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年换9个“神医”身份,坑了老年人80个亿的刘洪斌,下场如何?

天堂影视 内地明星 2025-03-26 14:52 4

摘要:相信很多人都曾经在电视上看到过那些夸张的保健品广告,在这些广告中,往往会出现一些自称是医生,甚至是某个神秘医药世家传人的专家。

相信很多人都曾经在电视上看到过那些夸张的保健品广告,在这些广告中,往往会出现一些自称是医生,甚至是某个神秘医药世家传人的专家。

他们会在广告中声称某款保健品有神奇的功效,但实际上,这些所谓的专家,都是保健品公司为了拍广告请的演员罢了。

其中有一个叫刘洪斌的老太太,她3年间在广告中换了9个“神医”身份,利用这些广告坑了老年人80亿。

那么刘洪斌究竟是如何一步步建立起自己的“神医”形象的?她被揭穿后落得什么下场?

刘洪斌,原本是一个普通的退休老人,有着足够的养老金,子女们也各自成家立业,生活稳定,按理来说,她的晚年应该是安享余生的日子。

但就和很多退休后的老人一样,她渐渐地开始感到空虚,便渴望能找些事情打发时间。

一次偶然的机会,刘洪斌路过一个影视基地,看到了一群年轻的演员正在忙碌地排练,工作人员正在为拍摄场景做准备。

这个场景激起了她内心久违的激情,她年轻时也曾梦想过做一名演员,但因为种种现实原因,她的梦想没有实现。

如今人到晚年,看到影视基地中大家忙碌的场景,她心中那个演员的梦想再次升腾,但她也清楚,自己很难得到机会。

于是,她站在原地看了一会就离开了,接下来的几天,她每天都会绕路来到影视基地附近看一会儿。

直到有一天,她刚准备离开,突然听到工作人员在招募群演,她心里一动,走到工作人员面前,低声询问道:

你们需要老人吗?

工作人员看了看她,笑着点点头:

是的,尤其是老年群演。”

刘洪斌接过了一张简短的宣传单,上面写着广告拍摄的相关内容,片酬有1000块,对于她这样的退休老人来说,是一笔不小的收获。

抱着尝试的心态,她参加了面试,按照工作人员的要求,说了一段简短的台词,没想到意外地获得了导演的青睐,获得了广告拍摄的机会。

但她没想到,这个看似美好的机会,却在不知不觉中将她引向了一个充满欲望和陷阱的世界。

广告拍摄开始后,刘洪斌很快发现,自己需要扮演一个专家,并在广告中向观众推荐一些“神奇的药物”。

说着那些夸张的台词,扮演着一个虚假的身份,刘洪斌的内心也曾有过质疑,但在高额片酬的诱惑下,她逐渐放下了内心的挣扎。

她开始不断地接受其他药商的广告邀请,变得越来越自信,而她的演技也因此愈加娴熟。

她通过精湛的演技,在镜头前塑造出一个个不同的身份,而每一次的“成功”,都让她的内心更加膨胀,也逐渐迷失了自我

起初,刘洪斌的角色仅仅是一个典型的“老中医”,广告中的她,头发灰白,穿着整洁的白大褂,语气平和且充满自信。

当她逐渐在广告中频繁露脸时,药商们开始意识到,刘洪斌不仅外形符合“神医”形象,且能够通过眼神与语言传递出一种令人信服的权威感。

于是,越来越多药商找到刘洪斌给他们拍广告,而在这些广告中,她的身份也越来越多样化

她有时是“东方咳嗽研究院”的副院长,宣称自己在医学领域有着数十年的研究经验。

而在另外的广告中,她又会变身为治疗糖尿病的资深专家,甚至是蒙医传人,苗医传人等等带有一丝神秘色彩的身份。

药商们深知,老年人群体对健康的焦虑以及对医疗专家的盲目信任,常常让他们产生强烈的购买欲望。

于是,广告中的刘洪斌总是以一种看似平易近人的语气向观众介绍自己的“成就”。

她会告诉大家自己“行医多年,治愈过无数顽疾”,甚至会与老年观众分享一些“个人亲身经历”

