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国评论员看四川|微短剧行业迎来“质变”信号

天堂影视 内地剧 2025-03-26 21:12 5

摘要:“15秒一次反转,30秒一个冲突,3分钟演尽爱恨情仇……”提起微短剧,许多人的脑海中浮现的可能是“霸总”“战神”“重生”“狗血”“低俗”“没营养”等印象。

南方日报评论员 丁建庭

“15秒一次反转,30秒一个冲突,3分钟演尽爱恨情仇……”提起微短剧,许多人的脑海中浮现的可能是“霸总”“战神”“重生”“狗血”“低俗”“没营养”等印象。

但当看了最近爆火的《家里家外》,上述印象很可能被改变。这部以20世纪80年代的川渝地区为时空背景、以地道四川方言为全剧配音的“年代微短剧”,凭借其浓郁的地域特色、精良的制作水平和打动人心的亲情故事,上线4天,平台播放量就已突破11亿、热度超7000万,不仅创下微短剧现象级热度,更为微短剧行业的可持续发展提供了镜鉴。

现代社会的快节奏生活,催生了碎片化的内容消费需求。相比传统影视剧,微短剧能够在短短几分钟内呈现相对完整的故事脉络,很好满足了用户碎片时间的娱乐需求。近年来,微短剧作为网络文化新形态迎来井喷式增长。《中国互联网络发展状况统计报告》显示,截至2024年12月,微短剧用户规模达6.62亿人,网民使用率为59.7%,超过网络外卖、网络文学和网约车用户数量,跃居数字生活榜单前列。

但必须正视的是,微短剧在发展初期经历了“野蛮生长”,呈现出无序竞争的状态。部分微短剧为了追求快节奏和戏剧性,往往忽略剧情的合理性、逻辑性,有的甚至刻意放大社会矛盾、制造争议性话题或使用夸张剧情、低俗桥段,渲染社会负面情绪,传递功利主义、拜金主义、享乐主义和浮躁风气,不仅误导观众对成功和幸福的认知,也有损艺术创作生态。

当前,微短剧行业正从野蛮生长的1.0时代迈入精品化专业化的2.0时代。一方面,国家广播电视总局协同各方力量,持续开展微短剧治理工作,加强监管和正向引导,压缩粗制滥造微短剧的市场空间;另一方面,不少知名影视企业和优秀创作者参与进来,带来了更加“工业化”的制作体系和更高的制作标准,推动微短剧整体质量的提升。《家里家外》就是微短剧2.0时代的一个代表,不仅给观众带来了惊喜,也为整个微短剧行业树立了标杆。

从题材来看,《家里家外》选择年代剧作为切口,以人间烟火映照时代缩影,且全体演员都是四川人,不仅满足了观众的怀旧情怀,也唤醒了观众的川音记忆。从剧情来看,它摒弃了微短剧惯用的“狗血”套路,不再一味求“爽”,而是以幽默、细腻、感人的方式展现家庭温情,极大地引发了观众共鸣。从细节来看,主创们精益求精,在剧中复刻了青龙老街、军工厂家属院、青羊电视机、天府可乐等时代符号,不仅真实还原了年代感,更使《家里家外》成为一部成都文旅的“立体导览手册”,激发起观众对取景地的探索欲。

《家里家外》的热播,是微短剧行业迎来“质变”的重要信号。如今,观众已不再满足于肤浅的爽剧和套路化剧情,微短剧只有走精品路线,回归现实、讲好故事、创新制作、触动内心,才能引起观众广泛共鸣,以品质长久立足市场。

来源:川观新闻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