著名指挥家郑小瑛:三婚三患癌,与盛中国离婚后终遇真爱

天堂影视 内地明星 2025-03-26 07:16 3

摘要:郑小瑛就是这样一个热爱音乐事业的人,她的豁达与乐观支撑着她灿烂又美好的一生。她是国内甚至国际上少有的知名指挥家,也是第一个登上外国歌剧院指挥台的中国指挥家。

从1997年开始,著名指挥家郑小瑛患过三次癌症,许多人劝她放下事业好好休息,可郑小瑛却说:“如果能倒在指挥台上,那一定是世界上最浪漫的事。”

郑小瑛就是这样一个热爱音乐事业的人,她的豁达与乐观支撑着她灿烂又美好的一生。她是国内甚至国际上少有的知名指挥家,也是第一个登上外国歌剧院指挥台的中国指挥家。

几十年来,郑小瑛曾指挥过《托斯卡》《卡门》《护花神》等多部音乐作品,她还主张将外国的歌剧翻译成中文演奏,将自己极具天赋与激情的指挥风格带给每一个热爱音乐的人。

郑小瑛的感情生活也值得我们的思考,她先后有三段婚姻,其中最引人关注的就是和同为指挥家的盛中国的结合,两人相差一轮的年纪在当时引发很多争议,如今的第三段婚姻才是她的真爱……

1929年9月,郑小瑛出生于上海一个充满革新精神的家庭。父亲郑维是清华大学庚子赔款公费留美生,母亲温嗣瑛则是中国第一代体育教师,曾不顾家庭反对从四川奔赴上海求学。父母以独立、自强的思想教育女儿,甚至将母亲名字中的“瑛”字融入她的姓名,象征爱与传承。

6岁时,郑小瑛展露音乐天赋,开始学习钢琴。母亲还带她看国外带有先进思想的歌剧作品,比如说《卡门》等,可以说郑小瑛的音乐天赋就是因为有父母从小的培养。

尽管父母把她往医生的方向培养,但她却在读预科的时候转向音乐系,开启了与命运对抗的第一场“叛逆”。

受到周围人先进思想的影响,郑小瑛决定担负起中华儿女的责任,为解放事业贡献自己的力量1948年,她再次“出逃”,加入解放区文工团,从此与指挥结缘。这段经历不仅塑造了她坚韧的性格,也预示了她未来在音乐领域的非凡成就。

加入解放区文工团后,郑小瑛过上了苦日子,当时物资紧缺,经常吃不上新鲜的菜,郑小瑛就用咸菜配饭。看到周围人穿着草鞋或者赤脚走路,郑小瑛也收起了自己的好衣服,穿上破旧的衣服融入其中。她从小家境不错,这种苦日子却能过的有滋有味,一点都不会抱怨。

新中国成立之后,郑小瑛继续在音乐领域深造,她先是在中央音乐学院学习作曲,但一个机遇的到来,让她转到了指挥专业。

1955年,苏联的指挥专家杜马舍夫来到中国,帮助培养一批指挥人才。杜马舍夫见过许多音乐专业的人,都觉得不甚满意,终于在几百号人里挑中了十九个人,郑小瑛成了其中唯一一名女学生。

郑小瑛之前对指挥专业毫无概念,但在解放区文工团的时候,她听到别人唱的不对,会主动上前纠正和指挥,心里对这个专业有了一丝自己的领悟。杜马舍夫的指导让郑小瑛受益匪浅,并下定决心,要在这个领域深耕。

1960年,31岁的郑小瑛前往苏联深造,成为新中国首批留学苏联的音乐人才之一。当时,郑小瑛早已结婚生子,女儿虽还幼小,需要妈妈的怀抱,可郑小瑛为了音乐事业,决定把女儿托付给母亲照顾,安心追求事业。

在苏联,郑小瑛被分配给安诺索夫学习,安诺索夫导师带她去见了自己的女子杜达洛瓦,杜达洛瓦看到她很惊讶,好奇的问导师:“您不是说再也不收女弟子了吗?”安诺索夫微微一笑:“她不样,她来自中国。”

原来苏联流行过培养女指挥家的热潮,可热潮过去之后,大家发现女指挥家学习完成之后,往往选择嫁人生子,过上相夫教子的生活,那么,用心培养出的才能只能荒废。

在这样的前提下,女艺术家格外艰难。世界上第一位女指挥家叫做布里克,她通过努力被柏林音乐学院录取,可被别人当面撕毁推荐信,导致她前路无望。

这一系列事情让很多老师不再愿意招收女学生,安诺索夫认真的告诉郑小瑛:“如果将来有一天你也要放弃指挥事业,那么干脆回国去吧。”苏联女指挥家的事情让郑小瑛坚定,自己一定要坚持事业。支撑自己的不仅有家人,还有国家!

