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小品王到淡出荧幕,从艺45年“颗粒无收”,陈佩斯经历了什么?

天堂影视 内地明星 2024-11-29 11:17 6

摘要:“小品王”陈佩斯,这个名字曾经响彻大江南北,烙印在一代人的笑声里。他与朱时茂的黄金组合,几乎成了春晚的代名词。在耀眼的光芒背后,其实也有很多不为人知的努力和泪水。

“小品王”陈佩斯,这个名字曾经响彻大江南北,烙印在一代人的笑声里。他与朱时茂的黄金组合,几乎成了春晚的代名词。在耀眼的光芒背后,其实也有很多不为人知的努力和泪水。

他曾经历过风光无限的顶峰,也尝过被人遗忘的滋味。他曾站在聚光灯下引人发笑,也曾在荒山上挥汗如雨。从艺45年“颗粒无收”的他,都经历了什么?

陈佩斯,1954年生于长春,一个标准的“星二代”。父亲陈强,是当时家喻户晓的电影明星,以塑造反派角色而闻名,尤其是“黄世仁”的形象深入人心。这样的家庭环境,无疑对陈佩斯影响很大。

一方面,他耳濡目染,从小就展现出过人的表演天赋;另一方面,父亲的演艺经历也让他对名利场的光鲜亮丽有了更清醒的认识。

陈强因为饰演反派角色而遭受的非议,让陈佩斯从小就对名利保持着警惕,这种态度也贯穿了他之后的人生。

陈强并不希望儿子走自己的老路,毕竟演艺圈的浮沉荣辱,他体会得太深。他曾多次打压陈佩斯的表演热情,希望他能选择一条更为安稳的人生道路。

但陈佩斯对表演的热爱,如同野草般顽强,即使被父亲的严厉压制,也无法熄灭。最终,陈强还是拗不过儿子,只好托关系把他送进了八一电影制片厂。初入影坛的陈佩斯,并没有得到特殊的照顾。

在长达13年的时间里,他只能在一些电影里跑龙套,扮演着匪兵、地痞之类的小角色。这段默默无闻的龙套生涯,对陈佩斯来说,是一段宝贵的积累期。

直到1979年,一部名为《瞧这一家子》的喜剧电影,彻底改变了他的命运。这部电影是陈佩斯与父亲的首次合作,父子二人联手奉献了一场精彩的喜剧盛宴,并一举拿下了文化部优秀影片奖。

这部电影的成功,不仅让陈佩斯崭露头角,也让陈强看到了儿子在喜剧方面的潜力。

陈佩斯在喜剧这条路上越走越远,拍了《夕照街》、《父子老爷车》、《爷儿俩开歌厅》等一部部喜剧电影,让他成了大众熟悉的喜剧明星。

他塑造的那些小人物形象,贴近生活,幽默风趣,修车工、个体户、下岗工人……

这些平凡的角色,在陈佩斯的演绎下,焕发出了独特的喜剧魅力,也让观众在笑声中感受到了生活的酸甜苦辣。

1984年,陈佩斯的人生迎来了一个重要的转折点。一次偶然,他在楼梯口和朱时茂闲聊,聊着聊着竟然聊出了一部小品剧本,名字叫《吃面条》。

这个小品被春晚导演组看中,并在当年的春晚上进行了表演。《吃面条》一演完,立刻火了,不仅给春晚小品带来了新风格,还让陈佩斯和朱时茂成了人人认识的喜剧明星。

从此,两人开始了长达15年的春晚合作,创作了《卖羊肉串》、《主角与配角》、《王爷与邮差》等一系列经典小品,成为了春晚舞台上不可或缺的“金字招牌”。

从巅峰到低谷

春晚的舞台,给了陈佩斯名利双收,但也逐渐成为他艺术追求的束缚。陈佩斯是一个对艺术有着极致追求的人,他不断尝试新的表演形式和创作手法,希望能够突破传统小品的局限。

1988年,他在排练小品《狗娃与黑妞》时,提出了用单机位拍摄和蒙太奇手法来提升观众体验的建议。不过,因为当时的技术条件和观念限制,这个想法没能实现。

七年之后,他又想把小品《赶场》搬到沙漠里拍摄,想做成第一部户外小品,但最终还是因为各种原因没实现。

这些未完成的尝试,让陈佩斯感到了一种无力感。他渴望创新,渴望突破,但现实却一次次地给他泼冷水。而真正让他下定决心离开春晚舞台的,是1998年的那场“直播事故”。

在表演小品《王爷与邮差》时,由于工作人员的失误,导致头套、话筒脱落,道具扇子损坏,音效也未能正常播放。

这场漏洞百出的表演,让陈佩斯觉得自己像个笑话,也让他对春晚的运作模式产生了深深的质疑。更让他气愤的是,他和朱时茂辛辛苦苦创作的小品,竟然被央视下属公司做成VCD拿去卖了,而且连个招呼都没打。

