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当赵露思为《VOGUEfilm》拍摄的暗黑风大片凌晨空降热搜时,这位顶流小花再度印证了"腥风血雨体质"——3小时内#赵露思 杂志#词条下涌入12.8万条评论,但令人意外的是,曾经铺天盖地的恶评竟集体消失。有网友调侃:"现在骂她怕被扣上网暴致郁的帽子",这句戏言
当赵露思为《VOGUEfilm》拍摄的暗黑风大片凌晨空降热搜时,这位顶流小花再度印证了"腥风血雨体质"——3小时内#赵露思 杂志#词条下涌入12.8万条评论,但令人意外的是,曾经铺天盖地的恶评竟集体消失。有网友调侃:"现在骂她怕被扣上网暴致郁的帽子",这句戏言却意外戳破了娱乐圈最敏感的神经。
在释出的9宫格硬照中,赵露思一改甜美形象,苍白面容搭配哥特风妆容,蜷缩在破碎镜面前的构图引发两极解读。时尚博主@FashionMonitor 指出:"这种病态美学在欧美刊常见,但内娱受众显然不适应。" 数据佐证了这点:虽然专业摄影圈好评率达73%,但普通网友"看不懂"的吐槽点赞量突破50万。
评论区高赞发言值得玩味:"抑郁症警告虽迟但到,建议内娱人手一份病历本"(@吃瓜前线,获赞28.7万)。这种舆论转向早有预兆——半年前某流量小生被曝确诊抑郁时,攻击性言论24小时内下降47%。饭圈显然在进化:与其被扣上"雪花论"骂名,不如用沉默实施冷暴力。
心理学博士@李心研 在专栏中警示:"当'玉 玉 症'成为网络热梗,真正的抑郁症患者正遭受二次伤害。" 这种现象在明星身上尤为明显:工作室声明中的"焦虑状态"会被解读为卖惨,晒出诊疗单又可能被质疑作假。某三甲医院精神科主任透露:"近两年艺人就诊量激增,但90%拒绝留下病历记录。"
这种扭曲生态催生了黑色产业链。甚至有某些公关公司专门提供"心理诊疗包装服务",从伪造病历到雇佣水军刷屏"请多些善意"话术,全套报价高达80万元。当健康沦为公关战的武器,受伤最深的恰恰是真正需要帮助的群体。
网友@追星少女阿琳 的评论引发共鸣:"要是我的女儿被这样网暴,砸锅卖铁也要带她退圈。" 这种朴素情感却遭遇现实暴击——据《2023中国艺人合约调查报告》,超六成艺人背负对赌协议,违约赔偿金中位数达4700万元。赵露思所在的经纪公司正在筹备IPO,此时解约无异于天方夜谭。
更值得警惕的是公众的窥私癖与救世主情结交织。当#请给赵露思一个拥抱#这类话题被刷上热搜时,有多少人真正关心她的心理健康?又有多少人在享受"拯救者"的自我感动?这种集体无意识正在制造新型暴力:用爱的名义实施道德绑架。
或许我们该听听戛纳影展评委陈冲的忠告:"观众要学会把角色和真人分开,就像刀锋战士不会要求演员真的去踢足球。" 当我们在键盘上敲击"退圈保平安"时,是否想过这何尝不是另一种霸凌?
此刻翻看赵露思的超话,置顶帖是粉丝制作的彩虹图集,配文是"你只需盛开,清风爱来不来"。这或许给出了最佳解决方案:把专业交给杂志评审,把健康交还医患隐私,把选择权留给本人。毕竟,没有人应该为别人的期待活着。
你认为公众人物该用私人健康回应争议吗?如果发现恶意玩梗抑郁症的账号,你会选择举报还是无视?欢迎在评论区分享你的态度。
来源:美妆学院技术院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