提,流量不能凌驾于公序良俗之上。
金星的困境,本质上是个人表达与社会规范、艺术自由与社会责任的边界之争。
金星能否被原谅,取决于两个关键因素:一是她是否承认错误并真诚道歉,二是中国社会对多元文化的包容度能否与日俱增。她的自传《镜像人生》或许是转机,若能展现反思,可能软化部分公众态度。
但目前国内舆情仍偏负面,微博数据显示负面关联度居高不下,短期内回归中国市场难度大。
来源:社恐小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