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当弄堂里飘出《燕燕做媒》的婉转旋律,石库门的故事在音符间徐徐展开,沪剧,这一承载着上海记忆的艺术,就像一位岁月的讲述者,诉说着这座城市的变迁。在沪剧发展的历程中,茅善玉与马莉莉宛如两颗耀眼的明星,凭借各自独特的魅力,在舞台上熠熠生辉,也在沪剧传承的道路上,留下
当弄堂里飘出《燕燕做媒》的婉转旋律,石库门的故事在音符间徐徐展开,沪剧,这一承载着上海记忆的艺术,就像一位岁月的讲述者,诉说着这座城市的变迁。在沪剧发展的历程中,茅善玉与马莉莉宛如两颗耀眼的明星,凭借各自独特的魅力,在舞台上熠熠生辉,也在沪剧传承的道路上,留下了浓墨重彩的一笔。
茅善玉:沪剧传承的“拼命三娘”
上世纪80年代,一部《璇子》让茅善玉红遍上海滩。那时的她,凭借清澈明亮的嗓音和灵动自然的表演,将璇子这一角色刻画得入木三分,成为了观众心中的“沪剧女神”。而这背后,是她对丁派艺术的执着追求。丁是娥老师创立的丁派,以其明快质朴的风格著称,茅善玉为了掌握丁派精髓,无数个日夜都在揣摩丁老师的唱腔和表演方式。她常常对着镜子反复练习,一个眼神、一个动作都要琢磨许久,力求将丁派艺术的韵味原汁原味地展现出来。
茅善玉深知,沪剧的传承不能只靠舞台上的表演。为了培养沪剧新人,她像一位辛勤的园丁,毫无保留地将自己的技艺传授给年轻演员。据不完全统计,经她指导的学生中,已有数十位在沪剧舞台上崭露头角,成为了剧团的中坚力量。不仅如此,茅善玉还是沪剧推广的“急先锋”。她频繁走进校园,为孩子们带来生动有趣的沪剧讲座,让沪剧在孩子们心中种下艺术的种子;她还积极参与各类文化交流活动,将沪剧推向国际舞台,让世界领略到沪剧的独特魅力。
马莉莉:舞台上的“百变精灵”
与茅善玉相比,马莉莉的艺术风格独树一帜。她擅长在舞台上塑造各种性格迥异的角色,从温柔婉约的大家闺秀到泼辣干练的市井女子,每一个角色在她的演绎下都活灵活现。在经典剧目《家》中,她饰演的瑞珏,将人物的善良、隐忍与无奈展现得淋漓尽致,让观众为之动容。
马莉莉的唱腔同样别具一格。她的嗓音圆润饱满,在演唱时注重情感的表达,每一句唱词都仿佛在诉说着角色的内心世界。在长期的艺术实践中,她逐渐形成了自己独特的演唱风格,深受观众喜爱。虽然近年来马莉莉在舞台上的露面相对较少,但她曾经塑造的经典形象,依然深深印刻在观众的心中。
沪剧传承:一场与时间的赛跑
如今,上海的城市面貌日新月异,外来人口数量大幅增长。在多元文化的冲击下,沪剧这门具有浓郁地方特色的艺术,面临着前所未有的挑战。据相关调查显示,沪剧观众群体呈现老龄化趋势,年轻观众数量严重不足。如何让沪剧在新时代焕发出新的生机与活力,成为了摆在沪剧人面前的一道难题。
在这场与时间的赛跑中,茅善玉无疑是冲在最前面的一员。她通过不断创新,将现代元素融入沪剧表演中,让沪剧更贴近年轻人的生活。例如,在一些新剧目中,她大胆采用了现代音乐元素和舞台设计,为沪剧注入了新的活力。而马莉莉若能重新投身于沪剧推广工作,凭借她的影响力和号召力,必将吸引更多人关注沪剧。
携手共进,共赴沪剧新征程
茅善玉和马莉莉,虽然艺术风格不同,但她们对沪剧的热爱却是一致的。她们就像沪剧传承道路上的两根支柱,缺一不可。如今,沪剧的发展正处于关键时期,需要更多像她们这样的艺术家挺身而出。希望在未来的日子里,两人能够携手共进,为沪剧的传承与发展贡献更多的力量。
当夜幕降临,华灯初上,希望沪剧的旋律能够再次回荡在城市的每一个角落。让我们共同期待,在茅善玉、马莉莉等沪剧艺术家的努力下,沪剧能够迎来繁花似锦的明天,成为这座城市永不落幕的文化盛宴。无论是老上海人,还是新上海人,都能在沪剧的世界里找到属于自己的情感共鸣,让这门古老的艺术在新时代绽放出更加绚烂的光彩。
来源:奇妙圆月x9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