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黄雀》叫《抓贼记》

天堂影视 内地剧 2025-03-22 02:10 5

摘要:最近有部电视剧叫《黄雀》,看了几集,故事从一个叫荔城火车站说起,主要围绕警察与小偷之间,说具体点是反扒民警,与惯偷扒手之间的较量。三百六十行,行行出状元,其中就有些旁门左道。小偷跟扒手还是有区别,前者属于小偷小摸,没什么技术含量,见什么偷什么,叫人抓住还得先挨

中国有句谚语,"螳螂捕蝉黄雀在后",引自《庄子*山木》:睹一蝉,方得美荫而忘其身;螳螂执翳而搏之,见得而忘其形;异鹊从而利之,见利而忘其真。

最近有部电视剧叫《黄雀》,看了几集,故事从一个叫荔城火车站说起,主要围绕警察与小偷之间,说具体点是反扒民警,与惯偷扒手之间的较量。三百六十行,行行出状元,其中就有些旁门左道。小偷跟扒手还是有区别,前者属于小偷小摸,没什么技术含量,见什么偷什么,叫人抓住还得先挨一顿揍。后者属于"钳工"级别,的确要有点技术含量,听说过练手快眼急,要在热油锅中夹绿豆,能空中赤手抓蚊子。说得有点玄乎,在开水锅里夹花生也许有可能,全是道听途说。这种邪门歪道的技艺,起自天津,近代五口通商口岸有天津,也有叫天津卫,不是有那么句话,哄死人的鬼,天津卫的嘴。一张嘴,介码呀。码头热闹,商贾云集,三教九流都有,当然不能缺少扒窃的行当,当时叫青插党,也又叫拆白党的。也跟正规行当一样,拜师学艺,出徒之后,开始做活,大多在港口码头,车站商场,公交火车上作案,使用方法,有祖传的用食指和中指(二指)夹钱包,后来有人偷机取巧用器械代替手指,用起医用大镊子,更有甚者用单刃刀片划破皮包和衣物偷窃钱财的,在这一行当是叫人不齿的,坏规矩。台球兴起时,打台球时接触过一帮扒手,他们偷了钱包,除了吃喝之外,就花费在打台球上了,他们把扒窃叫赶巴扎。他们是跟着上班人群一样,赶公交早高峰,在一些换乘的大站点,上车人多,又不像现在排队,都挤破头上公交车,有女人刚烫得头发,收拾挺利索,穿得挺时髦,手里包也上档次,可三挤两挤,挤上车披头散发,衣服不整,以为遭到劫掠似的,好不容易找了个空座位,刚坐下就尖叫起来,钱包不见了。搞得一车人都窃窃私语起来,司机说报案吧,有人说把车直接开到派出所,车上有几个人不乐意,上班迟到咋办。要不让丢钱包的,先把他上下搜一搜。司机说不要这样做,还是去派出所吧。车开到派出所,大家都坐在车上,丢钱包下去说情况,一会儿,警察上车左看看右看看,就说司机开车吧,小偷早下车了。也许人家根本就没有上车。现在这样事少了,真的,数字支付让一个古老的手艺失传了,过去扒手,讲规矩,行医买药不偷,妇幼孕妇不偷,老人不偷,上学孩子不偷,街坊邻居不偷,盗亦有道。

记得去北京出差,那时邮政公寓还在长安大街上的贡院西街里,跟同事坐公交去东四,上车有座我就先坐了,同事面朝我站着,中途上来两个说东北话的中年男人。他们一个在同事左边,一个在同事右边,两人隔着同事互相聊天,突然一个人声音很大,喊另一个人下车,我有点诧异,叫同事摸摸口袋,同事马上说,屁股后兜的钱包不见了,那两人已经下车了,我们连忙跟着下去,同事扭住其中一个东北人的胳膊,那人挣扎一下,把怀中藏的钱包拿了出来,转身跑了。

有一年过年,在朋友家喝过酒,屋里热外面下着雪,一迎风酒上头了,昏昏乎乎,走起路来吃力,过来两个男人,把我扶着走,我说了声谢谢。就感觉他们在我身上摸来摸去,把口袋中钱掏走,跑进旁边巷子里去了,唉,值当发了压岁钱了。《黄雀》中玩仙人跳红衣女人,在列车假扮淑女阅读狄更斯小说《雾都孤儿》,让人觉得荒诞可笑,这本书就讲,有人收留孤儿,教唆和训练他们扒窃技艺,学成之后,去伦敦街头行窃,也许孩子小目标也小,得手率高,被人抓了,也不会拘留,教育一下就放了。叫这些教唆犯找到钻法律空子的机会。《黄雀》也许在跟过去那些旁门左道说声告别,当然不伤生死的过往,都是云烟而已。

如今小偷少了,骗子多了,抢银行的少了,贪污犯多了,下馆子的人少了,要外卖吃预制菜的人多了,想踏实挣钱的人少了,买彩票想暴富的人多了。想结婚的人少了,相亲的人多了。结伴旅游的人少了,独自旅行的人多了。想长命百岁的人少了,及时行乐的人多了。上微信的人少了,看视频的人多了。

来源:翟江华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