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北疆之北是阿勒泰,她是狂野的梦,她是山野的风,奔跑在凉夏,沉静在寒冬。”
最近的快乐,都是“娟姨”给的。
《我的阿勒泰》大火后,李娟成了网友口中“掌管松弛感的神”。
不结婚,不生娃,不工作,低物欲,45岁仍是一张娃娃脸。
果然应了那句话,人类最好的医美,是「无忧无虑」。
正因此,她笔下的阿勒泰,宛如一方世外净土,浪漫、治愈。
“北疆之北是阿勒泰,她是狂野的梦,她是山野的风,奔跑在凉夏,沉静在寒冬。”
她笔下的草原生活,脱离了钢筋水泥,冲破了世俗的欲望。
“世界就在手边,躺倒就是睡眠,嘴里吃的是食物,身上裹的是衣服,在这里,我不知道还能有什么遗憾。”
如果你最近不开心的话,就去读李娟吧。
她能让你看到,另一个世界的另一种生活。
从辍学少女到知名作家
阿勒泰大火后,娟姨再度出圈,也让不少人好奇,什么样的人生,才能让她的笔触如此纯净,又充满力量?
其实,回望她的成长经历,她不是天生的作者,却自带感知万物的天赋。
1979年,李娟出生于新疆,她在书中调侃自己名字的来历:
“从前有人生了个女儿,她决心要给她取一个最特别的名字,全世界独一无二的名字。为此她翻烂了字典,终于由一部电影得到启发,她激动极了。她为她取名为‘娟’。是的......就是我......李娟......”
5岁的李娟,不爱与人交谈,说话也不利索,一个人看书,是她的社交避难所。
上学后,李娟又因为成绩不佳,家境窘迫,在高中时仓促辍学。
“我妈当时过得比较难,学校要交90块钱的阅卷费,我妈却对我说,你给老师说一下,缓一段时间再交,我那个时候一下就崩溃了……”
这之后,她便随着家人住进了北疆的深山牧场,跟着妈妈卖杂货,当裁缝。
也在乌鲁木齐当过流水线女工,和超市的推销员。
枯燥的日子里,她一直没有放弃写作,她把所有可爱的情绪,都流淌在笔下:
“抬头望向窗外的时候,那一汪蓝天蓝得令人心碎。忍不住放下衣料,把针别在衣襟上,锁上店门出去了。”
她拿着自己的文章,多次向杂志社投稿,屡战屡败。
直到1998年,《人民文学》上发表了她的第一篇作品《九篇雪》。
也因为这篇文章的发表,让她获得了一份体面的工作——阿勒泰地委宣传部办事员。
每个月600块的薪水,在外人看来清闲又体面。
但李娟却在工作五年后,再一次选择回归牧场,去“流浪”。
她花了三个月,和游牧民族同吃、同住、同迁徙,并将这段生活写成了40万字的《羊道》。
书里,她和牧人一起生活在冬牧场沙漠深处的地窝子里,靠羊粪发热取暖。
“事实上羊粪实在是个好东西。在寒冷漫长的冬天里,再没有什么能像动物粪便那样,神奇地、源源不断地散发热量......
北风呼啸,冻得眼睛都快睁不开了,脸像被揍过一拳似的疼。但一靠近羊圈厚厚的羊粪墙,寒意立刻止步,和平的暖意围裹上来。”
她和牧人卡西一起救助陷入沼泽的马,也是在那时,第一次直面生命未知的冲击。
“他们一开始就知道悲伤徒劳无用,知道叹息无济于事,知道‘怜悯’更是可笑的事情——‘怜悯’是居高临下的懦弱行为。
他们可能还知道,对于所有将死的事物不能过分惋惜和悲伤。否则这片大地将无法沉静、永不安宁。”
单调的牧民生活,因为她的记录,处处透着可爱。
“弹唱会上漂亮姑娘真多,全是从城里来的。
老头儿们也着实修饰了一番,不约而同地戴上了豪华隆重的传统帽子。一顶一顶蒙着绸缎的面子,翻着狐狸皮的金毛,又高又沉,也不管会不会挡住后面观众的视线。
小孩子们一个个被包裹得花花绿绿,闪闪发光。”
曾有网友这样评价阅读李娟散文的感受:
“日子过不下去的时候,李娟是最好的止痛药,且无任何副作用。”
没有上过一天大学,没有经过系统的训练,让她的文字就像地里长出的麦子与苞谷,有着野生的美丽。
而多年漂泊不定的生活,又为她的文字蒙上了一层深刻。
在这个喧嚣的时代,李娟笔下的世界,被衬得格外真实、可贵。
42岁,在乡下独居
都说写书的人,先要过好自己的生活。
娟姨看过了城市的喧嚣,选择回到阿勒泰,另辟居所。
托“朋友的朋友的小舅子的朋友的爸爸”的关系,她在红墩乡买了一所老宅子。
占地近5亩(约3335平方米),花了15万元,妥妥的村里大户。
房子很破,修修补补,但她说,在这至少要住上十年。
这样一个被千万人追捧的知名作家,每天喂鸡、喂羊、挤奶。
很少出门,也不擅长社交,生活却很是满足。
家中对着窗口的一角,放着一把懒人沙发,是娟姨平时一边织毛衣,一边唠嗑的好地方。
闲来无事的时候,翻出仓库里的旧柜子,自己打磨抛光,改掉原来的丑颜色。
敲敲打打,做成个新柜子安置在楼梯拐角,用来放书再好不过。
娟姨一日三餐,都在这间小小的厨房里发生。
有时犯懒,煮碗面条糊弄;有时嘴馋,就撸起袖子包顿饺子。
油渣馅的饺子,光听名字就让人嘴馋。
娟姨的家门口有个小院子,到了冬日,会积上厚厚的雪。
这时,就得娟姨亲自出动,挥起铲子,把铲出来的雪堆成小山。
看她那干活到发懵的样子,不禁想到她在自己的散文里吐槽:
“当初为什么要买这么大的院子啊......真想多交个男朋友......帮忙扫雪......”
