微体量承载大情怀——精品化是微短剧高质量发展的必由之路

天堂影视 内地剧 2025-03-26 22:02 5

摘要:微短剧作为诞生于互联网时代的新兴文化业态,正以迅猛之势重塑大众娱乐版图,不仅成为备受瞩目的焦点,同时也展现出巨大的发展潜力。《2024中国微短剧产业研究报告》数据显示,2024年我国微短剧市场规模已达到504亿元,首次超过电影票房规模。预计到2027年,市场规

原创 王禹

微短剧作为诞生于互联网时代的新兴文化业态,正以迅猛之势重塑大众娱乐版图,不仅成为备受瞩目的焦点,同时也展现出巨大的发展潜力。《2024中国微短剧产业研究报告》数据显示,2024年我国微短剧市场规模已达到504亿元,首次超过电影票房规模。预计到2027年,市场规模将进一步增长至856.5亿元。

“微短剧精品化不是选择题,而是必答题,也是行业高质量发展的必由之路和唯一出路。”在近日举行的爱奇艺荧光之夜2025微短剧盛典上,国家广播电视总局网络视听节目管理司司长冯胜勇表示,微短剧精品化之路,是把握机遇、迎接挑战的“金钥匙”,必须矢志不渝走下去,创新是密码。有创新才能有活力、有竞争力;内容始终为王,好内容才是通行证。

明确精品创作方向

总局一直将推动包括微短剧在内的广电视听节目精品创作视为重中之重,并列入每年的重点工作之中。其中,在2025年重点工作中,将“实施广播电视和网络视听精品创作工程”列为10项重点工作之首。

2024年以来,总局主动作为、主动出题,创新性地推出“跟着微短剧去旅行”创作计划,八大创作方向、四大目标,更大范围征集与推广,指明了微短剧精品创作方向。

截至2024年底,创作计划共发布162部推荐剧目,其中乡村振兴方向18部、历史文化方向20部、非遗文化方向38部、文物方向9部、国家文化公园方向5部、产业发展方向7部、城市文明方向29部、景区与生态文明方向36部……从乡村田园到城市街头、从历史深处到自然秘境、从高山到大海,从南到北,这些作品如一幅流动的文化长卷,带着浓郁的地方特色和满满的情感温度,构建出一场既好看又能“种草”的文化之旅,让跟着微短剧去全国各地“打卡”成为新风尚。

难能可贵的是,这些作品的取景地涵盖全国31个省级行政区,微短剧的创作者们以其独特视角,尽情展现各地的自然美景和人文风情,成为推动文旅发展的重要引擎。

包括《大妈的世界 贺岁篇》《金猪玉叶》《超越吧!阿娟》《我的归途有风》《师傅》《柒两人生》等精品微短剧,展现出网络视听创作所特有的鲜活性和灵活性,以强烈的现实主义精神,回应着时代的关切。

年初,总局印发《关于实施“微短剧+”行动计划 赋能千行百业的通知》,其中明确提出,通过开展“跟着微短剧去旅行”“微短剧里看品牌”等相关创作计划,在乡村振兴、科普、非遗传承、传统文化保护、企业品牌传播等方面,打造一批艺术精湛、制作精良的优质微短剧,强化“微短剧+”赋能千行百业效应。

伴随着“微短剧+”行动计划的实施,更多的创新业态和精品之作不断涌现,这些作品在微小叙事中承载深度之思,并呈现出垂直化、专业化、类型化及规范化的创意生产特征,形成了良好的精品创作之风。

多平台成创作主力军

微短剧凭借赋能千行百业的优势,以及快速发展的势头,吸引众多主流平台纷纷布局微短剧赛道,同时这些平台成为微短剧精品创作的主力军。

2024年,中央广播电视总台紧抓当前微短剧发展风口,正式发布“微短剧里看中国”中央广播电视总台微短剧生态合作计划,并由央视频发起“中国精品微短剧创投融媒体行动”,成立“中国精品微短剧产业暨全屏矩阵联盟”,并计划重磅打造《CMG首届中国微短剧年度盛典》,从而形成强大创作和播出矩阵。

总台央视频以“原创+聚合”为抓手,以精品导向推动内容品质化升级。其中,上线推出“微短剧TAB”,精心筛选聚合100余部精品微短剧,引入上线了《三井胡同的夏天》《包大人,现在是2025!》《墙外桃花墙内血》等多部精品力作,让观众在享受高质量内容的同时,实现情感共鸣、文化共享、价值共通。与此同时,央视频还出品发布了《中国神话》《AI看典籍》《东坡先生赶考记》《重回永乐大典》《今人不见古时玥》《归味》《澳门升起的五星红旗》《AI美猴王》《在我失意的那个跨年夜,时空裂开了》等多部原创精品微短剧,用精品之光点亮新时代大众文化生活。

在此基础上,中央广播电视总台影视剧纪录片中心与相关地方政府、互联网平台共同启动精品短剧合作计划,并通过构建“岁月流金”“唐宋风华”“热血河山”等八大系列短剧矩阵,讲述触动人心的中国故事,探索“影视+文旅+消费”的深度融合。

