于和伟:如今是叔圈实力派演员,年轻时却被质疑不会演戏

天堂影视 内地明星 2024-11-28 08:48 7

摘要:1992年,21岁的于和伟到北京考中戏,住在一晚10块钱的宾馆备考,可是当年中戏只有表演代培班,毕业不包分配,单亲家庭长大的他,为了不给年迈的母亲,和8个哥哥姐姐造成负担,最终远去上海,考了上戏,毕业后被分配到南京前线话剧团。

《我是刑警》请到半个叔圈的演员,最亮眼的还是于和伟。

他出演底层刑警秦川,用十五个具有时代烙印的案件,拍出了中国刑警的发展史,谁能想得到,这位靠着演反派成名的演员,曾经一度被人质疑不会演戏。

1992年,21岁的于和伟到北京考中戏,住在一晚10块钱的宾馆备考,可是当年中戏只有表演代培班,毕业不包分配,单亲家庭长大的他,为了不给年迈的母亲,和8个哥哥姐姐造成负担,最终远去上海,考了上戏,毕业后被分配到南京前线话剧团。

吃上国家饭了,但于和伟却觉得,自己的生活像是一潭死水,一眼可以看到老,固定的工作、固定的薪资,这种别人完全可以接受的常态生活,却无法让他得到满足。

大学时候的于和伟是有目标的,希望自己可以成为一名优秀的演员,大学时期,他去了张艺谋的《摇啊摇,摇到外婆桥》当群演,就在舞池上蹦迪,电影上映后,他在人群中根本找不到自己,但这也不影响他继续做梦,他把演上张艺谋的电影,当成了人生的巅峰目标。

为了实现这个梦想,于和伟在话剧院工作之余,还在外面跑龙套,一天200元,他也演得津津有味,但是聚餐时,却被剧组的工作人员质疑他的专业性,在饭桌上拍他的手背,不让他吃饭,要他现场说个普通话来听听。

这件事在剧组工作人员那里不算什么,但对于和伟来说,太侮辱人,受到刺激后,他更加努力了,认真练习发音,希望自己能配得上演员这个称号。

这件事后,他心里还是对自己产生了怀疑,甚至会不由自主拿自己跟徐峥比较,对方是比自己小1岁的师兄,却很早就成名,在这场比较中,他的自信心被打散了。

于和伟想过,自己或许在演戏这件事上没有天赋,但演员的天赋可以在后天开发出来,有些人坚持到了50岁,才成真正的演员,如果不坚持的话,自己就真的毫无希望了。

在表演话剧《雷锋的足迹》时,于和伟充当群众演员,从台上走过去一遍就可以,这样的戏他演了100多场戏,没轮到他,他就在台下看着,心里或多或少在羡慕其他人。

话剧团内的前辈胡万云老师看出了他的迷茫,夸他形象好,可以去舞台中央表演,就这么一句话,直接让他想起了从前那个意气风发,说着要演好戏的自己。

热爱的东西可以救命,于和伟为了改变了自己一潭死水的生活,回到了北京。

那时候,只要出现一个组训,于和伟就会过去碰一下机会,有选角导演在面试时直接跳过他,受挫之后,他有些害怕去面试,最后还是用阿Q精神安慰自己,继续跑组,后来,在他眼里,这个过程成了演员的必修课。

北漂的日子里,有时候十天半个月都没有组训出来,心慌的他就去电影制片厂门口等着,只为了有个安慰。

机会总是留给有准备的人,于和伟在南京军区的三位老师成了《历史的天空》的编剧,三人共同向导演推荐了他,于是,他成了反派人物万古碑,虽然他只有十几场的戏,发挥空间不大,但他认真揣摩了角色,将万古碑演到淋漓尽致,播出时被众多观众记恨。

这部剧后,于和伟的戏多了起来,很多剧组来找他演反派,但为了改变大家对他的反派印象,他决定听从李雪健老师的指导,去演一个打着灯笼都找不到的好人,这才有了《真情年代》的李和平。

《三国》播出后,于和伟靠着刘备一角开始走红,但他一点都不敢飘,交到他手里的剧本,只要有一个他感兴趣的点,他就愿意去演,遇上不满意的地方,他就在拍摄过程中,跟导演和制片方提意见,也在无意间,成了圈内有口碑的演员。

只是在观众眼里,于和伟还是个不知名的演员,他为此焦虑过1年,经纪人要他把一个类型的角色演到极致,演到别人无可替代,说这样观众才会给他贴标签,他的商业价值才能有所提升。

流量时代来临后,观众开始偏向年轻化,剧方也会更注重演员的长相,于和伟也会在化妆间里,要人家给自己打扮的帅气点。但焦虑过后,他最终还是决定演自己喜欢的角色。

出乎意料的是,流量没把于和伟丢掉,从前一句台词“接着奏乐接着舞”,让他成为短视频常客,《大宅门》里吐唾沫的场景,也被网友争相转发,年轻观众知道了他的名字,他也演上了张艺谋的戏。

《坚如磐石》的反派角色黎志田,和《悬崖之上》的正面人物周乙,让于和伟过足了瘾。

他在开拍前不预设自己的表演,喜欢在现场感受角色的起伏,一场戏拍个两三遍,他能有不同的心境,而这些临场的表现,最终也让他成功演活了角色。

回过头来才发现,他已经在不知不觉间,实现了年轻时想要的人生巅峰。

来源:阿欢的名单一点号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