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对于金月姬来说,她虽说前半生坎坷,但后半生也算是风光无限,她没有什么不知足的。
对于金月姬来说,她虽说前半生坎坷,但后半生也算是风光无限,她没有什么不知足的。
要说唯一放不下的,那就是不能生育的女儿冬梅。
随着女婿的职位越升越高,她最害怕的就是女儿的婚姻生变,没想到她担心的事情发生了。
秉义去往苏联时,认识了一位叫奥利亚的姑娘,两个人从相识到相知,感情迅速升温。
最后也是在奥利亚的帮助下,秉义为厂子省下许多钱。
这本是值得赞扬的事,可好事不出门,坏事传千里。
记者关注的不是秉义的贡献,反而对他的私生活感兴趣,还登上了报纸,从而对他的形象造成负面影响。
如果是一般人,女婿传出这样的绯闻,肯定会将他叫过来狠狠骂上一顿,而金月姬没有。
她向我们展示了一名老革命家的睿智,她先是问秉义她和奥利亚到底怎么回事。
当秉义将两件事情的来龙去脉讲清楚后,金月姬不急不慢的说:“该说的说,不该说的不说,有选择的说。”
“选择性的说高明之处在于既达到了目的,而说的每句话又是实话,所以有的时候实话不等于实情。”
金月姬的这番话大有深意,先是指出来秉义不应该隐瞒与奥利亚交往的事情。
随后又点破了秉义的心思,他确实动心了,自己已经知晓,无论他怎么辩驳,都无法改变这一事实。
但她又知道女儿和秉义的婚姻还需要维系,为了他们日后的感情,她又不能说的太过,所以她点到为止。
“你不是圣人,你是人,你也是个男人,以后还会遇到这样的事,给你一个底线,擦枪不许走火。”
这番话又有两层含义,第1点,人非圣贤孰能无过,她可以理解秉义的这次精神出轨。
不过她也设置了一个底线,就是这种出轨只能停留在精神层面,不可越界。
紧接着打过了巴掌,金月姬又给秉义一个甜枣。
“这些报纸记者也真是,拥抱亲吻是国外的一种礼节,我们是入乡随俗。”
“奥利亚给你来信你一定要回,人家费劲巴拉帮你揽了那么大一个工程,你为了这个事就不理人家,显得中国人太小气,中国男人太势利了。”
她这是向秉义表明自己的立场,在外人面前他们要一致对外,将这件事上升到正常礼节,从而避免就闲言碎语。
而且提醒秉义,越是被人议论,越要显得大大方方的,尤其涉及到官员在国外形象的问题,他必须表现的胸襟广阔。
他用这番提点既达到了让女婿安分的目的,也体现了她作为一个智慧型女人,她的豁达和手段。
如果处理不慎,秉义的职业生涯就完了,一荣俱荣,一损俱损,她作为岳母也很难置身事外。
这次危机处理,绝对是本剧中金月姬最高光的时刻。
可随着秉义的职位越来越高,她也难免担心女儿会受委屈。
因为随着她的退休和老伴的离世,她的地位已经大不如从前了。
以前是他们压着秉义,如今位置倒换,她就不得不考虑,如何让秉义记住他们家的恩情。
所以她看到秉昆不与他亲近时才会发出那样的感慨:
“你妈你爸去世的时候,无论如何我都应该去一趟,我很自责。”
这句话有五分真心,身为亲家却从来没见一面,从情理上说确实有些说不过去。
年轻的时候只考虑影响,怕他们家赖上,可现在秉昆从不上门,她知道是自己狭隘了。
更深层次的意思是他说出秉义这些年没能说出的委屈,没有几个子女能忍受父母受到这样的轻视。
她知道秉义也很介意,只不过不说而已,她说了这番话是为了让秉义舒服,让两口子的隔阂少一些。
所以当金月姬临终前,她提的唯一要求就是提前放秉昆回家过年。
这是她用自己最后的一点价值换取来的,目的就是让秉义感动,让周家承她的情。
毕竟在他百年之后,女儿还是要和秉义一起生活,没了她的照拂和提点,不敢保证秉义会不会做出出格的事。
她知道秉义是个好人,但人心善变,秉义又坐到那么高的位置,要不打感情牌,女儿的处境真的很危险。
对周家有了恩,并一再想做一些事情的时候一定会三思而后行。
父母之爱子则为之计深远,这是一个母亲对孩子最后的一个礼物。
金月姬是一个值得学习和尊敬的女性,她告诉我们,金钱可以散去,但智慧不能丢。@锦思
来源:锦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