娟姨的社交账号里,分享最多的就是在村子里遛猫。
网友眼看着这只花猫从春季的草坪,走过大雪皑皑的土地,慵懒的步伐一如往常。
而牵着绳子的娟姨,对这样的生活,没有一丝不耐烦。
如此简单的生活里,娟姨和外界唯一的接触,就是直播。
她分享院子里蔬菜,村子里的大白鹅,嘻嘻哈哈地调侃自己是“社恐兼人来疯”。
又像个小女孩,啰啰嗦嗦,抱怨日常。
网友在她的评论区插科打诨,又笑到飙泪地离开。
“我娟,我们结婚吧!”
“是想少奋斗二十年吧。”
“医学几百页的书看得头昏脑涨......”
“亲,下辈子记得当文学编辑。”
去年五月,她装上行李,一个人自驾向南,穿越大半个中国,去往海南。
七天,四千四百多公里,沿途还不忘和网友们分享心情。
“我的车像汪洋中的一叶小舟,剧烈地颠簸,但是我觉得像睡在摇篮里一样安心。”
人们跟着她一起从雨雪交加的北疆,到阳光明媚的海岛。
看着她品尝兰州拉面,嗦一碗海南米粉,吃不完的,她还要节俭地吃上第二顿。
她还是那个游荡在各处的李娟,尽管家喻户晓,她却从未偏离自己理想的轨道,
“说实话,我到现在都很喜欢做重复的事情,无意识地重复做一件事情,它会让我的心里很平静。
做流水线工作的时候,是我很幸福的时候,不需要和人打交道,不需要动脑筋,只需要干一件事情,长时间的重复就好,就很自由的状态。”
她也不计较被网友称呼为“姨”,泰然地承认自己老去的事实。
“执着于自己的青春和容貌真的是很可怕的事情。所以我希望自己是一个姨,是一个年长的人,是一个正常面对衰老的人。”
还真诚地建议人们:年纪大了,要用更慈祥的目光看待世界。
在李娟的生活里,高山流水,云卷云舒,招猫逗狗,无不是日常的情趣。
而她本人,也在那平凡的日子里,找到了生命最原始的快乐。
再颠簸的生活
也要闪亮地过
难怪,她能写出那样特别的阿勒泰。
阿勒泰的云,一眼就令人难忘:
“这样的云,哪能简单地说它们是“停”在天空的,而是“吻”在天空的呀!
它们一定有着更为深情的内容。”
阿勒泰的春日,自带重生的力量:
“春天的天空总是斑斓又清澈。云雾来回缭绕,大地一阵阵蒸腾着乳白的水汽。春天的空气仍然非常寒冷,但和冬天不同的是,春天的寒冷中有了温暖的阳光。”
阿勒泰的乡村舞会,是她生活里的别样乐趣。
“我们在村子里黑暗的土路上深一脚浅一脚往拖依上赶。远远地听到电子琴声了,心中忍不住一下子膨胀开来,身体一下子轻盈了。”
开杂货店寂寞的日子里,偷跑去山上玩耍,是她一个人隐秘的狂欢。
“站在山顶上往下看,整条河谷开阔通达,河流一束一束地闪着光,在河谷最深处密集地流淌。“
她质朴的文字里,藏着一个个可爱的幽默。
人们在她的故事里,时而大笑,时而痛哭,这就是娟姨的魔力。
就像书里说的:
“世界温暖,草原明亮,每个人的眼睛都是新鲜喜悦的。”
唯有纯洁的阿勒泰,能包容这份真诚,肆意生长。
回望李娟的前半生,她也曾为金钱辍学,为家庭问题困扰,苦于无人赏识。
最终她学会享受苦难,在跌跌撞撞里,成为向往的自己。
那句写在笔记本里的“去爱、去生活、去受伤”,戳中了多少人的泪点。
蒙古族奶奶说的“再颠簸的生活,也要闪亮地过呀”,又何尝不是李娟在自述心声。
某种意义上,李娟的生活态度浓缩着当代人年轻人难以实现的理想——
抛下世俗的欲望,克服阻挡你的枷锁,然后享受苦难,一个人满山遍野地奔跑。
难过的时候,不妨想想李娟的那句话:
“我这个人,发财靠想,生病靠躺,说出去大家肯定眼红,生命动力满满,疾痛能奈我何。”
然后,去做个大胆又鲜活的年轻人吧。
来源:玉琴说电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