行业观察|龚宇为何“炮轰”红果?

天堂影视 内地明星 2025-02-24 20:52 1

摘要:2月20日,爱奇艺创始人、CEO龚宇在一场公开的演讲中“点名”红果短剧,称其在微短剧行业中“滥用市场支配地位”“签一些排他性协议”,并称“这件事会抑制行业的发展”。

“炮轰”事件的背后,是微短剧市场日趋白热化的竞争

文│《财经》记者 鲁伟

编辑│朱弢

2月20日,爱奇艺创始人、CEO龚宇在一场公开的演讲中“点名”红果短剧,称其在微短剧行业中“滥用市场支配地位”“签一些排他性协议”,并称“这件事会抑制行业的发展”。

龚宇的言论迅速引发行业热议。仅仅一个多月前,爱奇艺与红果短剧宣布双方达成深度合作,何以突然形势“直转急下”? “排他性协议”是否意味着“滥用支配市场地位”,真的会抑制行业发展吗?

2月21日,爱奇艺有关人士对《财经》表示,暂时没有更多可以透露的信息,“龚总说得比较全面和系统了。”该人士还称,龚宇是把客观的情况说了出来,希望做个呼吁。

有业内人士则不认同“排他性协议与滥用市场支配地位的关联”“排他性协议抑制了行业的发展”之类的相关解读,“无论是长视频还是微短剧,平台通过独家内容吸引用户、巩固市场份额是行业常态”。

红果短剧总编辑乐力在同一天的演讲中表示,红果和内容制作方的合作有三类,三种模式都是开放的。“我们也在积极地跟合作伙伴、友商平台一起去做内容共享和置换。”

2024年总产值超过500亿元,且市场规模仍在迅速扩张的微短剧行业,吸引了包括短视频平台、长视频平台、传统影视公司、MCN机构、独立制作团队等主体竞相入局。

爱奇艺“炮轰”红果的背后,是微短剧市场日趋白热化的竞争。

独家协议抑制行业发展?

2月20日,在首届中国电视剧制作产业大会暨第十届中国(深圳)国际电视剧节目交易会上,兼任中国电视剧制作产业协会常务副会长、北京电视艺术家协会副主席的龚宇面对千余位来自行业各大平台的同行们发表了“迎接‘剧’变,变与不变”的主旨演讲。

在演讲末尾,这位爱奇艺创始人呼吁杜绝微短剧领域大平台滥用市场支配地位,并直接点名红果短剧:“保护行业健康发展,杜绝滥用市场支配地位。特别是有些平台利用市场的主导地位,签一些排他性协议。而且不是一部剧的排他,是这个公司在协议期内所有内容不能跟其他方再合作了。这件事会抑制行业的发展。微短剧行业占市场支配地位的只有一个平台——红果。”

“滥用市场支配地位” “排他性协议”“抑制行业的发展”,这些表述迅速引发关注。

同在2月20日,在同样一个会场,红果短剧总编辑乐力从微短剧发展现状、红果的开放合作实践、对内容生态的思考等方面进行了演讲,虽然未正面回应“滥用市场支配地位”等相关指责,但乐力分享了如何通过内容方面的开放、合作,推动微短剧的健康发展与内容升级。红果“以开放姿态与全行业展开合作,积极进行内容共享及置换。”

乐力表示,红果与内容机构的合作主要分为三种模式,分别是“定制剧”“版权剧”与“引入剧”。其中,“引入剧”分为独家播放和非独家播放,有相应不同的结算价。乐力强调:“三种模式都是开放的。”

影视业不缺“口水战”,但在公开场合直接“炮轰”竞争对手的情况仍不多见,尤其是爱奇艺与红果短剧在2025年1月13日还宣布“双方达成深度合作”,其中就包括“成品内容授权等合作”。

相比爱奇艺突然“发难”的动机,更多人关心的是,龚宇的相关言论是空穴来风还是言而有理?换而言之,红果是否存在滥用市场支配地位的行为?签署排他性协议是否抑制了行业的发展?