她告诉导师,指挥将是她的终生追求,她一定会用自己的行动证明给他看。果然,郑小瑛是班级里最认真刻苦的学生,导师也对她寄予厚望。

但随着苏联与中国关系的改变,中国留学生在苏联也受到排挤。很多同样学音乐的中国人在苏联连碰乐器的机会都没有,可郑小瑛很幸运,她遇到了负责任的老师。

原本郑小瑛有一次实习的机会,但苏联方面根本不让中国人实习。这时候,导师用尽自己的努力帮她争取,让她能担任歌剧《托斯卡》的女指挥。

为了刁难郑小瑛,学校领导下令不让她拿到完整的交响乐乐谱,郑小瑛手上只有钢琴部分的乐谱。导师安诺索夫只能偷偷地把自己的总谱拿给她,郑小瑛用了三天把谱子背了下来。

到了演奏那天,很多人希望看到这个中国女人在指挥台上出丑,可令人没想到的是,她竟然完整了演绎了整部曲子,丝毫没有出错,台下的人露出了惊叹的目光。

指挥台上的郑小瑛闪闪发光,她也吸引了一个叫做盛中国的年轻人的眼光。他就是郑小瑛的第二任丈夫,可当时的郑小瑛并没有离婚,两个人是如何突破整整阻碍结合的呢?他们的爱情又因为什么消散了呢?

在五十年代的时候,郑小瑛和一位同样是文艺工作者的年轻人相恋结婚,两个人婚后生下一个女孩,这就是郑小瑛的第一段婚姻。

婚姻的开始总是美好的,可一段时间后,两个人的分歧和摩擦也逐渐变多,原因就是郑小瑛醉心于事业。

她的丈夫希望妻子能够相夫教子,每天回家煮饭照顾孩子,可郑小瑛并不是安于后方的女人,她是一个有着独立人格和事业的女强人。

有时候单位里需要排练到十点钟,郑小瑛提前告诉丈夫留门,可等她回家就发现丈夫已经把房门反锁了。她怎么敲门里面都不应声不开门,无奈之下,她只能睡在客厅的沙发上。

这样的事情发生不止一次,两个人吵也吵过,闹也闹过,感情渐渐消磨,却始终都没有分开。等到郑小瑛毅然前往苏联留学,三年间丈夫一封信都没有寄来,在这样的煎熬中,郑小瑛的心终于冷了。

在苏联期间。郑小瑛和盛中国最聊得来,因为他们都有在重庆生活的经历。而郑小瑛年纪比盛中国大十二岁,是一个温柔可亲的大姐姐,关怀着他的生活。

随着两个人越来越亲近,聊的也越来越多。盛中国知道郑小瑛有痛苦的婚姻和可爱的女儿,两人之间的感情逐渐从谈得来的朋友变成了爱慕。

盛中国经常看着郑小瑛发呆,他眼中的她不仅长相秀气,而且在音乐上的造诣也很出众,特别是站在指挥台上的光芒十分吸引人。在异国的孤独和音乐的浪漫中,两个相差一轮的人抛开世俗的眼光相爱了。

回国之后,郑小瑛很快和丈夫离婚了,并把盛中国带回了家,想和小男友结婚。但这段感情没有得到父母的祝福,毕竟郑小瑛离婚带娃,年纪还大那么多,这种感情一看就走不长远。

可是两个爱到头脑发昏的年轻人哪管得了这么多,他们也不顾父母的阻碍,相伴走入婚姻。抛开世俗的条件,郑小瑛和盛中国其实很相配,在音乐方面两个人更是灵魂伴侣,是知己。

可年龄差距和观念差距在婚后还是体现了出来,盛中国作为年轻人,婚后还是沉浸在恋爱的浪漫中,而郑小瑛却喜欢踏实的过日子。两个人的感情越来越淡,最终走向离婚。

郑小瑛的第三段婚姻才是灵魂伴侣,她的丈夫郑恩禹是一位工程师,两个人都在中年结合,至今相伴。

郑小瑛有过三段婚姻,也有三次患癌经历。她先后查出一次肠癌和两次肺癌,都靠着手术和化疗扛了过来。

在查出癌症的下午,她还照常去学校给学生们上课。出院后一个月,郑小瑛还前去国外坚持演出。

郑小瑛不允许自己软弱,她说:“指挥家就像军队中的司令,只有指挥家有热情,乐手才能奏出有生命力的音乐。”郑小瑛觉得,如果有一天倒在了指挥台上,那将会是最浪漫的死亡。

如今已经95岁的郑小瑛依旧活力满满,她和丈夫郑恩禹相携相伴,对事业仍不放弃。2022年,她创立“郑小瑛歌剧艺术中心”,致力于推广中文版歌剧,反对“欺世盗名的原文演出”。她还在抖音开设工作室,用短视频普及音乐,吸引年轻一代。

她的代表作《土楼回响》在全球演出近80场,让客家文化响彻世界。2021年,92岁的她在国家大剧院指挥此曲时,观众高喊“郑老师,我爱你”,令她泪洒当场。

郑小瑛用一生诠释了女性的独立与坚韧。她拒绝被性别定义,在男性主导的领域开辟道路;她三次婚姻并非失败,而是寻找真我的历程;她以抗癌之躯证明,热爱足以超越生死。正如她所言:“谁爱躺平谁躺,我躺不了!只要活着,就要为艺术作贡献。”

从弄堂少女到“硬核奶奶”,郑小瑛的传奇不仅在于音乐成就,更在于她以凡人之躯对抗命运的姿态。三次婚姻教会她爱的真谛,三次癌症让她敬畏生命却绝不屈服。如今,95岁的她依然站在指挥台上,银发飞扬,指挥棒划出的弧线仿佛在书写:岁月从不败青春,浪漫至死不渝。

友情提示:原创不易,未经允许请勿转载,图片来源网络(侵权联系删除)。

来源:娱圈牛记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