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电视剧《上甘岭》是国家广电总局2023年度电视剧引导扶持专项资金扶持项目,“北京大视听”重点文艺项目、北京市广电局扶持项目,由刘伟强执导,黄轩、王雷领衔主演。剧集全景式描绘上甘岭战役,讲述了中国人民志愿军依托保家卫国的信念、英雄主义精神和战术智慧连续鏖战43天
| 本文为【首都广电】【光华锐评】联合策划推出精品评论
电视剧《上甘岭》是 国家广电总局2023年度电视剧引导扶持专项资金扶持项目,“北京大视听”重点文艺项目、北京市广电局扶持项目,由刘伟强执导,黄轩、王雷领衔主演。剧集全景式描绘上甘岭战役,讲述了中国人民志愿军依托 保家卫国的信念、英雄主义精神和战术智慧连续鏖战43天,最终粉碎了敌人进攻的故事。 昨天,43位志愿军烈士遗骸回到祖国怀抱。运-20接迎、歼-20护航、“过水门”……以国之名,最高礼遇,接英雄回家。
英
雄
回
家
在电视剧《上甘岭》中饰演秦基伟将军的演员王雷参加了此次迎接烈士回国活动。谈及英雄角色的塑造,他又一次哽咽:英雄给我们带来了信仰,给我们带来力量,让我们能够勇往直前。
“未见其面,深受其恩”
“一代人打了三代人的仗,吃了三代人的苦”
“为了新中国,我愿以命守护”……
72年前的炮声并不遥远,“不书英雄榜,便涂烈士碑”的誓言犹在耳边。
3.7平方公里,43天,驻韩“联合国军”调集大炮300余门,坦克170辆,出动飞机3000架次,190余万发炮弹,5000余枚炸弹。阵地山头被削低两米,坚硬的花岗岩碎成颗粒……炮兵火力密度超第二次世界大战最高水平。
敌我装备力量高度悬殊,中国人民志愿军极限鏖战,与“联合国军”反复争夺阵地59次,击退敌军冲锋900次,最终将布满381个弹孔的战旗树立在阵地上。
《上甘岭》这部全新剧集共24集,相当于十部电影的体量,其电影化的高水准制作、高荷尔蒙的视听呈现、线交织的叙事推进、强烈的情绪代入感,都堪比战争大片,被年轻网友“认证”超越同类战争题材的别国剧集,值得一刷再刷。
最后一集,当年轻的志愿军战士双喜,经历九死一生后,带着对逝去战友的缅怀,来到军校学习。 和平的画面如此安静,又如此轰鸣,正如那个经典叙事:一个士兵死了,而不远处一个小男孩正去上学。
不远
那段历史并不遥远。
当我们回望那片高地,今天并非仅仅要重述一段过往,而是要找到其中不断生长的“现代性”,去发现其中的精神内核和智慧宝藏,去回答跨越72年,我们为什么依然需要上甘岭精神。
不久前,在中国电视艺术委员会、北京市广电局主办的《上甘岭》创作座谈会上,位专家和主创共同交流分享了对这部剧的思考。
该剧由中央广播电视总台、优酷、博纳影业联合出品,自10月14日在中央广播电视总台央视一套首播,优酷、咪咕同步播出。1952年的10月14日,正是上甘岭战役打响的日子。
很观众注意到这一时间节点的巧合,年轻网友们也燃起了对这段历史的探寻渴望。
中央广播电视总台影视剧纪录片中心副召集人夏晓辉谈到,老电影《上甘岭》作为银幕经典已经深入人心,所以在今天创作电视剧《上甘岭》,如何传承创新,如何与时代接轨,就成为重中之重。
“剧中开创性展现了我军指战员高超的战术智慧和先进的作战理念,如‘坑道战’和‘步炮协同’所蕴含的战术智慧,扎实过硬的军事素养、细致入微的战术研究、快速推进的叙事节奏、富有张力的戏剧冲突,都牢牢抓住观众的眼球,让人耳目一新,树立了主旋律战争片的新标杆。”
中国电视艺术家协会副主席、北京师范大学教授胡智锋认为,这部剧的突破性在于,彰显了抗美援朝取得伟大胜利的深层动因,“客观上说,它非常真实客观地呈现了人民必胜、正义必胜的历史潮流;主观上说,它挖掘了志愿军将士巨大的意志力、勇气、胆识,特别是独特的智慧。‘坑道战’是中国志愿军独创的、极具智慧的战术经验”。
《上甘岭》编剧团队在采访中曾回忆创作初期的讨论,他们面临的第一个问题就是《上甘岭》的基调是什么?当下拍《上甘岭》的时代性是什么?如何既符合史实,又具有当代的审美?
