听!相声里的“沧州味”

天堂影视 内地明星 2025-03-27 11:32 4

摘要:3月19日下午,阳光透过小剧场的窗户,洒在相声演员李晓语、时尚、李金龙和杨孔敏身上,他们围坐在一起,热烈讨论,思维的火花不断碰撞。

3月19日下午,阳光透过小剧场的窗户,洒在相声演员李晓语、时尚、李金龙和杨孔敏身上,他们围坐在一起,热烈讨论,思维的火花不断碰撞。

李晓语说:“相声在全国各地都有,但我们要让沧州的特色融入其中,让我们的相声包含沧州独有的元素。”

沧州俗语、火锅鸡、纪晓岚……都是素材

沧州俗语、火锅鸡、纪晓岚……这些都成为李晓语等人在创作时的素材。“西边飞来两只鸡,一飞飞到沧州西,原来是两只火锅鸡,一只叫隐酌,一只叫0317”“夜了个后晌,打了一个呱啦(雷),雨下密(mei)……”“世界上最大的狮子——不是非洲狮,而是东关铁狮”……这些充满沧州特色的台词一出口,总能逗得观众捧腹大笑。

“看到观众们喜欢听,我们作为相声演员也觉得沧州元素非常重要。”李晓语说,大家的创作热情更加高涨。

李晓语创作的一个相声节目名叫《泊头老道》。

每次演出这个节目的时候,观众总会笑得前仰后合。

通过表演,李晓语展现了一个说话直、有脾气、有点儿侠义精神的人物形象。很多观众看了这个节目,惊呼:“我身边就有这么一个性格相仿的沧州人。”

“如果观众在看表演时有这样的感觉,就表示这个作品成功了。”李晓语说,在表演时,他有现挂,还有互动。

每当李晓语用沧州老俗话与观众互动时,演出效果都非常好。

2024年,李金龙和杨孔敏两位年轻人也加入了进来,跟着李晓语学相声。

除了练习基本功之外,他们了解到,李晓语始终坚持把“沧州元素”融入相声这门传统的艺术当中。

杨孔敏今年26岁,从河北传媒学院表演专业毕业后,来到沧州南川里剧场从事戏剧表演、编导、场务等工作。

她学习相声也是源于热爱。2024年,她和时尚搭档,在小剧场表演相声。

“我热爱表演,也愿意在不同领域多多尝试,边学习,边进步。”杨孔敏说。

杨孔敏也有自己的贯口,名字叫《纪晓岚》。

“纪昀,字晓岚……纪晓岚自幼聪颖,才思敏捷,有过目不忘之能……入仕之后,纪昀领衔纂修《四库全书》,为中国古代规模最大,晚年撰写《阅微草堂笔记》,与蒲松龄的《聊斋志异》并称为清代笔记小说‘双璧’……”

观众们听完她的贯口,大声叫好鼓掌。

李金龙今年24岁,也是河北传媒学院表演系的毕业生,毕业后来到沧州小剧场工作。

第一次听李晓语的相声表演,他笑得直不起腰。自己学习相声之后,他觉得更要多方面丰富自己。

他买了介绍沧州历史的书籍,还买了关于沧州老俗话的书。“在表演中,总能用上一两句。”李金龙说,感觉就瞬间拉近了观众与演员之间的距离。

“老瓶”装“新酒”

来沧州听相声和去天津、北京等地听相声,有不同吗?

“有。”李晓语斩钉截铁地说,这是他一直努力去做的事情。

从2006年开始,李晓语师从沧州相声演员郎向阳,开始了学习生涯。

“其实,最早把‘沧州’融入相声表演中的是郎老师。”李晓语说,比如他写的“嘚光(鳎目鱼)吐泡,冒傻气”等独具沧州特色的语句,融入相声的表演中,取得了非常好的表演效果。

学习的过程是枯燥的也是有趣的,从2007年开始,他开始上台表演。“那时,表演的机会有限,经常是一年能有一两次就不错了。”李晓语说,即使这样,他还在坚持学习,“完全是源于我心中那团热爱的火,还没有熄灭。”

直到2015年,李晓语才有了正式的相声舞台,每周末有固定的时间去表演。

李晓语告诉记者,说相声讲究的是把人逗乐,要抖包袱。抖包袱得讲究个时机,要把观众的好奇心勾起来,等火候到了,“啪”地一下把包袱抖出来,“哗”,观众就乐了。而且,这些包袱还得有新意。

现如今,观众的口味越来越“刁钻”,老掉牙的包袱可糊弄不了他们。“就好像是厨师做菜,总做那几样,客人也就吃腻了,得时不时推出点新口味的菜品。”李晓语说,很多的相声作品在各个视频平台上都能找到,人们看了很多经典的作品,为什么还要看你这儿的相声呢?

