马丽主演,热搜第一!从街头摊贩到年入60亿,她活成一代传奇

天堂影视 内地明星 2025-03-27 08:00 4

摘要:虽以摆摊卖水饺艰难起家,但最终凭借一股子不服输的狠劲和韧性,单打独斗成为年入60亿的商业女强人。

3月20日,由马丽主演的电影《水饺皇后》官宣定档,于4月30日正式上映。

该影片讲述马丽饰演的臧姑娘,在被丈夫狠心抛弃后,独自带着2个女儿去到香港谋生。

虽以摆摊卖水饺艰难起家,但最终凭借一股子不服输的狠劲和韧性,单打独斗成为年入60亿的商业女强人。

最励志的是,该影片根据真人真事改编而成。

影片人物原型就是湾仔码头创始人,有着“水饺皇后”美称的臧健和。

片子还未上映,就凭几段催泪的预告片狠狠圈了一波粉。

网友们纷纷在下方留言以表支持:

“看得都感动流泪了,等下就去买包湾仔码头吃。”

“湾仔码头创始人的故事,一个女人带着俩孩子还要摆摊,太不容易了。”

“国内最厉害的三个”寡妇“—一个臧健和、一个陶华碧、一个董明珠。”

能把一碗普通的水饺卖到被称为“水饺皇后”的水平,这背后有着多少不为人知的辛酸和努力?

今天,就和大家来聊聊“水饺皇后”臧健和的传奇经历。

1945年,臧健和出生于山东的一个农村家庭。

因家中生活困窘,5岁臧健和就学会了下地干活,14岁为了维持家中生计,被迫辍学外出打工。

在别的孩子还在学堂接受知识的洗礼时,小小年纪的她,就在残酷的社会中饱尝世间苦楚。

20岁,在青岛医院做护士时,有幸结识了一位泰籍华人医生。

在日常的生活相处中,两人互生情愫。

年轻时的臧健和

经过一段时间的恋爱后,情投意合的两人很快就组建了自己的小家庭,并生下了两个可爱女儿。

如果故事到这里没有意外的话,臧健和的人生可能跟其它普通女人一样,过着平淡不乏幸福的日子。

然而,臧健和命运的轨迹就在这时发生了偏差,将她带往了另一条更为艰辛的人生路上去。

1974年,臧健和的丈夫收到远在泰国父亲病逝的消息后,匆忙赶回泰国料理后事,并许诺会尽快接她们母女团聚。

可没想到臧健和丈夫一走就是三年,期间音信皆无。

担心丈夫出事的臧健和,毅然带着两个女儿,踏上了艰难的赴泰寻夫之路。

孤身一人带着两个需要照顾的孩子,坐着火车从国内到泰国跨越千万公里的距离,很难想象途中她经历了多少的苦难。

可当她风尘仆仆找到丈夫时,没想象中久别重逢的惊喜,有的只是物是人非的伤感和无奈。

因臧健和没生儿子,在泰国重男轻女思想影响下,婆婆逼迫丈夫另娶了新欢,还生下了一个儿子。

在泰国的法律,虽然允许一夫二妻的存在,婆家也愿意接纳她们母女。

但一方面,臧健和不愿意委曲求全,另一方面,觉得两个女儿在重男轻女的环境里也不一定有个好的未来。

于是,臧健和果断选择了“去父留子”模式。

当孩子还腻歪着在爸爸怀里时,臧健和一把拉过两个女儿咬咬牙狠心对丈夫说:“你听着,是我们不要你,不是你不要我们了。”

说完转头就离开,可眼看泰国呆不下去,回到老家更是无颜面对父老乡亲。在香港转机的途中,听说香港是个赚钱的好地方,思来想去下索性留在香港打拼。

那年,当32岁的臧建和带着两个女儿出现在繁华的香港街头时,茫茫然不知何去。

但为母则刚,为了养活两个女儿,臧建和不怕辛苦,哪怕干洗碗、刷厕所之类最脏最累的活,也来者不拒。

常常一天需要兼职干三四个工作,干到凌晨一两点才回家。

可麻绳专挑细处断,命运专磨苦难人。后来在一次干活的时候,臧建和不幸意外摔伤,伤及腰骨。

导致她一两个月内都无法外出工作,生活一度窘迫到吃不起饭的地步。香港社会福利院得知她的情况后,提出要给她救济。

要知道,福利机构每个月批下来的“公援金”可比她打一份工的工资都要高。在很多人看来这是天上掉馅饼的好事,但臧健和毫不犹豫地谢绝了。

她觉得自己是来香港打拼的,而不是想成为社会的包袱。“冻死迎风站,饿死不弯腰”她骨子里就不是那种愿意靠别人施舍过活的人。

可生活要继续过下去,眼看打工没有出路,总得想个什么营生养活一家三口啊。

一次朋友来探病时,不经意夸赞她做的水饺好吃,让臧健和找到了谋生新方向。

“对啊,我为什么不可以摆摊卖水饺啊?”