她有意通过这种方式拉近与观众的距离,创造出一种“可信赖的老朋友”形象,让人不自觉地放下戒备,甚至产生信任

例如,在推销“咳嗽神药”时,她总是先讲述自己在医学领域的“丰富经验”,然后转而谈论老年人普遍的健康问题,最后再自然地推荐这款药物。

她会告诉大家,这款药经过长时间的研究和实验,效果显著,而她自己亲自验证过,效果绝对不会让大家失望。

这种广告让无数老年观众对刘洪斌的“神医”身份和广告中药品的功效深信不疑,毫不犹豫地掏出钱包,购买她所推荐的药品

通过这些精心设计的广告,刘洪斌逐渐获得了越来越多药商的青睐,她的广告费用水涨船高,从最初的一千元逐步攀升至百万级别。

但这一切的背后,暗藏着更大的风险和陷阱,也为未来的暴露埋下了隐患。

骗局揭露

随着刘洪斌的广告在电视台的广泛传播,越来越多的老年观众开始相信她的“神医”身份。

与此同时,药商们利用这些广告继续推销不合格的药品,尽管这些药物没有任何疗效,甚至其中某些成分对健康构成危害,但它们依然通过刘洪斌的代言获得了巨额利润

随着刘洪斌的广告逐渐引起了社会的广泛关注,一些敏锐的观众开始提出质疑

尤其是在多个广告中,刘洪斌不断更换身份,且宣传内容越来越夸张时,一些媒体开始对她的背景进行调查。

很快,调查人员发现刘洪斌并没有任何医学资质,她所宣称的“行医五十年”的经历完全是虚构的。

而且,药品的成分与其所宣传的疗效存在着巨大出入,这一切都指向了一个巨大的骗局,警方很快介入,开始对刘洪斌的广告进行深入调查。

通过大量线索的追踪,警方发现这些广告背后有着不法药商的支持,他们通过虚假的医学代言人,利用电视广告和销售热线,向无知的老年人群体推销无效甚至有害的药品。

刘洪斌的行为不仅构成了虚假宣传罪,还涉及了非法获利和恶意欺诈

当警方开始追查她背后的药商集团时,他们震惊地发现,这个集团的运作已涉及多个省市,数百万老年人受害涉及金额高达80亿

刘洪斌只是这场骗局中的一个代言人而已,面对警方的调查,刘洪斌起初仍然坚称自己并未做错什么。

她表示,自己只是在广告中扮演一个“角色”,并且曾多次表示自己并不是医生,而是“代言人”。

她声称,自己并未参与药品的生产和销售,只是接受了药商的聘请,按照剧本完成了广告拍摄,因此,她认为自己并不需要为药品的效果承担责任

但刘洪斌忽视了一个事实——她的演技和所塑造的“神医形象”正是使这些药品受老年人青睐的关键。

她的身份变换和广告中的“医术高超”形象,完全是药商用来吸引老年人购买药品的手段。

刘洪斌的“神医”身份已被证明是完全虚假的,她为这场骗局提供了极大的助力,也因此被视为违法行为的共谋者

刘洪斌本可以安安稳稳度过晚年,但因为贪欲,她的生活被彻底摧毁,虽然她的财产没有被没收,但社会舆论的批判让她的生活变得举步维艰

过去的朋友、邻里,甚至曾经信任她的观众,开始对她避而远之,她每一次出现在街头,都引来了冷眼和指责。

社会反思

刘洪斌的骗局背后,反映了一个不可忽视的问题——老年人在信息时代中的脆弱性

老年人群体,尤其是那些生活相对孤单、身体健康较差的老人,往往在面对健康问题时缺乏辨别能力

随着年龄的增长,他们的身体机能逐渐衰退,免疫力下降,常常容易受到疾病的困扰。

同时老年人群体由于孤独或信息不对称,往往缺乏足够的防范意识,他们容易对广告中的“专家”产生依赖,忽视了广告背后潜藏的骗局

刘洪斌的广告,正是抓住了这一点,骗取了老年人的信任,最终导致了老人们蒙受巨额损失

刘洪斌的事件也揭示了药品广告中存在的诸多问题,首先,广告中的虚假宣传和夸大药品效果的问题,直接影响了公众对药物的信任,尤其是老年人群体。

刘洪斌的事件清晰地表明,当前的药品广告监管存在很大漏洞。

此外,刘洪斌作为广告代言人,虽然没有直接生产和销售药品,但她作为“神医”的身份,明显夸大了药品的效果,让无数老年人蒙受损失。

从道德角度来说,刘洪斌明知这些药品并无疗效,却依然为其代言,谋取自己的利益,这种行为显然是不可接受的。

刘洪斌的案例也提醒我们,社会对广告代言人和品牌责任的要求不应仅仅停留在合规的层面。

作为代言人,刘洪斌应承担更大的社会责任,广告商应当考虑到广告对社会尤其是对脆弱群体的影响,而不仅仅追求商业利益。

作为公众人物,她理应具备更高的道德操守,而不是仅仅为了获取片酬而将自己的人格和声誉出卖。

刘洪斌的事件给我们敲响了警钟,尤其是在如何保护老年人群体方面,社会应当采取更为积极的措施。

一方面,广告和药品销售必须更加透明,法律和监管机构应该加强对广告的监管力度,尤其是对涉及健康产品和药品的广告,应有更为严格的审查。

另一方面,社会和家庭也应当增强老年人群体的信息分辨能力和防范意识,帮助他们建立起正确的消费观念,提高他们的自我保护能力。

同时,家庭成员也应当更多地关注老年人的日常生活,尤其是在涉及大额消费和健康问题时,应该给予更多的指导和帮助。

刘洪斌的事件最终以她的道德崩塌和社会舆论的谴责而告终,但它为我们带来了深刻的反思。

只有通过法律、教育和社会多方面的努力,才能真正避免类似骗局的发生,保护老年人群体的利益,让社会变得更加公平与透明。

来源:冷秋月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