著名演员张瑞芳:与第一任丈夫余克稷,其实没到离婚那一步

天堂影视 内地明星 2025-03-26 06:50 4

摘要:张瑞芳是家喻户晓的电影表演艺术家,主演了《松花江上》《南征北战》《三八河边》《李双双》《李善子》《大河奔流》《泉水叮咚》等一系列经典影片。

张瑞芳(右)与缅甸著名演员钦友梅(摄于1963年)

张瑞芳是家喻户晓的电影表演艺术家,主演了《松花江上》《南征北战》《三八河边》《李双双》《李善子》《大河奔流》《泉水叮咚》等一系列经典影片。

1962年,张瑞芳可谓双喜临门:一是她凭借《李双双》中“李双双”一角,喜获第二届大众电影百花奖最佳女演员奖;二是张瑞芳光荣当选为“新中国22大电影明星”。

张瑞芳一生有过3次婚姻,因为身体原因,她无儿无女。

第一任丈夫余克稷是张瑞芳的初恋,张瑞芳在自传《岁月有情——张瑞芳回忆录》中写道:余克稷是我事业的引路人,我们是有感情基础的,其实没到离婚那一步。

那么张瑞芳为何又与余克稷离婚了呢?“细品名人”撰写此文前,仔细阅读过张瑞芳31.5万字的自传,真实还原了两人离婚的前前后后……

张瑞芳(右一)儿时全家福

张瑞芳1918年6月15日出生于河北保定,母亲杜健如(后改名廉维)是北京密云人,父亲张基是河北东光人。

张瑞芳出生时,父亲正在保定陆军军官学校任职。张瑞芳的二舅与她的父亲是同事,在二舅的撮合下她的父母结婚了。

张瑞芳有一个哥哥一个姐姐,她在家排行第三,下面还有两个妹妹一个弟弟。

因为父亲的工作关系,张瑞芳迁居过济南、南京,最后在北平定居。张基薪水丰厚,在北平购置了房产。

1928年,张基参加北伐,家里突然接到父亲的来信,说张基病重。张瑞芳的母亲急忙赶到徐州,这才得知丈夫自杀身亡。

原来,1928年4月的徐州保卫战,张基接到上峰的命令,要他带着炮兵部队赶赴上海浦东机场。当他们到达机场时,飞机已经起飞了。

这本不是张基的责任,但他认为自己是军人,延误了时间是失职,便开枪自杀身亡。这年张瑞芳才10岁。

雪上加霜的是,父亲身亡不久,张瑞芳的小妹妹因猩红热夭亡,一家人陷入巨大的悲痛中。

杜健如成为单亲妈妈后没有再婚,部队里没有给抚恤金,她在公公婆婆的帮助下,艰难抚养5个儿女。

当时张瑞芳一家住在北平的鼓楼东法通寺10号,张瑞芳在读完小学后,升入北平崇慈中学。

张瑞芳的哥哥已考入免费的黄埔军校,大妹妹考入免费的北平师范学校,大大减轻了家里的负担。

张瑞芳在崇慈中学读了一年后,转入北平市立第一女子中学(现在的北京161中学)。

该校的特点就是学生喜欢演戏,不仅老师支持,他们还一同参演。

张瑞芳在学校里主演过《苏州夜话》《南归》《咖啡店之一夜》等多部话剧。

张瑞芳主演法国作家莫里哀的话剧《心病者》时,余克稷被学校请来当导演。

余克稷1910年出生,是孤儿,父母早亡,他在南京跟着舅舅长大。特殊的家庭环境,造就了余克稷情商低,沉默寡言的性格,这是张瑞芳后来与他离婚的主要原因。

余克稷非常聪明,当时在北平大学工学院电机系深造,同时在艺术学院戏剧系进修。

张瑞芳对他很尊重,毕恭毕敬地叫他“余先生”。

排演期间,余克稷爱上了端庄漂亮的张瑞芳,便找理由与她见面。

《心病者》公演后反响强烈,大家凑钱买了一条围巾给余克稷作礼物,几个女生都要去给他送围巾,但余克稷只让张瑞芳一个人去。

在北平大学工学院,余克稷带张瑞芳参观学校的游泳馆、溜冰场,最后他又带着张瑞芳走进了钢琴房。

余克稷在钢琴前坐下来,弹起了爱情名曲《致爱丽丝》。张瑞芳的脸上飞起两朵红晕,内心荡起细碎的柔波。

1935年,余克稷毕业了,特意约张瑞芳见面。他问张瑞芳:你说我是留在北平还是去重庆?