对于志愿军来说,不怕牺牲是绝大数人的自觉。所以编剧团队再写这样一段中国人熟悉的战斗,更希望呈现“牺牲容易,完成任务难”这样的主题,“一定要呈现英雄们的智慧,而不仅仅是靠热血去打仗,这种英雄主义跟原来是完全不一样的”。
《人民日报》文艺部副主任刘琼认为这部剧的开掘是有时代高度的。
“这部剧首先讲清楚了现代中国人的战争观,这场战争是不得不打、保家卫国的正义战争;同时它讲清楚了这场战争以人为本、以最小牺牲争取最大胜利的观念。谁不是父母的心头肉?在我们军力条件很差的情况下,除了以身体去打,还有什么是关键?剧中提出 ,人才是打胜仗的关键!这种认知度非常高级,代表了我们中国人的和平观,意义非凡。”
一部精品剧的现代性来自哪里?
来自它的与时俱进,来自它以现代视角去思考历史和战争的深层价值,来自现代意识在历史时空中的穿透,来自它桥接了当代青年与历史英雄的心心相惜,实现了与观众的精神共振。
不虚
大事不虚,小事不拘。
在战争中,人是胜利的关键。在创作中,人物的塑造也是成功的关键。电视剧《上甘岭》中既有真实可考的原型人物,也塑造了一群性格各异、有血有肉的虚构人物,共同形成了真实不虚的美学表达。
其中,黄轩饰演的随军参谋段显峰最为引人注目,他是在许原型人物基础上提炼而成的。这一角色本身同样具有“现代性”。
中国广播电视社会组织联合会副会长李京盛认为,《上甘岭》这部剧在对重大革命历史题材的书写上做出了有时代价值的探索。
人物方面,有真实的历史人物,如我军高级将帅秦基伟、李德生、王近山,也有真实的英雄人物,黄继光、邱少云,还有承担重要作用的虚构人物段显峰。
“在革命历史题材创作中,把真实将帅人物和虚构艺术形象结合起来,形成同等重要戏份的人物表达,电视剧《上甘岭》在我印象中应该是最成功的一部”。
导演刘伟强说,段显峰在全剧中成为了穿针引线的关键角色。
“他既有一定的军事院校背景,能够将军事理论深入浅出地解释出来,又真正地冲锋陷阵在战场一线,他的视角既勾连了我志愿军高层的军事策略,又直观地展示了坚守一线的普通士兵的亲身感受。”
他强调,我们今天讲上甘岭战役,一定不是只有高层的视角,也不是只讲个体的故事,而是要通过真实不虚的细节,展现战场上志愿军全体在极端的43天中是怎么活下来,每个人又是怎么面对当时残酷的战争。
对这部剧来说, “上甘岭”本身才是最大的主角。
中央文史研究馆馆员、著名文艺评论家仲呈祥认为,把虚构如段显峰这样的人物当作重大革命历史题材的第一主角,是一着险棋,一道难关,他不仅会和真实的历史人物并肩作战,还见证了黄继光、邱少云等英雄人物的壮举,成为串联全局的灵魂人物,这个角色份量极重,必须立得住。
“真正的艺术创作就是要敢于用新的审美方式去翻越险峰,否则我们新的思想发现、历史发现和美学表达都会受到衰减。”显然,“段显峰”做到了。
军旅文艺评论家、原《解放军报》文艺部主任陈先义还提到一个细节,“剧中有一个志愿军英雄徒手接住一枚炸弹的情节,有的观众觉得太夸张了,但实际大量关于志愿军老兵的回忆,这种情况被证实是当时的普遍现象”。
这部剧正是通过真实不虚的人物和扎实可感的细节回答了,志愿军战士视死如归、克敌制胜的法宝,是永不过时的精神力量。
在当下世界风云变的复杂背景下,我们更需要发扬上甘岭精神。
不输
上甘岭战役不能输,《上甘岭》也不能输。
“打得一拳开,免得百拳来。”72年前,中国人民志愿军在上甘岭艰苦卓绝的战斗,彻底粉碎了敌人的进攻,扭转了战争局势,打出了中华人民共和国的国威、军威。
70年后,电视剧《上甘岭》主创团队,也是抱着“不能输”的态度去创作。
导演刘伟强说,“历经一百天,终于完成了这次创作。大家每天在现场吃土,黄轩为了拍这部戏,三个月吃了‘一吨’的土,没有用替身,炸点都在身边;王雷为了演好角色,通篇研读秦基伟将军的日记,精心打磨每一句台词……所有演员、主创辛苦地付出,充满真情实感地去创作。正是因为吃的土,抱着不能输的态度,才有好的东西出来。希望这部电视剧,能感动所有的观众”。
博纳影业集团董事长、《上甘岭》总制片人于冬对这部剧同样抱持着深沉的情怀和必胜的信心。
“我小时候看电影的那些经历,深深地影响了我。拍摄电视剧《上甘岭》既是向上甘岭精神致敬,也是向老一代电影人致敬。希望能拍出电影化品质、制作精良、高水准的中国剧集,凝聚中国影视工业的发展水平,让世界看到中国精神和中国力量。”
