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先来说说这部爆火的短剧《家里家外》,拍摄仅17天,成本300万元,却在3天内播放量破10亿 ,在播出平台“红果”上热度超7000万,开播一周全网话题量30亿 ,直接刷新了短剧行业记录。这部剧能这么火,除了剧情吸引人,方言特色十足,制片人在选演员上也有自己的一套
家人们,最近短剧圈又出大新闻了!一部爆火短剧的制片人公开表示,想当爱豆的演员,他们一律不签约 。
先来说说这部爆火的短剧《家里家外》,拍摄仅17天,成本300万元,却在3天内播放量破10亿 ,在播出平台“红果”上热度超7000万,开播一周全网话题量30亿 ,直接刷新了短剧行业记录。这部剧能这么火,除了剧情吸引人,方言特色十足,制片人在选演员上也有自己的一套独特标准。
制片人在接受采访时透露,他们签约演员有几个“不”原则。想拿短剧当跳板,以后奔着去演长剧、演电影,把短剧当作临时“练兵场”的演员,不签 。毕竟谁也不想自己辛苦培养的演员,翅膀硬了就立马飞走。比如说,有个女演员一心想签约,可当导演跟她讲团队是像做电影一样做短剧时,她满脸质疑,那态度仿佛在说短剧就是不入流的小玩意儿。得嘞,这样的演员,制片人果断PASS,合作都不想再有,更别提签约了。
还有,想当爱豆(idol,偶像艺人)的,一律不签 ;询问怎么搞粉丝见面会、搞粉丝运营的,也不签 。在制片人看来,他们不想把精力花在包装爱豆上,只想全员一心扑在作品创作上。在娱乐圈,爱豆和演员看似都是聚光灯下的职业,但本质上还是有很大区别的。爱豆更多靠粉丝经济,靠颜值、舞台魅力和粉丝运营来维持热度;而演员,尤其是短剧演员,更需要专注演技,用作品说话。要是一个演员满心想着当爱豆,到处搞粉丝见面会,哪还有心思琢磨角色,认真拍戏呢?
对于制片人来说,他们更青睐只想好好演戏的演员。这类演员,不想去任何酒局饭局,也不想搞复杂的人际关系,一门心思都放在提升演技、塑造角色上。就像咱们看短剧,最看重的不就是演员能不能把角色演活,剧情能不能吸引人吗?要是演员整天想着怎么当爱豆,靠粉丝打榜、刷流量,那短剧的质量肯定没法保证。
从整个短剧行业来看,制片人这样的选择其实有着深层的意义。短剧这几年发展势头迅猛,成为了影视行业的一股新兴力量。但它的发展也面临着不少挑战,比如内容同质化严重,很多短剧都是霸总、甜宠、虐恋这些老套题材,缺乏创新。在这样的情况下,就更需要有实力、有责任心的演员来提升短剧的质量。而那些想当爱豆的演员,往往会把过多精力放在打造个人形象和粉丝运营上,对短剧的长远发展并无益处。
对于演员自身而言,也应该想清楚自己的职业规划。如果真的热爱表演,想在演艺道路上走得长远,就应该专注于提升演技,积累作品。靠当爱豆或许能在短期内获得高人气,但没有扎实的演技支撑,热度也只是昙花一现。看看那些成功的演员,哪一个不是靠着一部部优秀作品,才在观众心中站稳脚跟的?
这事儿也给我们这些吃瓜群众提了个醒,在娱乐圈,作品才是王道。不管是短剧、长剧还是电影,只有用心制作,用优质内容打动观众,才能获得长久的关注和喜爱。以后大家看剧的时候,也可以多关注演员的演技和作品质量,别被那些花里胡哨的爱豆光环迷了眼。
家人们,你们对短剧制片人不签想当爱豆的演员这件事怎么看呢?是支持制片人专注作品的做法,还是觉得演员有当爱豆的梦想也无可厚非?快来评论区留言讨论,咱们一起聊聊娱乐圈那些事儿!
来源:综艺加世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