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一位是20世纪中叶名震香江的"长城大公主"夏梦,一位是21世纪初崛起的"三料艺考冠军"夏梦。
在中国影视史上,"夏梦"这个名字曾两度闪耀银幕,但主要却是映衬一个夏梦。
一位是20世纪中叶名震香江的"长城大公主"夏梦,一位是21世纪初崛起的"三料艺考冠军"夏梦。
当我们翻开两代演员夏梦的人生长卷,会发现她们不仅共享同一个诗意的名字,更在不同时代书写着对艺术的执着追求——
老演员夏梦
而老演员夏梦与毛泽东、周恩来、邓颖超三位领导人的珍贵交集,更让这个名字蒙上了一层传奇的历史光晕。
香江西施:老夏梦的银幕风云与红色情缘
1950年,17岁的上海姑娘杨濛在长城电影公司《红楼梦》片场被导演李萍倩一眼相中。
当时这个叫杨濛的女孩,只不过是一时无聊,带着妹妹杨洁去影视现场看拍戏,没想到却偶然成就了她的人生事业。
这个有着"东方维纳斯"之姿的少女,从此以"夏梦"为艺名,开启了横跨两个时代的光影传奇。
而她的名字,则是取自莎士比亚的名著《仲夏夜之梦》。
初登银幕的夏梦在《禁婚记》中饰演少妇杨霞芝,当时她只有十七岁,根本不懂得少妇心理和行为。
为了揣摩角色她天天泡在朋友家观察夫妻生活,向朋友咨询一个已婚女人的心事,由于老是耽误人家的私人空间,甚至被朋友"赶出门"。
这份执着让她迅速走红,成为香港国语片票房保证。
1957年,她凭借《绝代佳人》中西施一角斩获文化部"十大最受欢迎演员",并得到中央领导人的接见。
在中南海怀仁堂接受颁奖时,毛泽东握着她的手笑言:"怪不得金庸说西施像你,果然名不虚传。"
其实夏梦就是金庸一生痴恋的梦中情人,对夏梦痴情的单恋着。
金庸曾在《大公报》专栏里化名评论:"若西施有灵,当惊知己于百年后。"
周恩来则关切询问她的越剧训练:"听说你为了《王老虎抢亲》学了半年水袖?"
作为香港左翼电影代表人物,夏梦主演的《新寡》《日出》等片直击社会现实。
1959年国庆十周年献礼片座谈会上,她身着素色旗袍坐在后排,聆听周恩来关于"思想性与艺术性统一"的讲话。
散场时总理特意走到她身边表扬她:"你的《同命鸳鸯》拍出了旧社会女性的坚韧,这就是人民需要的电影。"
1979年第四次全国文代会期间,66岁的夏梦以制片人身份重返北京。
在人民大会堂的诗歌朗诵会上,她与王铁成、秦怡等艺术家共同登台。
当邓颖超握着她的手时,特意提到1957年那次接见:"当年你穿的月白色旗袍,我还记得呢。"
会后合影时,邓颖超坚持让夏梦站在中间,说:"你是连接港澳与内地的文化桥梁。"
2016年,杭州女孩马梅芷(艺名夏梦)在《封神三部曲》训练营崭露头角时,或许不知道自己将与一位传奇影人名号重合。
这个从小学习芭蕾、合唱的少女,带着对表演的热爱走进片场,在《光荣时代》中饰演的"小东西"眼神里透着倔强,让观众记住了这个新人。
2020年艺考放榜日成为夏梦的高光时刻:北电、中传、上戏三校表演专业全国第一,中戏第五名的成绩震动娱乐圈。
班主任张辉回忆:"她每天凌晨5点就在操场练台词,把《阮玲玉》的独白背得滚瓜烂熟。"
新艺人夏梦
在《1921》片场,为演好五四运动中的新女性陈定秀,她顶着40℃高温反复拍摄游行戏份,膝盖磨破了仍坚持完成长镜头。
从《陪你逐风飞翔》的冰雪少女到《西出玉门》的探险者,从CCTV-1黄金档《城中之城》到古装悬疑剧《清明上河图密码》,夏梦用年均3部作品的节奏证明着实力。
2025年CMG电视剧盛典上,当她接过"年度新锐"奖杯时,台下坐着的正是当年与老夏梦合影的王铁成老师。
名字的隐喻:两个时代的精神传承
两代演员夏梦的人生轨迹在2024年产生了奇妙交集:新版《王老虎抢亲》筹备期间,剧组特意邀请老演员夏梦的家人参观片场。
看着年轻演员在镜头前翻飞水袖,老夏梦的侄女感慨:"姑姑当年为了一个转身练坏三袭戏服,这份痴劲在她身上延续了。"
从中南海的接见厅到横店的摄影棚,从越剧舞台的水袖翩跹到影视剧的多屏叙事,不变的是对艺术的敬畏之心。
正如邓颖超在1979年对夏梦所说:"文艺工作者的使命,就是要让每个时代的光,都照进人民心里。"
如今,北京电影学院的表演教室里,时常能看到年轻的夏梦带着学弟学妹研读《林家铺子》剧本。
在她心中,那个与领导人共舞的前辈夏梦,不仅是银幕上的传奇,更是一座精神灯塔——照亮着新一代文艺工作者,在传承与创新中续写光影华章。
来源:晓露残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