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阅读此文前,诚邀您点击一下“关注”按钮,方便以后持续为您推送此类文章,同时也便于您进行讨论与分享,您的支持是我们坚持创作的动力~
每个演员都希望打造一个成功的角色,但事实是有些角色在成就演员的同时,也同样会束缚住演员的艺术生命。
有的人演了一辈子的戏,却始终在演一个角色!
而这样的问题,不仅在年轻演员身上出现,在老一辈的“老戏骨”身上,同样会遭到诟病。
以童星身份四岁开始出道的杨幂,论演出经验论人生阅历能被称为“老戏骨”,应该是实至名归的荣誉。
并且,在她25岁演过《宫锁心玉》之后,演艺事业似乎就到达了巅峰。
然而,所谓物极必反,巅峰之后如果没有突破就会开始走下坡路......
杨幂在和黄轩演了几部都市剧,在参演了郭敬明的几部《小时代》系列后,杨幂的表演始终没有太大变化。
不难看出,这一个时期的杨幂虽然作品不少,然而表情却始终一个。
所幸在同一时期,杨幂和刘恺威的婚姻生活开启了,影迷的关注点,也从台前转向幕后私生活。
与此同时,杨幂也大概意识到了演员是青春饭的行业,于是开始专注于自己另一份事业,开公司做女老板。
或许,杨幂真的应该庆幸自己转型迅速且成功。
不然在大浪淘沙的娱乐圈,如果还固守在演员这个角色里,恐怕现在早已被新一辈演员“拍死”在沙滩上了。
靳东出道时间不算早,但饰演过的角色以及作品却有七十多部。
靳东在出道初期所扮演的角色,大多数都属于社会底层群体,像知青、少数民族青少年、甚至还有古装。
2005年,在《东方朔》里刘彻的扮演者就是靳东,但是这些角色都没能让观众记住他。
直到在2010《惊天雷》里“毛主席”的角色,在《开天辟地》里“周总理”的角色,在《秘杀名单》里共产党的角色。
这些具有“英雄典范”的人物代表,似乎才真正凸显出了靳东身上独特的精英特质。
优秀的演员是能找准适合的角色,角色和演员能够相辅相成相互成就。
但更优秀的演员,却可以驾驭不同的角色,从不被同一种角色所限制,而经过实践证明,“精英角色”似乎专属于靳东。
但从演完《我的前半生》、《伪装者》等影视作品后,喜爱靳东这股精英气质,似乎也开始了审美疲劳。
有人发现演领导靳东是一个样子,演特工靳东还是这个样子,演外科医生靳东还是这个样子。
甚至,在《琅琊榜》里的“蔺少爷”身上,竟然看到了“贺涵”影子,这不免让影迷感到哭笑不得。
但是,靳东的转型和社会正面舆论引导能力,还是备受影迷们追捧的。
前不久靳东就作为文化界代表参与两会,并且针对社会上热点问题提出合理化建议。
现如今身兼数职的靳东,不仅在演艺道路上坚持前行,而且还在履行政治任务的道路上,坚持正能量的宣导。
作为台湾演员王耀庆的作品并不算少,但王耀庆所扮演的角色,都有一种说不出的“油腻感”。
这种特质,不是因为这两年上了年纪才凸显出来的,而是从一出道时,王耀庆的角色就有一种透着沧桑的油腻。
王耀庆演过的影视作品,也有上百部之多,但影迷很难说出两种类型以上,不同的角色戏份。
无论是知识青年还是社会精英,亦或是普通工薪阶层,王耀庆总能演出“老板”的感觉。
而王耀庆身上的“老板”感,和靳东的还不一样,一个是“老板”一个是“精英”,其中韵味只能由观众自己品味。
港姐出身的赵雅芝,可以说是优雅的代名词。
可无论赵雅芝后续的发展如何,都无法磨灭“白娘子”和“冯程程”,这两个经典人物在观众心中的位置。
而这两个角色即便是后来被翻拍过多少次,哪怕是“视后”孙俪来挑战“冯程程”,都没能超越赵雅芝当年的演绎。
但是,赵雅芝就是被那句“一个角色成就,同样被一个角色束缚”定格的演员,人人都爱“白娘子”,但也让赵雅芝走不出“白娘子”的影子。
赵雅芝在《百年沉浮》、《西关大少》中的角色不能说不好......
但是从妆造从演戏时对角色的理解,以及观众的感受度来说,在角色的身上依然被罩着“白娘子”的影子。
如果是上了年纪的影迷,一定在《火烧圆明园》里见过年轻时期的张铁林。
那时候27岁的张铁林,所扮演的“爱新觉罗·奕訢 ”就已经是“爹味”十足了。
但那时候的张铁林,还没有被角色所固化,毕竟那时候年轻。
不知道是不是演惯了“皇阿玛”,张铁林自己都分不清现实和角色的差距。
有时候,在张铁林上节目时,都能感到浑身上下透露出来自皇家的威严......
然而,“吹胡子加瞪眼”的表演风格,仍然是定格在张铁林身上的标签,不仅遭到观众的嘲讽,还来自同行的评判。
演员这份职业,实际上并没有想象中的容易,既要塑造每一个角色的成功,就不能始终记着一个角色的成功。
一个角色成功后,便意味着这个角色的结束!
当新的角色来到时,要将过去的成功和自己全部打碎揉碎,然后重新塑造全新的自己。
也就是说每一份新角色的背后,都是一次全新的重塑过程,真正能做到这一点的其实很难。
这也就是,为什么有些演员在成功塑造一个角色后,便不会再接演同类型的角色,但是这样的演员,实在是太少太少了。
来源:禾徵说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