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从《封神第一部:朝歌风云》到《封神第二部:战火西岐》,于适用近乎“人戏合一”的演绎,让观众见证了一个少年英雄的成长史诗。他不仅是导演乌尔善口中的“天选姬发”,更是观众心中无可替代的西岐少主。
如果要在中国影坛选出一位与角色“灵魂共生”的演员,于适与《封神》系列中的姬发,注定是绕不开的经典。
从《封神第一部:朝歌风云》到《封神第二部:战火西岐》,于适用近乎“人戏合一”的演绎,让观众见证了一个少年英雄的成长史诗。他不仅是导演乌尔善口中的“天选姬发”,更是观众心中无可替代的西岐少主。
于适与姬发的相遇,堪称一场命中注定的“双向奔赴”。导演乌尔善曾坦言,选角时最看重演员“与角色的贴合度”,而于适身上兼具的少年气与坚韧感,让他成为姬发的不二人选。
在《封神第一部》中,他初出茅庐,以清澈的眼神诠释了少年质子对殷寿的盲目崇拜;到了第二部,历经背叛与失去的姬发,眼神中多了沧桑与坚定,而于适通过细腻的表演,将这种转变刻画得入木三分。
他提到,拍摄姬发“回家”的戏份时,开机第一天的青涩与455天后的成熟形成了鲜明对比,“眼神的变化不仅是演技的提升,更是角色灵魂的沉淀”。
更令人惊叹的是,于适为角色付出的努力远超“形似”。为了还原姬发作为西周将领的骑射风采,这种“真刀真枪”的敬业精神,让银幕上的姬发不仅是一个虚构的英雄,更是一个有血有肉的真实存在。
于适对姬发的诠释,始终围绕“人性”展开。他并未将角色塑造成高高在上的神话人物,而是聚焦于其作为凡人的脆弱与挣扎。第一部中,姬发对殷寿的信仰崩塌,兄弟离世、父亲受辱的打击,让他在痛苦中觉醒。
第二部里,他背负家国责任,面对敌军将领邓婵玉时,既有战场上的针锋相对,又有惺惺相惜的复杂情感。于适将这种矛盾心理演绎得淋漓尽致——尤其是在刺杀闻太师的关键时刻,姬发的犹豫与决绝,却恰恰体现了他对生命与战争的深刻反思。
于适的成长之路并非一帆风顺,拍摄过程中的艰辛更是不言而喻。马术戏份需要穿越爆破场景,稍有不慎便会受伤,但于适坚持亲力亲为。这种“无替身”的执着,不仅是对角色的尊重,更展现了他作为演员的极致追求。
于适的魅力远不止于演技。戏外的他,以“全面发展”的拼劲成为行业标杆。他因拍摄《封神》练就的骑射技能,被中国少数民族体育协会认可,获聘为骑射运动中心副主任;主演的民族剧《我的阿勒泰》和电影《长空之王》接连爆红,证明了他驾驭多元题材的能力。
于适与姬发的关系,正如他自己所言:“角色塑造了我,我也赋予了角色生命。”从寂寂无名的少年到国民演员,他用自己的努力诠释了何为“天选”——不是运气使然,而是用汗水与热爱铺就的必然。
当观众为《封神2》中姬发的“王者之气”喝彩时,也是在为于适的破茧成蝶鼓掌。未来,《封神第三部》的姬发必将更加耀眼,而于适的演员之路,也注定会像他射出的箭一样,坚定、精准、一往无前。
来源:黑媒电视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