余克稷希望张瑞芳说“留在北平”,这样他可以经常见到张瑞芳。谁知张瑞芳说:你去重庆吧,那里更有用武之地。你在北平进入老牌大工厂,不会受到重视。

余克稷很听张瑞芳的话,便去了重庆,参与创建一家大型发电厂。

这样一来,张瑞芳与余克稷分隔两地。张瑞芳定期给余克稷寄《晨报》,作为两人的爱情纽带。

1936年12月,余克稷去南京接受职业培训,特意绕道北平看望张瑞芳。

这次他显得心事重重,在张瑞芳的追问下,余克稷吐露了原由……

原来余克稷是舅舅养大的,他将舅舅当父亲。早不久,他随舅舅去拜访一位世交,对方的女儿因为失恋在家里闹自杀。她见了余克稷后心生爱慕,要求嫁给余克稷。

舅舅要求余克稷接受这桩婚姻,他说自己有了女朋友,谁知那位女孩以出家当尼姑逼余克稷就范。

余克稷不想伤害舅舅和那个女孩,便违心地答应了。舅舅满心欢喜,在南京的报纸上刊发了余克稷的订婚启事。

了解到这一切,张瑞芳心里别有滋味。她对余克稷说:那位女孩这么痴情,你就与她结婚吧。余克稷没吱声,脸色有些难看。

张瑞芳话剧《日出》剧照(1936年)

分别时,他向张瑞芳承诺:等她情绪好转了,我就和她解除婚约,你一定要等我。余克稷走后,张瑞芳的心一阵钝痛,不知不觉眼里涌满了泪水。

张瑞芳以为余克稷是敷衍自己的,将这段破碎的爱情深埋心底。

1937年卢沟桥事变爆发,张瑞芳随移动剧团去武汉宣传抗日。剧团到达河南信阳时,余克稷赶来了。

张瑞芳这才得知,余克稷已与那位女孩取消了婚约,并将信寄到了张瑞芳北平家中说明情况。可张瑞芳生活漂泊动荡,没有收到那封信。

一九三七年,张瑞芳(饰香姐)与崔嵬(饰卖艺老汉)演出了《放下你的鞭子》剧照)

得知张瑞芳在信阳,余克稷便带着怒吼剧社的演员赶到信阳来找张瑞芳。余克稷的痴情和执着,让张瑞芳热泪盈眶,两人正式相爱了。

张瑞芳在武汉演出结束后准备去延安,但余克稷希望她去重庆。张瑞芳拿不定主意,最后剧团领导帮她拿主意,让她去重庆。

1938年8月,张瑞芳跟随余克稷到达重庆。她进入国立戏剧学校深造,余克稷在该校担任客座教授,教授灯光舞台课程。

余克稷的主业是重庆电力公司的工程师,业余时间带领怒吼剧社演出,宣传抗日救国。

1939年1月,武汉的国民政府迁到重庆,八路军也在这里设立办事处,创办了《新华日报》,受南方局的领导。

张瑞芳的姐姐张楠被调到《新华日报》工作,姐妹俩在战火中重逢,格外欣喜。

1939年6月,张瑞芳与余克稷在重庆结婚了,郭沫若担任他们的证婚人。

婚后,张瑞芳与余克稷住在电力公司的职工宿舍,这里离八路军办事处不远。

余克稷担任中华全国戏剧界抗敌协会的监事,经常有演员来家里谈戏,还有文艺界人士登门商量工作,吴祖光、张骏祥、曹禺等都是张瑞芳家里的常客。

而张瑞芳因主演《上海屋檐下》《塞上风云》《全民总动员》《凤凰城》等话剧红遍重庆,她与白杨、秦怡、舒绣文并称 “话剧四大名旦”。

余克稷是工作狂,谈起工作头头是道,但单独面对张瑞芳,几乎无话可说。

特殊的成长经历,导致他沉默寡言,情商低,不会说甜言蜜语,言辞太直接。如此一来,夫妻俩开始有了磕磕绊绊。

1940年,张瑞芳的姐姐张楠怀孕待产,姐夫王拓也是《新华日报》的编辑,经常出差。

由于《新华日报》社离医院较远,张瑞芳将姐姐接到了家里。她在国泰剧院演话剧《国家至上》时,吩咐余克稷:我姐如果要生了,你马上送她去医院。

当晚张瑞芳演出回家,见余克稷正坐在椅子上看报纸,便问他:我姐姐呢?

