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罗喜生家住江西省吉安市遂川县南江乡南江村,曾有过很多次机会可以成为国家公职人员,但自从1975年与放映电影结缘后,面对抉择时,毅然跟着内心走,选择喜欢的、所爱的电影放映事业。
本文转自:人民网-江西频道
罗喜生家住江西省吉安市遂川县南江乡南江村,曾有过很多次机会可以成为国家公职人员,但自从1975年与放映电影结缘后,面对抉择时,毅然跟着内心走,选择喜欢的、所爱的电影放映事业。
一路走来,罗喜生与他的放映队获得多种荣誉,2005年,南江乡放映队被中宣部、文化部评为优秀放映队,他也被评为先进个人。虽然从2018年起,组织上考虑他年纪大,转到乡水务公司,却依然心系洁白幕布。
近日,笔者跟随罗喜生的脚步,走近这位默默扎根大山深处的放映人,一窥内心世界,聆听感人故事。
与电影“一见钟情”
1975年,罗喜生左安中学毕业后,就在村里的生产大队挣工分。后来,南江乡政府需要办事人员,党委书记叫罗喜生去上班。那年正赶上电影体制改革,乡政府将电影承包出去,需要有一定文化水平的人来承包。
“当时,我心里就感到有种神奇的力量促使我要去报名。”罗喜生说,他抱着试一试的心态去竞争,没想到竟然胜出了。为了能更好地放电影,罗喜生进行了紧张而严格的培训,经过一个月的学习,顺利拿到电影放映执照,回到家乡为当地群众放电影。
“从培训回来后,我就发现自己喜欢上了电影。”在20世纪80年代,电影非常火,那时候前来观看电影可以说是人山人海,一场电影放下来,全村1000多口人,几乎全部都来观看,有的为了看一场电影跋山涉水,摸黑步行几个小时。“有这样的观众支持,我放起电影来更是有劲。”
20世纪80年代是胶片机,放起来很繁琐,放一部电影要好几个胶片,一部影片的胶片有十几斤重,放映时,还要带一个发电机、倒片机、喇叭,电源线、汽油、放映机,一起近200斤重。那时,还没有公路,完全靠人用肩挑上背扛。放一场电影,要提前跟行政村负责人打招呼,让他们提前告知村民,免得冷场。不过,在那个年代,只要发电机一响,观众就从四面八方赶来,老早就围得严严实实。说到这些,罗喜生脸上泛着幸福的微笑。
“我第一次放电影时,还是有点紧张的。”罗喜生掩饰不住脸上的喜悦,“放电影是个细致活,在放映的时候必须要仔细认真,不能出一点差错,否则就会烧掉放映机、引起观众起哄。”
那些事“心有余悸”
1987年,是罗喜生放电影以来最红火的一年,也是最艰辛的一年。
罗喜生介绍,那年将近年关,把放映设备从南江乡用肩挑着穿过羊肠小道,步行20余华里抵达樟溪村放电影。当天晚上放完电影,收拾行当打道回府,已是晚上10点多了,当他与同伴走到南洞村的时候,天气突然骤变,下起了鹅毛大雪。大晚上,黑灯瞎火的,寸步难行,只好就地宿营,幸运的是,他们在附近找到了一个烧瓦的窑洞,直到第二天天刚亮,他们才挑着放映设备,踩着沙沙作响的积雪,深一脚浅一脚地回到家。
有一次,罗喜生去南屏村放电影,刚好碰到修路。放完电影,回家时已是深夜。“在回来的路上,因为视线不好,摩托车差点翻下悬崖峭壁!”回想当时罗喜生直冒冷汗。
自从送电影下乡以来,罗喜生负责汤湖和南江两个乡镇的电影放映工作,每年都要为群众播放上百场电影。“做放电影这一行,都是晚上工作,凌晨一两到家是家常便饭。有过那几次经历之后,心里多少有些害怕,尤其是在深夜一个人在路上走。不过一想到电影,所有的恐惧都消失得无影无踪了。”罗喜生笑道。
电影的“高低起伏”
“电影在20世纪80年代异常火爆,到20世纪90年代开始下滑;到2006年,电影产业发生巨大变革。”2006年之前是用胶片,之后是数字电影,用卡播放,比较轻,不用发电机,不用换胶片,方便,画质连贯清晰,储存量大。当年,罗喜生到吉安通过培训后,取得了数字电影放映技术资格证,持证上岗。
罗喜生说,在20世纪80年代和90年代初,每年从大年初一至元宵节,基本上都天天放电影,那时候老老少少都在家。罗喜生就为当地群众播放《大棚蔬菜》《养鱼》《怎样种植金桔》等科教片,一些年轻的小伙,敢拼敢闯的,就活学活用,不出去外面打工了,选择在家乡创业。
“这些年来,我们一直本着服务农民的思想,确定深入村组放映为主,圩镇放映为辅的原则。”将穿梭于全乡的崇山峻岭,把电影办成流动影院,搬到农民家门口,以满足农民精神文化生活。
乐看它的“与时俱进”
如今,电影是一种文化和一种精神。罗喜生说,他对电影产业充满了希望,认为电影将来一定会有很好的前景。
为了让更多的年轻人知道电影,喜欢电影。罗喜生在放映前好几天,就买来白纸,各种颜料,自己动手制作电影宣传海报,张贴在醒目位置,通过村委会通知群众前来观赏。通过播放实用性强的影片吸引观众:如宣讲农业故事、如何配用农药、怎样防火等专题片,对群众生活生产直接产生效应,深受群众喜欢。同时也将电影送到学校进行放映,根据学校的具体安排,学生的年龄阶段,选择播放影片,比如有关红色故事的优秀爱国主义教育影片,防溺水,防交通等科教安全影片,都得到学校师生的一致好评。
在遂川县,像罗喜生这样的老放映员还有好几个,他们是电影发展史的见证者。
“我觉得电影很有希望,对电影有深的感情,也在享受这个过程,只要能放就一定坚持下去。”罗喜生自豪地说,只要电影还存在,他放不自己为之奋斗一生的事业,会继续坚持放下去。(黄存平 郭琳 刘祖刚)
来源:小爱侃电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