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作为著名的京剧表演艺术家,李维康在舞台上活跃了数十年,为观众带来了许多精彩的演出。
作为著名的京剧表演艺术家,李维康在舞台上活跃了数十年,为观众带来了许多精彩的演出。
然而,在舞台之外,她的婚姻生活因为一个特殊习惯而让人感到意外——她和丈夫坚持了49年的AA制,连一个鸡蛋都要平均分配。
这种婚姻模式在外界看来似乎有些冷淡和疏远,那么李维康自己又是出于什么考虑做出这样的选择呢?
坚持,终成一代名家
李维康出生在北京一个普通家庭,家境不错,父母关系和睦,家里总是充满温馨。
或许是因为生长在这样一个艺术氛围浓厚的家庭,她从小就对京剧产生了浓厚的兴趣。
她的父母都是地道的北京人,对传统文化特别感兴趣,尤其是京剧。
李维康小的时候,家里常常会响起《锁麟囊》或《贵妃醉酒》的旋律,父母经常带她去剧院看戏,让她坐在座位上,用明亮的眼睛欣赏舞台上精彩的表演。
她小时候最喜欢模仿舞台上的演员,用稚嫩的声音学唱京剧的经典段子。
父母看出了她的天赋,虽然他们不指望她成为大艺术家,但仍全力支持她追求自己的爱好。
于是,在家人的陪伴下,年纪轻轻的李维康迈出了人生中重要的一步,报考了中国戏曲学院。
那一年,北京的空气中弥漫着桂花香,她怀着满满的希望走进考场,最终顺利被录取,正式开始了与京剧的不解之缘。
在戏曲学院的日子里,李维康明白,要成就一番事业,仅有兴趣是不够的。
清晨天刚亮,其他同学还在睡梦中时,她就已经起床去练功房,一遍遍地压腿、练嗓、吊嗓子。
冬天的寒风凛冽,她的声音却响彻整个练功场,清澈而坚定。
李维康经常练到嗓子嘶哑,双腿酸痛,但她咬牙坚持,从不放弃。
她的老师曾感慨地说:“李维康学戏,有一种常人难以达到的执着。”
毕业后,她顺利进入中国京剧院。
那时,她的年轻脸庞常被人戏称为“嫩得能掐出水来”,但她心里明白,作为初出茅庐的新人,要赢得观众的认可并不容易。
为了追求完美,她仔细研读戏谱,分析角色心理,连一个眼神、一个手势都反复琢磨。
演出时,她不仅注重每个音节的准确,更用心体会角色的内心情感,让观众感受到她对艺术的真诚和投入。
那段时间,京剧舞台上逐渐传出了“李维康”的名字。
她饰演的角色都栩栩如生,无论是温柔多情的女子,还是刚毅果敢的女英雄,她都能演绎得十分到位。
她的唱腔被戏迷们称赞为“珠圆玉润,余音绕梁”,听她唱歌的人都会被那清澈动人的声音所打动。
就这样,李维康一步步走来,演出了许多传统戏剧,从崭露头角到成为京剧界的大腕,成为那一代艺术家的代表。
“特别”的爱情
当李维康进入中国戏曲学院,开启她的艺术生涯时,一段悄然发生且影响深远的爱情也随之而来。
她第一次见到耿其昌是在学院的排练厅。
那个男生穿着一件略旧的练功服,认真地吊嗓子,浑厚的声音在空荡的教室里回响。
他的唱腔饱满有力,字正腔圆,眼中透露出不屈的坚持和热情。
这一幕让李维康心里微微触动。
可能是因为两人对京剧都有着非同一般的热爱,他们很快熟络起来,经常一起排练,探讨角色的表情和唱腔变化。
练功日结束后,两人常常并肩走在校园的小路上,谈论京剧的心得,互相学习技艺。
然而,生活并不总是顺利。
就在她逐渐适应校园生活时,家庭却因外界环境的变化遭遇了重大变故。
更糟的是,那些曾经的好友因为她的家境变化,开始对她冷眼相待,甚至有人嘲笑她。
在李维康最困难的时候,耿其昌站了出来。
他每天陪在她身边,倾听她的倾诉,给她讲戏台上的趣事,逗她开心,还带她去后花园看花、放松心情。
他总是对她说:“别怕,有我在。”
这份温暖的陪伴和支持让李维康逐渐走出困境。
两人通过纸条传递情感,纸条上写满了彼此的关心和鼓励。
这些简单而意味深长的话语成为他们共同面对困难的支柱。
终于,在一个特别的月夜,耿其昌在一张小纸条上郑重地写道:“维康,我们是什么关系?”
当听到李维康回答是“特殊关系”时,耿其昌的激动难以言表。
1975年,李维康和耿其昌结为夫妻。
婚后的生活虽然简单,但充满了幸福的瞬间。
不久后,他们迎来了一位可爱的女儿,家里虽然不算富裕,但充满了欢声笑语。
不过,两人之间有一个特别的规定——所有开支都要AA制。
这条规定无论是对家人还是朋友,都会引起惊讶的目光。
其实,这个AA制的提议不是耿其昌提出来的,而是李维康主动提出的。
新婚时,生活困难,两人常常省吃俭用才能维持生计。
耿其昌觉得作为男人,应该承担起家庭的经济责任,但李维康有自己的看法:“家是我们俩的,幸福也应该是我们共同创造的。”
她坚持AA制,并不是为了计较谁付出得多,而是希望婚姻能在平等的基础上共同进步。
这种特别的做法不仅没有让他们的生活变得冷漠,反而使婚姻更加和谐。
49年来,这对夫妻几乎没有争吵过,他们把生活的困难转化成了互相支持的力量。
日常生活费用平分,在舞台上他们是搭档,台下则是知心朋友,共同应对生活的挑战,相互依靠,一起走过了半个世纪,成为了彼此最坚实的依靠。
来源:天生这么红一点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