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然而在发生问题的时候,何家丽还是认为自己的儿子没有错,把所有的问题都推到儿媳妇甚至是身边人的头上。
作者:温纾言
原创不易,抄袭必究,如若转载,请注明出处
何小年欠债后,为了不连累家人也为了保住自己的命,选择了跑路。
然而在发生问题的时候,何家丽还是认为自己的儿子没有错,把所有的问题都推到儿媳妇甚至是身边人的头上。
在何家丽看来:
一个女人管不住自己丈夫,那是最大失职。
可是,当初这个孩子被娇惯,在闯祸的时候,何家丽也未曾真的敢狠下心来管过。
正所谓养不教父之过,在这个家里,为人父母的,也未曾真的好好管教这个小儿子。
何家从何小年出生的时候,就开始偏宠这个孩子。
因为是何家的第一个男孩,更是长子,甚至张建国还让这个孩子姓何,是以,何家所有人都对这个寄予厚望。
可是,寄予厚望的同时,也应当管教得当,而不是一味偏宠。
偏爱的背后,必然有大量的偏宠。
而偏宠过度,把握不好中间的度,就会容易让一切走向极端。
何家丽和张建国也想过要严厉管教这个孩子,可最终也只是停留在“想想”的层面上,每次这俩人想着狠下心管教的时候,老的哭,小的嚎,中间的几个姊妹就在调停,以至于这两口子里外不是人。
后来,为了让这个孩子历练,张建国把他送去了部队,想着回来之后能有所成长,却没有想到:
一个事事靠旁人安排的孩子,一个做什么都一帆风顺的孩子,只在肉体上管教而不在精神上富养,将来是要的吃大亏的。
某种程度上,何小年到最后玩火自焚,其实是早就在潜意识里埋伏好一定的命运推背感。
小年是欠的高/利/贷。赌球输的。刚开始输,他不服,老想翻本。飞哥乐得提供资金,结果又输,越滚越大。李雯也好赌。两口子合起来欠了六十万。掏干家底,还了二十。现如今还剩四十的洞没填上。能借的都借了。实在没办法,只好出最后一招:向父母求助。深夜,小年跪在搓板上。都这个年纪,成家立业,生了孩子,还跪搓板,多少有些可笑。但在父母面前,他永远是儿子。小年没哭。家丽倒哭了。想到这巨额债务。她愁。她也恨自己教子无方。怎么就走到这一步。可不帮也不行。自己儿子,你能看他完蛋么?钱不还,高利贷能放过你?工作也会丢。丢了铁饭碗,小年能去干吗?不敢想。
对于这个孩子,何家丽几乎可以说是又爱又恨。
何小年出生于的何家最辉煌的时刻,那时候,何家人口鼎盛,自己新婚,底下几个妹妹也听话,何文氏这个祖母和父亲何常胜尚在,那是她最好的时光,这个孩子,也是全家人的期待。
可是如今,也是这个孩子,把整个家拖向了绝境,一夜回到解放前。
在何小年东窗事发的时候,何家丽在第一时间想着的,也是替这个孩子还债,而不是想清楚为什么会走到今天这一步,甚至把责任推卸到了李雯的头上。
说什么呢?事已至此,说什么都没用。是自己从小没教育好孩子吗?他们一直严格,还送去部队管教。是孩子自己的问题么?显然是,但作为父母,他们不愿意把责任都推到自己孩子身上。如果说有结论,那也顶多是,小年没有自制力。但诱惑他去赌博,或者说管不住他赌博的。家丽认为是李雯的问题。
可是她也不想想,如果不是何小年自己真的要去赌,谁又拦得住?
有时候:
一个人成心要学坏,任谁都是拦不住的。
张建国也对何小年走到今天这一步倍感疑惑,他想的是,为什么一切都在计划内的事情,会偏离了轨道?
无论是大家还是小家,他打年轻时候就“谋兵布阵”,各种安排,他是把整个家族当成一场战事来管理的,处处想到,做到。几个妹妹不用说,自己儿子,他更是从小就铺好了路。小年的前半生,堪称他最完美的作品,当兵,退伍,就业,到重要部门,行云流水。然而,一切又都那么始料未及。命运,从不会按照任何人的规划推进,总有你猜不到、算不到、料不到的地方,那就是天意。
只是,再有经验的将军面临自己不熟悉的领域时,也极有可能会落得个无功而返的结果。
正因为是人,正因为有思想有生气,所以会不受控制,也始终叛逆。
命运从不会因任何人而去顾惜,从来都是顺其自然。
何况,在教育孩子上,这两口子都没有在该有的时段尽到自己应有的责任,有点时间全都扑到自己娘家和工作上去了。
正所谓,天地不仁以万物为刍狗,一切自有定数。
原著里,何家丽的那些公平,其实一直都停留在表面的公平上。
对于何家人,她一直都在以己度人,试图以自己的公平标准来取代他人心中天平砝码。
何家丽只顾着自己作为大姐的权威,想着完成父亲的遗愿,却没有想过,身边亲人对待自己的态度和想法。
何家丽在某种程度上,跟刘美心很相像,尤其是在不听劝这一项上。
刘美心当初有机会生下男孩儿,结果为了争名头硬生生让孩子流掉了。
何家丽指望的是让何小年给自己养老,何文氏临终前的话,何家丽其实一句都没有听进去。
而在阿奶去世前的那些话,何家丽一个字也没放在心上。
即便是亲生的孩子也靠不住。那时候何家丽坚信自己的儿子会给自己养老,因为孩子一直一帆风顺事业也蒸蒸日上,结果何小年到头来欠债跑路,到头来是她不在意的二儿子在接盘养老;何文氏让她小心刘美心,可是她的不以为意,结了婚晚年搬回老房子的时候,张建国建议趁早过渡一下搬出去的还是不听劝,自以为是,搞得一家子撕破了脸,连表面功夫都没得做;哪怕是要求她好好照顾自己,她也没有做到。
她什么都想抓住,可是却什么都没顾好。
对于这个家,何家丽一直都在以自以为合理的方式奉献,牺牲,为她们好,却没有想过,她们接不接受这样的方式,她们是否真的尊重敬爱自己这个大姐。
在何小年欠债的事件上,和在刘小玲欠债跑路的事件上,何家丽一如既往地偏袒放纵,教育妹妹和教育孩子的方式,如出一辙,可见她的教育方式,其实从来都没有变过。
原著里,何小年在逃到上海后,感受到了生活的毒打,但同样的,却又时刻过得清醒又糊涂。
他一边去投靠战友合伙开货运开始干物流工作,但同时,却又稀里糊涂地和另一个女人同居,生下孩子后,孩子又被对方抱着离开。
直到何家丽找到他的那一刻,他才真正透露自己的真实想法:
直到这一步,他才真的感受到了生活的残酷,却也体会到了从未有过的真实。
离开了那座象牙塔后,一切重新开始,却也刚刚好,值得他去闯。
作者:温纾言,自由撰稿人,兼具浪漫主义与理性主义,专注女性成长与情感方面的写作。
热爱文字之美,卖字为生,相信有一天能成为更好的自己。
来源:花语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