余克稷说:可能去医院了。张瑞芳很担心:她怎么去的?

余克稷回答:她喊人用轿子抬她去的。丈夫对姐姐的怠慢伤了张瑞芳的心,也寒了她的心,夜里张瑞芳咬着被子流泪了。

第二天一大早,张瑞芳赶到医院。这才得知姐姐难产,她整整折腾一晚上,才生下女儿王好为(后北影厂著名导演)。

张楠一个人在医院生产,身边没有一个亲人。张瑞芳觉得对不起姐姐,流下了愧疚的泪水。

1943年,张瑞芳主演话剧《安魂曲》,这时她收到了母亲的来信,说她的弟弟去世了。

原来,张瑞芳的母亲带着弟弟由晋察冀边区去延安。在途中,弟弟患上了恶性疟疾,不幸离世了。

临走前,张瑞芳的弟弟对母亲说:不要难过,很多战士都牺牲了,谁都是母亲的儿子。张瑞芳的心被撕裂了,热泪长流。

张瑞芳的母亲是地下党员,一直在北平从事地下工作。1939年组织上安排她带着儿子去晋察冀根据地,没想到儿子走了。

这部话剧是怒吼剧社集资排演的,余克稷也在剧中扮演一个角色。晚上演出回到家,张瑞芳哽咽着告诉丈夫:娘来信了,我弟弟没了。

余克稷皱了皱眉头,“哦”了一声,就再没有任何表示,这让张瑞芳的心感到彻骨寒凉。

如果这时余克稷能抱抱张瑞芳,让她在自己肩头哭几分钟,她的心里会好受许多。

张瑞芳因为伤心,一个人坐在椅子上掉眼泪,余克稷说:早点睡吧。张瑞芳嚷道:我不困,你睡吧。

余克稷很快睡着了,而张瑞芳一个人在椅子上坐到天亮。

第二天早晨,阳光透过窗户照在张瑞芳脸上,她决定离婚。领导得知后,来做张瑞芳的工作,张瑞芳哭了:我的心太寂寞了。

张瑞芳向余克稷提出离婚后,他的态度很平静:你再想想吧。如果余克稷能苦心挽留张瑞芳,表示对她的依依不舍,张瑞芳不会离婚。

她知道余克稷是好人,只是情商太低,她在婚姻中接受不了。

分手那天,张瑞芳将余克稷的衣服一件件叠好,然后等他回来。晚上余克稷回来了,张瑞芳在心里告诉自己:如果余克稷挽留,我就打消离婚的念头。

余克稷晚上回家后,看见张瑞芳坐在床边,说了一句:哦,你没走。

张瑞芳硬着心肠说:我在等你回来,把钥匙还给你。余克稷接过钥匙,默默地走进里屋,再没有说一句话。

张瑞芳一个人拎着箱子,哭着坐黄包车去了剧团的宿舍。

(张瑞芳与金山)

1943年夏天,张瑞芳与余克稷办理了离婚手续。离婚后,张瑞芳爱上了著名演员金山。

与余克稷相比,金山热情奔放,会说话会办事,给张瑞芳的心里带来温暖。1944年,张瑞芳与金山再婚了。

余克稷与张瑞芳离婚后,1949年他与普通女子卢克勤再婚。特殊年代里,余克稷遭受冲击,被关进牛棚,几次差点命丧黄泉。

上世纪70年代,余克稷被下放到内蒙古电力中心实验所传达室工作,负责分发报纸、打扫厕所。

(张瑞芳与第三任丈夫严励)

张瑞芳(后右)兄妹四人在母亲墓前

张瑞芳(1918年6月15日—2012年6月28日)

余克稷没能熬过特殊年代,于1976年离世,享年66岁。

不可否认,余克稷是一个好人,对革命满腔热情,还是张瑞芳事业的引路人。但他淡然的性格,注定他不会是一个好丈夫,最终导致张瑞芳与他离婚了。

来源:维度观察家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