“滥用市场支配地位”是《反垄断法》规制的三种经营者垄断行为之一,另两种垄断行为分别为“垄断协议”和“具有或者可能具有排除、限制竞争效果的经营者集中”。

关于市场支配地位有着明确的法律界定,即指经营者在相关市场内具有能够控制商品价格、数量或者其他交易条件,或者能够阻碍、影响其他经营者进入相关市场能力的市场地位。

《反垄断法》亦明确规定了滥用市场支配地位的七种情形,包括:以不公平的高价销售商品或者以不公平的低价购买商品;没有正当理由,以低于成本的价格销售商品;没有正当理由,拒绝与交易相对人进行交易;没有正当理由,限定交易相对人只能与其进行交易或者只能与其指定的经营者进行交易;没有正当理由搭售商品,或者在交易时附加其他不合理的交易条件等。

值得注意的是,占有市场支配地位本身并不违法,只有滥用,即利用这种支配地位排除或限制竞争才被《反垄断法》所禁止。

北京律师协会竞争与反垄断专业委员会副主任、道可特律师事务所管理合伙人林蔚表示,是否滥用市场支配地位,涉及到诸多相关问题的认定。“现在的情况是看微短剧的分发市场是否是一个独立的相关市场,如果是,红果是否具有市场支配地位。这个问题是需要做很专业和复杂的经济学分析,需要大量的数据进行支撑,没有办法根据感性的认识直接得出结论。”林蔚表示:“现在对红果是否具有支配地位做认定,数据还不充分,条件还不成熟,结论还不严谨。”

北京市律师协会竞争与反垄断法专业委员会委员、北京植德律师事务所合伙人叶涵认为,微短剧市场在反垄断法范畴内是否构成一个独立的相关市场,以及是否需要进一步细分,仍有待进一步探讨。若无法确定相关市场,则难以衡量市场力量,市场支配地位也无法确定。许多行为在不具备市场支配地位时是合法合规的,只有当经营者具有市场支配地位时,才会受到更严格的监管,其某些行为才有可能被认定为滥用市场支配地位。

在竞争法与反垄断法律服务领域具备丰富执业经验的叶涵表示,微短剧市场及微短剧平台市场的经营者所采用的一些独家或限制性条款,未必构成滥用市场支配地位。一方面,滥用市场支配地位是以具有该地位为前提;另一方面,排他协议不一定属于滥用行为,需综合考量协议的相关安排、条款、目的、最终作用及效果等,判断其是否具有排除、限制竞争的作用。

业内人士表示,“内容独家协议”是全球视频平台的通行做法,也是保护创作者权益、维护市场秩序的必要手段。任何内容平台的发展,都离不开对原创作品的尊重与保护。优质内容的首发权与独家性,不仅关系到平台的商业价值,更是激励创作者持续投入的重要保障。如果没有这样的保护机制,创作者将失去持续创作的动力,整个行业的创新活力也会受到影响。

公开信息显示,各大长短视频平台都有与内容制作方的独家合作,以竞争优质内容,涉及剧集、综艺、电影和体育赛事等诸多领域。

对于内容制作公司而言,能与微短剧平台签署独家协议,一定程度上会降低市场风险。以红果短剧与魔方影视合作的武侠短剧《行道者之剑二十四》为例,短剧制作成本约220万元,红果通过保底费用分担了出品方的成本压力,解决后顾之忧。该剧导演于洪林曾表示:“如果只有纯付费一条路的话,我们风险太大了。跟红果达成保底合作后,风险会降低一些,我们能放手一搏。”

一位不愿具名的影视业人士表示,平台和内容制作方签独家协议是非常常见的现象,对于平台而言,独家内容可以吸引用户,提升市场份额;对内容制作方来说,签独家协议可以拿到更好地的资金支持和分成收益,从而创造更多优质的内容。

“过往的很多案例表明,很多热播剧其实都是独播剧。尤其是对那些中小内容制作方而言,能与平台签独家协议本质上是对其内容制作的一种认可。”该人士表示:“这种模式可以推动更多优质微短剧的出台。”

鏖战微短剧江湖

爱奇艺的态度,可视为当下微短剧激烈市场竞争的一个注脚。

自2023年以来,微短剧行业持续快速发展,成为当下很多用户消费影视剧的“第一选择”。

《中国微短剧行业发展白皮书(2024)》显示,截至2024年6月,中国微短剧用户规模已达到5.76亿人,占整体网民的52.4%,超越网络外卖、网约车等基础数字服务。此外,中国网络视听协会发布的《2024微短剧行业洞察报告》显示 ,2024年微短剧的总产值已超过500亿元。