各级广播电视台同样将微短剧视为新的风口,纷纷下场。湖南广电把微短剧提升为集团战略,大力做强芒果TV大芒计划,升级“新风芒”,大力推动芒果短剧“星火计划”;江苏广电总台发布荔枝微短剧“潮计划”,全面布局、快速切入微短剧赛道;东方卫视电视端推出全国首个日播微短剧展播带——“品质东方微剧场”;陕西广电网络在微信平台推出小程序“西部短剧”;黑龙江广播电视台围绕文化传承、非遗项目等选题,策划推出《沉香如故》等精品微短剧项目;重庆卫视打造“跟着短剧游重庆”的核心概念,推出《嗨!新重庆之烟火星辰》精品微短剧季播计划;四川广播电视台整合台内资源,由《麻辣烫》制作团队与四川星空影视传媒共同推进“精品文旅+微短剧计划”。

与此同时,总局鼓励优秀网络视听作品进入电视大屏播出,为微短剧实现更广传播打下良好基础。据中国视听大数据(CVB)统计,截至2024年11月,已有30余部微短剧在全国省级卫视播出,收视规模超5亿户次,千万级别观众规模剧片占比48.3%,标志着微短剧正式“闯进”电视台的大屏。

多举措推动产业健康发展

随着行业规模不断扩大,微短剧也给其他行业发展带来新的想象空间。由中国网络视听协会发布的《2024微短剧行业生态洞察报告》显示,2024年,微短剧保持了强劲增长态势,行业直接、间接带动64.7万个就业机会,2025年就业人数将随市场规模继续增长。

在此背景下,一些地方政府以微短剧影视基地建设为切入点,出台专项扶持政策,用心培育微短剧生态,纷纷提出打造“微短剧创作之都”“全国微短剧名城”“微短剧基地”,进而转化为产业和市场优势。

2024年,北京市广播电视局发布北京大视听·网络微短剧“首亮微光”2.0扶持计划,加大微短剧精品创作扶持力度,具体扶持政策包括单部作品最高可获300万元扶持资金、重点选题专家论证“一对一”跟踪指导等,在资金扶持、流量扶持、区县协拍、宣传矩阵等方面全面升级。

在2025年3月举行的第二届上海微短剧大会上,正式启动上海微短剧“繁花”计划2.0,吸引全国乃至全球的微短剧从业者“拍在上海”。同时,由澎湃新闻联合华策影视、听花岛等7家创制单位共同发布“百剧共创——精品微短剧品牌项目”,计划设立首期6000万元的启动资金池,投入价值1亿元的宣传资源,3年内孵化100部题材多样、制作精良的微短剧。

浙江省文广旅厅等11个部门联合推出“浙里微光·微短剧+”创作计划,重点抓好“跟着微短剧去旅行·带你去个好地方”“跟着微短剧品美食”“微短剧+ AIGC”等八项行动,拟推出100部左右具有时代特征、中国气派、浙江辨识度的优质微短剧。

陕西省广播电视局发布《关于支持微短剧产业发展的若干措施》,提出将设立微短剧产业扶持资金,成立微短剧拍摄取景地协作联盟,为制作机构提供一站式服务。同时,启动“跟着微短剧看黄河”“跟着微短剧游文博”等八大创作计划,聚焦三秦大地悠久的历史文化、厚重的革命文化和鲜活的现代文化,制作具有引领作用和创新价值的重点微短剧。

重庆市推出的《重庆市推动网络影视剧高质量发展实施方案》中,计划到2027年将储备500个以上优秀网络影视剧项目,推出50部以上“渝字号”爆款网络影视剧,努力将重庆打造成全国网络影视剧创作生产高地。

2024年底,红果短剧宣布推出精品短剧“果燃计划”,“投资扶持”和“精品推广”双管齐下,助力优质短剧的创作和传播;芒果TV发布“2025年精品微短剧分账合作模式”,聚焦创作者收益提升、资源扶持加码、合作模式创新,致力于为优质内容提供更大收益空间;爱奇艺上新“微剧场”和“短剧场”,不仅有1—5分钟的竖屏内容,还有单集时长5—20分钟的横屏短剧,同时推出“百部港片微剧计划”和“普法微剧万集计划”两大合作计划;腾讯在微信上线“火星短剧社”产品小程序,这是腾讯首款独立短剧产品;百度APP发布“百剧计划”和“百度百科短剧星耀计划”,旨在进一步推动优质短剧数量的快速增长……

《中国微短剧行业发展白皮书(2024)》指出,随着转型升级步入“深水区”,微短剧的内容精品化已成为行业共识,特别是“微短剧+”呈现出广阔市场,未来大有可为。

微短剧虽然体量短小,但与其他文艺形式一样承载着讲述中国故事、展现时代风貌、弘扬中国文化、关注人民心声的历史使命,如果要担负此重任,精品化是必由之路。

来源:广电视界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