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刷到泰和泰律所那条黑白讣告时,我正喝着冰美式划拉手机。照片里那个西装革履眼神带光的姐姐,完全就是《傲骨贤妻》里Alicia的中国版啊!结果定睛一看,许冠群律师15号中午走了,才45岁。当时咖啡差点泼键盘上——这姐们儿的人生履历也太顶了吧?海关公务员、法官、精英
刷到泰和泰律所那条黑白讣告时,我正喝着冰美式划拉手机。照片里那个西装革履眼神带光的姐姐,完全就是《傲骨贤妻》里Alicia的中国版啊!结果定睛一看,许冠群律师15号中午走了,才45岁。当时咖啡差点泼键盘上——这姐们儿的人生履历也太顶了吧?海关公务员、法官、精英律师、茶馆老板娘、二孩辣妈,搁晋江小说都不敢这么写的开挂人生,结果说没就没了?
这姐们儿绝对是个狠角色。西南政法毕业先杀进海关端了十年铁饭碗,2013年突然转行当法官,七年时间愣是把法槌敲得震天响。2020年更绝,直接辞职干律师,三年拿下年度菁英奖杯。更绝的是人家还搞副业开茶馆,玩茶道香道搞得像专业玩家,生俩娃还能保持A4腰穿定制西装,这时间管理怕不是向罗志祥偷师的?
不过说正经的,她的突然离开把法律圈炸得够呛。上个月18号律所年会,别人都在朋友圈晒奖杯,唯独这位新晋菁英律师没露面。现在回头看,当时可能就出状况了。想想也是哈,现在律师行业人均007,我有个当律师的闺蜜说她们所里咖啡机比饮水机还忙,凌晨三点办公室比夜店还热闹。许律师这种既要搞大案子又要带团队,还要经营副业带娃的,怕不是把24小时当48小时用的时间管理大师?
扒了扒她的专访才发现更有意思。这姐明明是江苏妹子,非要扎根天津当北漂。小时候想当警察没当成,结果在海关干十年也算曲线救国。后来当法官那七年,据说她审的案子从离婚撕逼到商业诈骗啥都有,当事人看见她那个"温柔且坚定"的眼神就自动老实交代。转行当律师后更绝,专啃高净值客户的法律服务,这业务能力绝对属于"人狠话不多"类型。
最绝的是她的斜杠人生。别人当律师恨不得住在律所,她倒好,直接在天津卫搞了间茶馆。茶道香道玩得比专业茶艺师还6,朋友圈里不是晒胜诉判决书就是发茶艺九宫格。有次采访她说"法律是理性,茶道是感性",这境界,这格局,比那些天天只会晒加班照的律师高出十八条街好吗?
不过说真的,现在法律圈这内卷程度,狗看了都摇头。我查了下数据,全国律师年均猝死率比普通白领高两倍不止。许律师这种又要搞事业又要搞生活还要搞情怀的,简直是叠满了hard模式的buff。她家俩娃现在得多难过啊,前几天还在嘚瑟有个精英妈妈,转眼就...害,不敢想。
这事儿给我们这些打工人敲的警钟够响的。咱就是说,再牛逼的时间管理大师也干不过生理极限啊!许律师的茶馆现在还开着呢,听说成了同行们的打卡圣地。有律师朋友跟我说,现在他们去那儿不喝茶,就盯着墙上的照片发呆,可能在想:到底要活成几个人的份量,才不算辜负这人间一趟?
最后说点扎心的。现在全网都在刷什么"人生赢家突然陨落",要我说,哪有什么人生赢家,不过是把24小时榨出48小时用的打工人。许律师这种把每个身份都做到极致的狠人,活成了我们想要的样子,却也成了最残酷的提醒——有时候老天爷收人,真的不看你的to-do list还剩几项没打勾。
许冠群律师的故事像一面棱镜,折射出当代人最深的渴望与隐痛——我们总想活成永不停转的万花筒,却忘了最美的光影往往诞生于静止的瞬间。这位把法官袍穿出高定气场、把茶室变成法律沙龙的姐姐,用45年写就的从来不是“拼命三娘”的悲情脚本,而是一部关于“精准燃烧”的生命启示录。她教会我们真正的精英主义,不是把自己压榨成24小时待机的AI,而是练就“该冲刺时油门踩到底,该熄火时敢关引擎”的生存智慧。
看看她藏在茶馆二楼的那间“停机坪”就懂了——懒人沙发旁堆着《民法典》和《茶经》,香炉里燃着助眠的崖柏,这才是比任何时间管理课都高级的哲学。在这个人均“卷心菜”的时代,许律师活成了现实版“生活黑客”:用海关十年的严谨泡出茶汤的醇厚,拿法官七年的洞察调配律师的锋芒,把母亲的身份炼成最柔软的职业铠甲。这种跨界不是内卷,而是把人生当作有机生态,让每个身份都成为彼此的养分。她的离世不该是贩卖焦虑的素材,而该成为都市人的觉醒按钮——在追逐六便士时记得仰望月光,在疯狂迭代中守住呼吸的节奏,才是对生命最硬核的致敬。毕竟,人生不是马拉松排行榜,而是自定义的旷野漫游,有时候停下脚步整理行囊的人,反而能走得更远。
来源:陈门说史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