虽说臧健和没有一技傍身,但厨艺可是打小就会的。而结婚以后更是常常围绕柴米油盐过活,尤其是做的水饺,家里两个丫头总夸好吃吃不腻。

而且在香港的街头,也常见一些摊贩在售卖包子、烤冷面等小吃,生意也都不错的样子。

为此,臧健和特地拿出身上所有的积蓄,购置了一辆木头推车和烧火炉子,在湾仔码头摆摊卖起了家乡水饺。

多年后,臧健和仍然记得当时她站在档口,用一口生涩的粤语喊出“卖水饺”三个字时,那种难以启齿的羞赧,像是第一次来大姨妈弄脏裤子被全班同学嘲笑一样,只想找个地缝钻进去。

但很快,这种自尊心就被强烈的生存欲望压了下去。臧健和忍着羞耻一遍遍叫卖,声音从最初的羞赧变得越来越铿锵有力。

迎来了第一批顾客时,臧健和怀着忐忑的心情把几碗热气腾腾的饺子捧到几个学生面前。脸上装作不在意,实则一直偷偷观察着学生吃饺子的反应。

看着她们此起彼伏说着饺子好吃的时候,臧健和一颗悬着的心终于落了地。

此后,每天晚上的湾仔码头,都能看到臧健和带着两个女儿,在常驻的档口风雨无阻地售卖水饺。

摆摊的日子非常辛苦,尤其是冬天,臧健和每天凌晨五点就要顶着寒风到菜市场去买菜,回来便开始洗菜做饺子馅、和面、熬汤。

做好后,又推着沉重的车子来到湾仔码头档口处,一忙就是一整天,直到码头最后一班轮渡走后才收摊。

可即使再辛苦,她也不忘做人的根本。

由于码头工人多是苦力工出身,胃口大,因此臧健和每个饺子馅都塞得满满当当,只为让顾客都能吃饱。

随着日子一天天过去,慢慢地,臧健和味美价廉的水饺也受到越来越多顾客的肯定,最多的时候,一天能卖一千多份。

可是因为无证经营,臧健和的水饺摊随时都面临被城管逮住的风险。为此,每次出摊,臧健和都会让其中一个女儿负责帮忙望风。

只要发现城管来了,母女三人便立马推车就跑。

百密必有一疏,一次小女儿和旁边摊贩的可爱小狗玩耍时忘了把风。导致城管突袭时将正在卖饺子的臧健和抓个正着。

小女儿看到妈妈被逮住,当即哭着恳求城管:“叔叔,叔叔,你放了我妈妈吧,不是妈妈的错,是我的错,是我没有看好你......”

看着两个哭哭啼啼的女儿,一向坚强的臧健和也忍不住,母女三人抱在一起痛哭流涕,徒留城管在一旁风中凌乱。

感人的一幕瞬间吸引街头无数游客的目光,城管见状也不想为难母女三人,决定网开一面。

经过这次事件后,臧建和下定决心一定要将生意做大做强,挣了钱以后开个属于自己的店面,就不用再让两个女儿跟着受苦了。

为了做出口碑更好的一碗饺子,臧建和不仅在用料口味上下功夫,也在食品卫生上塑造好口碑。

即使每天再忙,臧建和也坚持每天给餐具消毒。

而留意到常常有顾客嫌弃饺子皮厚不吃皮时,臧建和还花费大量时间反复研究皮子的擀制,并最终改良出了符合香港人口味的馅料多汁皮又薄的水饺。

她的用心,也让她的饺子摊成为当地的活字招牌。随着越来越多食客的口口相传,臧建和一度火到登上香港的报纸头条。

自此后,每天都有很多外地游客慕名来到湾仔码头,只为吃一碗臧姑娘做的水饺。

生意越做越大之时,臧建和也迎来走向成功的一个重大转折点。

在一次派对上,一向挑食的大丸百货老板女儿,竟然一口气连吃了十多个湾仔码头的饺子。

大丸百货的老板就此看到商机,当即找到臧健和提出合作,想将她做的水饺放进自家超市上去卖。

谈合作的时候,面对巨大的利益诱惑,臧健和保持绝对的理智。

只问了老板一句:“我和你合作,我的水饺还叫‘湾仔码头’吗?”

并说明要是进超市,必须要贴上自己的品牌—湾仔码头,否则宁愿不合作。

老板最初不同意,但架不住臧健和的坚持。最终,“湾仔码头”水饺经过包装,正式入驻日本大丸百货店,臧健和也自此结束了她的摆摊生涯。

事实证明,好的东西永远经得起市场的考验。“湾仔码头”水饺一经上架后,大众便对它青睐有加,两年之内,“湾仔码头”成为了香港速冻食品第一品牌。

1985年,臧健和乘胜追击,先后在香港开办3家“湾仔码头”水饺工厂。

即使生意越做越大,但臧健和亦不忘初心,仍然时时叮嘱员工:

“别忘了最早湾仔码头的那批客人,工人们胃口大爱吃韭菜馅,分量要记得多加一勺。”

凭着用心经营,臧健和不断突破各种难题和壁垒。最终从白手起家的女战士,成功逆袭为商界的女强人。

改变自身命运的同时,同时臧健和也不忘回馈社会,积极投身各种公益事业,比如在大学成立“臧健和教育基金”、 在青岛捐款建造养老院、向中国妇女发展基金会捐款……

而她的两个女儿也没有辜负她的栽培,出国深造后回来继承了母亲的衣钵,帮忙打理公司事务。

截至臧健和去世,湾仔码头在全球一共拥有15个生产基地,年销售额超60亿元。

直至今日,各大超市冷冻柜里都少不了湾仔码头水饺的存在,而关于她的传奇故事也仍在继续激励着无数普通女人。

“即使陷入绝境,也请你务必一而再,再而三,三而不竭,千次万次,毫不犹豫地救自己于水火之中。”

来源:国馆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