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哪吒之魔童闹海》上映57天,内地院线票房已经超过了150亿,延期的一个月还会有一大波期待。目前,哪吒与他的小伙伴在全球票房累计达到了153.68亿,也闯进了全球影史票房榜第五。
《哪吒之魔童闹海》上映57天,内地院线票房已经超过了150亿,延期的一个月还会有一大波期待。目前,哪吒与他的小伙伴在全球票房累计达到了153.68亿,也闯进了全球影史票房榜第五。
哪吒这回真把东南亚搅了个天翻地覆!从香港到印尼,票房一路狂飙,连越南都急吼吼宣布定档,这势头,妥妥的“亚洲顶流”啊!
看到在欧洲受到的“不公待遇”,更多的华人说,我们怎么会让哪吒在“娘家”受委屈呢?
毫无疑问,东南亚战场成了《哪吒2》的“主场狂欢”。
香港:破纪录的“自家人”捧场
香港作为东南亚市场的“前哨站”,《哪吒2》上映首周就狂揽4500万港元,直接刷新内地电影在港票房纪录。
本地观众直呼:“哪吒骂龙王,像极了我骂房价!”连澳门赌场都蹭热度推出“观影送房券”,这波文化认同感拉满!
新加坡:首周4天票房破200万新元(约1085万人民币),场均上座率超70%,影院经理连夜加场到凌晨!
网友吐槽“45新元一张票贵到肉疼”,但架不住“真香定律”,目前票房已超500万新元,目标直冲800万。
马来西亚:华人占比超20%,预售就卖了686万令吉(约686万人民币),IMAX场次秒空!上映10天狂揽2657万令吉,轻松踢走《叶问4》登顶华语片冠军,预计总票房破8000万人民币139。
泰国:靠“泰语配音+中泰建交50周年”双buff,首日票房创十年华语片纪录,390家影院双版本齐发,连政府都下场助阵。
谁也没想到印尼能接下马来西亚的捧,把70年魔咒一脚踢碎!
曾经的华语片“黑洞”印尼,这次首日8.2万人次观影,直接把《泰坦尼克号》重映纪录按在地上摩擦!
网友调侃:“苏哈托时代封印解除,哪吒用风火轮烧穿了偏见!”。连院线服务器都被挤崩三次,妥妥的“惊天巨爆”。
原来迟迟不肯确定是否上映的越南&印度,一夜之间成了卯足劲的“潜力股”。越南此前因“内容敏感”临时撤档,急得粉丝跑去中国云南观影。
如今定档在即,片方摩拳擦掌:“当年《哪吒1》在越收了90万美元,这次必须翻倍!”。
印度则计划4月底上映,很多人担心宝莱坞地盘要被攻陷了!网友戏称:“三头六臂vs印度神猴,这波我站吒儿!”
原来“跃跃欲试”的欧洲战场,点映炸场,口碑爆棚,如今正式上映怎么就“哑火”了呢?
东南亚杀得火热,欧洲却上演了一出“高开低走”的戏码。
英国在点映时IMAX场秒售罄,媒体狂吹“中国动画新纪元”,结果正式上映首周票房仅129万美元,评分暴跌。
槽点集中在“文化隔阂+没英文配音”:“敖丙是谁?龙王为啥要闹?”连《卫报》都吐槽:“翻译梗好笑,但故事看不懂啊!”
而像德国、卢森堡、比利时等也在本周上映,票房数据至今未更新,估计是太少的缘故,要等到一周过后才有体现。
那么,确定在4月份上映的法国和奥地利能救场吗?
法国定档4月23日,因为有要求外语片一定要配间才能上映,所以很多法国人也期待这部来自中国的神话上映。如果再赶上戛纳电影节,那就很有可能再次成为“中国主场”。
热心的网友心勃勃地喊出:“法媒早就喊‘终于等到你’,配上戛纳热度,冲个500万欧元!”
奥地利同步上映,但排片率堪忧,网友自嘲:“能蹭上《哪吒2》的IMAX厅,算我赢!”
就在东南亚一片狂欢,欧洲一片低迷时,日本就成了最大的期待。
日本已经确定在4月4日上映,秋叶原已掀起“哪吒热”!手办秒空、同人画爆肝,但也有人担心会像英国一样,点映后就开始无人问津?
日媒分析:“动作片基因+《浪客剑心》班底加持,破亿日元有望!”
可是半个月前的预估可是2亿人民币,再后来是1亿,如今因为英国的遇冷,直接缩水了50%,连印度尼西亚都不如。
其实与北美作比较,我们也能心理平衡一点。毕竟是华人撑起了北美2035万美元的票房,IMAX场次上座率碾压《美队4》,但总占比仅1.3%。
网友调侃:“吒儿在北美,主打一个‘华人自嗨’。”不过,我们还是对日本保持一定的信心,毕竟一个动漫大国会公正和客观地看待这部来自邻国的动漫巨制。
最后,再回顾一下3月的票房整体成绩,对4月份的战绩做一下预测,是否亚洲还能继续扛旗,欧洲是否还可以有“反转”?
3月战绩,东南亚成了托底的阵地。
在内地的票房突破10亿人民币。东南亚贡献超1.35亿人民币(新马泰+印尼),香港652万美元。欧洲:英国首周129万美元,德国预售虽高但前景堪忧。
4月的话,内地票房最多再增加6-7亿元。越南、印度新开画,预计再收1.5亿人民币。:法国&奥地利靠配音+戛纳冲500万欧元,德国或成“救世主”。:保守预估1亿日元,若口碑稳则有望翻倍。
这样七七八八加一下,《哪吒2》冲进前4是有信心的。只是看这后劲到底有多大,冲个前三也不是没有可能!
申公豹说,偏见是座大山,又何止是在那个上古神话里。
中国的哪吒要走向世界,还有很长的一段路要走,而这第一步就是国外对中国文化与动漫水平的质疑。
不过,我们还是看到了一些积极的现象。东南亚的火爆证明,好故事本身就自带“破壁”基因。
欧洲的冷遇又提醒我们,文化输出不能只靠“原汁原味”,还得“入乡随俗”。
接下来,且看吒儿脚踏风火轮,能否在戛纳点燃“法国人的中二魂”?
4月票房大战,咱们拭目以待!
来源:夜半人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