早在1994年,陈佩斯就因为版权问题和央视闹过纠纷,后来在中间人的协调下,双方总算和解了。这次的侵权事件,让陈佩斯真的忍不住了。他打算用法律来保护自己的权益。

陈佩斯和朱时茂打赢了这场官司,拿到了30万元的赔偿。虽然他们赢了这场官司,但也为此付出了不小的代价。

一些媒体将此事解读为“陈佩斯挑战央视权威”,导致他与央视的关系彻底破裂,并被一些演出单位“封杀”。一夜之间,曾经红遍大江南北的“小品王”,失去了舞台,失去了收入,甚至背负了巨额债务。

这段时期,陈佩斯的生活异常艰难。为了还债,他不得不四处走穴演出,甚至一度到了捉襟见肘的地步。

王燕玲原本是一名护士,与陈佩斯结婚后,便辞去了工作,在家相夫教子。在陈佩斯事业最辉煌的时候,她并没有沉迷于眼前的荣华富贵,反而保持着清醒的头脑,为未来可能遇到的风险做准备。

早在几年前,她就预感到了陈佩斯与央视的矛盾可能会激化,于是悄悄拿出70万元积蓄,承包了北京延庆的一万亩荒山,期限50年,为家人留下一条退路。

当陈佩斯陷入困境时,王燕玲没有抱怨,也没有放弃,而是坚定地站在他身边,鼓励他重新开始。

夫妻二人在荒山上挥汗如雨,种植石榴树,也播种着希望的种子。他们用辛勤的劳动,将荒山变成了果园,也为自己赢得了新的生机。两年的时间,荒山上的果树结出了累累硕果,也为陈佩斯带来了30万元的收入。

2001年,陈佩斯用这笔钱重新成立了大道文化公司,开始涉足话剧行业。当时的话剧市场,可以用“惨淡”来形容,很多剧场都处于亏损状态。

但陈佩斯并没有被眼前的困境吓倒,他相信,只要用心去做,就一定能够成功陈佩斯的第一部话剧《托儿》在长安大戏院一上演,就受到了广泛关注。

这部话剧以犀利的讽刺和幽默的语言,揭露了社会上的一些不良现象,之后的全国巡演,更是场场爆满,上座率高达95%,最终为陈佩斯带来了2000万元的票房收入。《托儿》的大受欢迎,让陈佩斯在话剧界扎下了根。

此后,他陆续推出了《亲戚朋友好算账》、《阳台》、《阿斗》等一系列优秀的话剧作品,每一部都获得了巨大的成功。

陈佩斯的话剧,不仅具有很高的艺术价值,也具有很强的商业价值。他坚持走市场化道路,拒绝赠票,认为观众应该为艺术付费。这个决定当时引起了不少争议,但最后证明他是对的。陈佩斯的话剧不仅观众喜欢,市场也认可。

在话剧事业蒸蒸日上的同时,陈佩斯也经历了人生的又一次重大变故。

2012年,他的父亲陈强因病去世,享年94岁。父亲的离世,对陈佩斯来说是一个巨大的打击。他曾因为忙于工作而疏于对父母的照顾,这让他感到深深的内疚和遗憾。

陈佩斯在父亲走后,工作节奏慢了下来,更多地把时间和精力用在了家人身上。他把妈妈接到家里,细心照顾她的日常生活,直到她身体恢复。父亲的离世,也让陈佩斯对人生有了更深刻的思考。

他现在更注重家庭了,更加享受和家人在一起的时光。他将父亲的遗愿——传承喜剧艺术——视为己任,并开始积极培养青年喜剧演员,希望能够将自己的喜剧理念传承下去。

2015年,陈佩斯与央视的关系终于破冰。他自导自演的电视剧《好大一个家》在央视播出,标志着他正式回归主流媒体。

2021年,他又以导师的身份,参与了央视综艺节目《金牌喜剧班》的录制,与郭德纲、英达等喜剧大师一起,为中国喜剧事业的发展贡献力量。

儿子接过了父亲的接力棒,继续在喜剧的道路上前行。对于未来的喜剧,他也有了自己的想法和规划。陈佩斯的儿子陈大愚从小跟着爸爸,对表演特别感兴趣。长大后,他选择继承父亲的衣钵,走上了喜剧之路。

陈大愚没有靠父亲的名气走捷径,他从基层做起,一步步磨练自己的演技。他是陈佩斯喜剧表演班的首期学员,在剧团里,他从最基础的工作做起,认真学习每一个表演技巧。

结语

快七十岁的陈佩斯,现在还经常在舞台上见到他。他热爱表演,也热爱喜剧。他把自己的一生都献给了喜剧,为中国喜剧的发展做出了很大的贡献。

陈佩斯的喜剧之路,真是充满了故事。他曾经站在巅峰,也曾经跌入谷底。他用自己的努力和坚持,创造了一个又一个的喜剧奇迹,也为中国喜剧的发展树立了一座丰碑。

来源:颜冬升记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