当年的小男孩已经长大,继续在创作中传承上甘岭精神,今日之少年同样会在心中埋下火种。
在原总政宣传部艺术局局长汪守德看来,“这部剧精细、精准、精确、精湛,也很精彩,给我的印象特别深刻,要为它点赞”。
优酷副总裁、总编辑张丽娜在分享中说,“《上甘岭》这样一部真诚的作品赢得与观众的双向奔赴,不但在央视播出全时段第一,在优酷平台上更得到年轻网友的拥趸,90后、00后观众占比超50%。我女儿兴奋地跟我说,她和同学在这部剧中看到了书本上最可爱的人,这对我来说也是一种极大的鼓励”。
该剧在首播期间收获全网热搜将近200个,微博阅读量超1.7亿,抖音播放量超11亿。网友的每一次点赞和弹幕刷屏,都是一次向英雄的致敬。
国防大学军事文化学院教授詹庆生对在线观剧时的弹幕印象深刻,“当屏幕上齐刷刷的弹幕向志愿军战士致敬,我想就可以确认说这个作品成了”。
不辍
一部精品剧的成功,来自天时地利人和。正所谓,正道之行,必得众人相助。
如果说精良制作仍是“术”的方法论层面,那么“道”则是方向、是法则,是更为重要的底层逻辑,是久久为功的不辍努力。
国家广电总局党组成员、副局长朱咏雷在座谈会上介绍,电视剧《上甘岭》是在中宣部的统筹下,国家广电总局和北京市广电局全程跟踪指导并给予资金扶持的重点项目。作为庆祝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75周年的重点项目,该剧在两年前就提出选题,以确保在今年10月14号“上甘岭战役”72周年纪念日顺利播出。
国家广电总局加强策划,深耕主题主线,以确 保重大节点不缺位不缺席。近年来围绕庆祝建党百年、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75周年、抗美援朝胜利70周年、纪念毛泽东同志诞辰130周年、邓小平同志诞辰120周年等重大节点推出了《觉醒年代》《跨过鸭绿江》《大道薪火》《问苍茫》《走向大西南》《西北岁月》等一大批重大题材的电视剧,取得了很好的社会效益和文化效益。
接下来,国家广电总局还将围绕2025年中国人民抗日战争胜利80周年、2026年长征胜利90周年、2027年中国人民解放军建军100周年等重要节点,推进一系列重大主题电视剧的创作过程。
北京市政府副秘书长刘梅英提到 ,《上甘岭》是 “北京大视听”重点支持的精品项目,“从今年开始,‘北京大视听’的品牌建设推向了一个新高度,将其写进了政府工作报告。我们坚持目标导向和问题导向,不断优化服务、创新工作机制,努力为精品影视创作提供最大的支持”。
如北京市专门建立了 “影视剧拍摄服务机制”,在市区内梳理了一千个 适合拍摄的取景点位,为《玫瑰的故事》《春天的故事》《凡人歌》等作品协调拍摄点位200个。“我们特别欢迎大家在北京取景,如果遇到问题可以充分发挥机制的作用,找市区广电部门都可以帮助大家协调”。
北京市广播电视局党组书记、局长王杰群着重介绍了“北京大视听”。
“北京大视听” 精品创作工作机制于2023年建立,依托首都资源优势,着眼“大格局”,统筹“大体系”,抓好“大剧本”,打造“大服务”,深化“大传播”,聚力“大联动”,把握“大荣誉”,发展“大人才”, 着力提升精品创作生产效能,力求持续推出思想精深、艺术精湛、制作精良的精品力作。
精品剧《我的阿勒泰》《玫瑰的故事》 《上甘岭》都获得了 “北京大视听”的重点扶持,确保了立项备案、剧本审读、成片审核、宣传推广、文艺评论等各环节高位推进、高频调度、高效服务。
《上甘岭》的创作播出是一次从“初心”到“匠心”的精品进阶之路。未来,行业更需要充分挖掘党史资源,讲好中国故事,唤起人民群众的爱国情、强国志、报国行,将历史伟力真正转化为社会主义建设的现实力量。
未来“北京大视听”还将继续深化重大题材创作,力求推出具有强大思想引领力、精神凝聚力、价值感召力、国际影响力的优秀作品。
当我们面向新的未来,更要审慎地回望来时的路。
难忘在《上甘岭》中,毛主席握着黄继光母亲的手说:“你牺牲了一个儿子,我也牺牲了一个儿子,为了国家和民族,他们牺牲得光荣,我们俩都是烈属。”
在今天这个特殊的日子,我们心怀崇敬,再一次向英雄致敬!
责编:安伟贞
技术:曹淑玉
来源:京津冀消息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