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他蜗居在潮湿的南方小城,面对妻子的冷漠、儿子的重病、同事的奚落,连围棋教室里的奖杯都被领导随手搁置,成为权力游戏的陪衬。
开局惊艳:底层叙事里的“棋局人生”
《棋士》前3集以冷峻的写实笔触,刻画了王宝强饰演的围棋教师崔业——一个被生活碾碎的底层天才。
他蜗居在潮湿的南方小城,面对妻子的冷漠、儿子的重病、同事的奚落,连围棋教室里的奖杯都被领导随手搁置,成为权力游戏的陪衬。
剧中细节堪称教科书级别:母亲攒钱时颤抖的手、崔业为儿子买廉价玩具的窘迫、银行柜员闲聊中埋下的劫案伏笔,无一不将观众拉入世纪初社会剧变的真实图景。
这种对“小人物被动卷入命运洪流”的细腻描摹,本有望成为中国版《活着》——展现逆境中生命的顽强与无奈。
前3集塑造的崔业,是连医院缴费都畏缩的懦弱之人,却在生死关头突然展现出“反杀劫匪”的果决。
这种突变缺乏铺垫,与其说是成长,不如说是编剧强行赋予的“主角光环”。
荒诞的是,剧中用“围棋思维策划犯罪”的设定,本质是让劫匪集体降智,靠巧合推动剧情。
剧情从第4集急转直下,崔业突然化身“犯罪棋手”,主动潜入走私集团巢穴,甚至策划高智商犯罪。
当他在第5集与劫匪联手反杀、运筹帷幄时,剧集彻底沦为“爽剧流水线”。
为追求戏剧性,劫案从发生到收尾仅用20分钟,警方破案过程潦草带过,监控线索、目击者证词等关键细节被忽略。
对比《绝命毒师》中老白一步步被逼入绝境的窒息感,《棋士》的“黑化”更像编剧按头喂给观众的速成鸡汤。
主创团队显然试图复制《绝命毒师》的成功模板:天才堕落的双面人生、警察亲属的追捕、笨贼搭档的喜剧元素。然而,这种模仿仅停留在表象:
剧中“为儿子治病”的动机,本可深挖医疗体系困境,却沦为犯罪合理性的苍白注脚;
崔业与哥哥的塑料兄弟情、与妻子的情感裂痕,本应成为黑化的核心驱动力,却在犯罪线推进中被边缘化;
世纪初南方城市的混乱与机遇,本可成为角色命运的隐喻,最终却沦为怀旧滤镜下的背景板。
若延续前3集的现实主义路径,《棋士》本可更深刻:让崔业始终被生活逼迫,如为筹钱被迫参与地下赌局,而非主动策划犯罪;
深挖兄弟对立的情感张力,利用哥哥刑警身份与弟弟犯罪线索的交织,展现情法两难的人性挣扎;
保留围棋的隐喻力量,将棋局中的“弃子”“劫争”与人生困境对应,而非降格为犯罪工具。
《棋士》的崩塌,折射出国产剧创作的集体焦虑——在流量与深度的天平上,多数选择向“爽感”妥协。
崔业在第五集说出“不用重开,到你了”时,这句本该展现人物傲骨的台词,却成了剧集走向商业化的讽刺注脚:主创们早已放弃“重开”写实路径,选择在爽剧赛道上狂奔。
若国产剧继续迷信“高智商犯罪+逆袭打脸”的万能公式,那么《棋士》不会是最后一个“开局封神、中期崩盘”的案例。
观众要的从来不是悬浮的“天才传说”,而是照见普通人挣扎与尊严的“人间棋局”。
当“爽感”杀死严肃,我们还能期待什么呢?
来源:老朱议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