在高歌猛进的微短剧市场,各类主体纷纷参与其间。短视频平台、长视频平台、传统影视公司、电视台、小程序、电商平台、OTA(在线旅游)平台等,无不争相介入微短剧市场,这些平台“打法”不同,分为免费、会员、付费等多种商业模式;风格各异,对定制剧、引入剧、自制剧等各有侧重。

在众多微短剧平台中,红果是较为独特、发展迅猛的一个。

红果短剧是抖音集团在2023年4月推出的一款短剧产品,独立App于同年8月上线,并迅速崛起。

据红果此前公布的春节档数据显示,2025年春节红果总观看量193亿。其中,春节档四部微短剧《好一个乖乖女》《老千》《咬清梨》《他偏要抢》在平台站内观看量均突破10亿。在QuestMobile 2024年中国互联网价值榜中,红果短剧高居App用户规模增长TOP榜(亿级)榜首,与2023年相比增长1046%。

以红果为代表的微短剧平台正在重塑视频平台内容格局。与传统长剧相比,微短剧的叙事紧凑、节奏明快,能够在短时间内传递深刻的情感与信息,满足快节奏生活中的观众需求。特别是在短视频平台流量竞争激烈的当下,微短剧因其高效的内容生产与传播速度,必然给传统长视频平台带来冲击。

目前,优酷、腾讯视频和芒果TV等传统长视频平台已先后布局微短剧,爱奇艺方面对微短剧亦很重视。2024年9月25日,在2024爱奇艺iJOY秋季悦享会上,龚宇宣布正式进军微短剧领域的计划,推出“微剧场”与“短剧场”。彼时,爱奇艺方面还宣布,将改变现有微短剧的商业模式——不再单点付费、VIP会员可专享、70%以上收入分成给内容出品方。

“我们在微剧领域实现了阶段性突破”。2月18日,爱奇艺发布2024年第四季度及全年财报后,龚宇在财报电话会上称。

激烈的竞争之下,微短剧行业各市场主体尽管定位、战略与商业模式不尽相同,但至少有一点是行业共识:微短剧行业正经历从“快速生长”到“品质跃升”的转型阶段,谁掌握更多高品质内容,谁将拥有更多的胜算。

在前述龚宇与乐力的演讲中,均提到了微短剧行业中内容创作的重要性。龚宇表示,“一切以观众为中心创作”是非常重要的;“观众喜欢这种作品类型,我们就继续推进它迭代、升级、精品化。”乐力认为,微短剧在内容上从早期的野蛮生长状态,发展到了全行业努力践行短剧精品化生产路径。“我对2025年短剧的内容探索升级充满期待和信心。”乐力说。

日趋严格的监管政策要求微短剧精品化,低俗化、同质化内容将被淘汰,倒逼行业向精品化转型。

国家广播电视总局此前明确,要落实“分类分层审核”制度、“白名单”制度等,微短剧精品化发展趋势逐步显现。

《通知》要求,微短剧的制作方、投流方、推广平台、播出平台等均须对其制作或发布的宣传推广内容审核把关。

据了解,接下来,广电总局将推动平台继续加大对优质内容和创作者的扶持力度,通过提供流量扶持、资金奖励、专业培训等方式,激励创作者推出更多高质量作品。同时也将持续加强微短剧管理,在实施“分级分类审核”制度基础上,进一步深入调查和研究,适时以部门规章形式出台微短剧管理办法。

中国微短剧2024年市场规模以504.4亿元首次超过内地电影票房,市场快速扩张的同时,微短剧赛道的竞争也愈发激烈。在“先审后播”的大背景下,在微短剧由“次品”“产品”向“作品”“精品”的转型升级过程中,平台如果做不到内容的差异化与深度化,可能将被市场淘汰。

林蔚表示,微短剧行业竞争很激烈,众多竞争者介入,目前各方还处于补贴、导流、免费获客、争取用现有的广告收入和日后的其他收益盈利的阶段。市场究竟会如何变化,哪家平台会取得长期胜利,仍有待进一步观察。“这个市场的趋势,长期来看,一定是看谁的商业模式优秀,谁的服务做的好,谁的作品质量高,谁可以平衡创作者、平台和消费者的各方利益,谁才会最终胜出。”林蔚说。

来源:财经杂志视频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