“如同‘老瓶’装‘新酒’。”李晓语说,通过不断地创新,在相声里加入越来越多的沧州元素。

贯口讲述家乡传奇

“此狮,昂首一丈,身长两丈,有万钧之重,背负莲盆,身披障泥,蝙蝠垂扣。腹内铸有金刚经一部,头顶和项下分别铸着狮子王三字……彼时,沧州常患海啸,兹是海龙作怪。这一日,恶龙喧腾。霎时间,昏天暗地,暴雨倾盆,狂风呼啸,浪高涛急。铁狮大吼一声,腾空而起,与恶龙相斗云中……”时尚表演的贯口,赢得了观众的掌声和叫好声。

时尚,今年24岁,是一位土生土长的沧州人。

他从邢台学院戏剧影视艺术专业毕业后,凭借对艺术的热爱,先后在沧州本地的小剧场从事演员、剧务、编剧等工作。

说到学相声,时尚告诉记者,是从2023年开始的。

“当时,我就想跟李晓语学习。”时尚说,从那时起,他了解到相声作为一种独特的表演形式,承载着丰富的文化内涵与历史记忆。

时尚从发声、气息控制等基本功学起,“为了让嗓子更有劲,声音更透亮,我一练就一两个小时。”时尚说。

除了练嗓,贯口是时尚每日练习的“重头戏”。他不仅要做到吐字清晰、节奏明快,更要将其中的情感与韵味展现出来。

“直到现在,我认为我学的还远远不够。”时尚说,他一直在努力提升中。

2024年,时尚和另外几名年轻的相声演员在位于南川老街的小剧场里表演了几场相声。

在表演的最后,时尚要说一段贯口,名叫《狮子王》。

整段《狮子王》说下来要两分钟的时间。别小看这短短的两分钟时间不长,却非常“吃工夫”。“我深切感受到了‘台上一分钟,台下十年功’这句话的意思。”时尚说。

为此,时尚练习了好多天。

他不仅要把词背熟,还要注意吐字清晰、节奏把握、气息运用、情感表达等,让观众感受到故事中的情感色彩。

“后人有诗赞之曰:“沧海横波望欲平,残身硬骨倚雄风。惊涛喝退八十里,犹颤当年怒吼声……”整段《狮子王》表演完成,观众连连鼓掌、叫好。

一位来自天津的观众,听完之后,非常惊喜。“对于沧州铁狮子,虽然早有耳闻,知道的却不多。通过这个表演,从铁狮子的外形、传说等,我有了一个系统、深入的了解。这下,我终于知道为什么沧州被称为‘狮城’了。”

把更多沧州元素融入创作中

观众们的认可就是对表演者最大的鼓励和认可。

“以前,只能在手机、电脑、电视上观看相声表演。”观众马艳霞说,在现场听相声,听到有些沧州老俗话,觉得特别亲切,也更好笑。

沧州是一座有深厚文化底蕴的城市,吸引了越来越多的游客来沧州游玩。

他们不仅逛园博园、南川老街,还走进了“沧州元素”满满的小剧场。

让时尚高兴的是,他们在小剧场表演的时候,总是有来自山东、北京、天津等地的观众来看。

“知道观众们来自五湖四海,我也有些紧张。”杨孔敏说,担心观众们听不明白,没想到大家听了之后都竖大拇指。

有一次,几位来自天津的阿姨,听完他们的表演之后,夸奖道:“沧州真的是一座宝藏小城,不仅景色美、美食多,还能看有特色的表演、相声。”

每周六是相声演出的时间。李晓语对此深有感触,“不仅很多沧州人来听相声,很多外地人来沧州旅游,也会选择听一场相声。”

李晓语表示,今后他将和几位年轻人把更多的沧州元素融入创作当中,让更多人知道沧州、了解沧州、热爱沧州。

来源:沧州晚报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