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热搜第三的男配花絮播放量是男主定妆照的40倍,超话里30%的讨论都在问‘张凌赫哪来的存在感’——这年头连电视剧都不敢随便立主角人设了?”2月24日,一条微博吐槽引爆了影视圈。就在三天前,《逐玉》官宣男主张凌赫的定妆照还收获20万转发时,新人李昀哲因为一段“阴
“热搜第三的男配花絮播放量是男主定妆照的40倍,超话里30%的讨论都在问‘张凌赫哪来的存在感’——这年头连电视剧都不敢随便立主角人设了?”2月24日,一条微博吐槽引爆了影视圈。就在三天前,《逐玉》官宣男主张凌赫的定妆照还收获20万转发时,新人李昀哲因为一段“阴鸷反派”的剧组花絮,直接把#李昀哲演技#送上了微博热搜前三。更讽刺的是,腾讯视频预约页面上“冲李昀哲”的备注比“张凌赫”多出整整三成,这幕现实版“鸠占鹊巢”让粉丝直呼:“救命!这届男配是要抢着出道!”
当热搜榜单变成“群演晋升通道”
这场闹剧的伏笔早在官宣时就埋下了。2月10日《逐玉》公布主演阵容时,张凌赫的名字被放在海报最中央,宣传通稿铺天盖地都是“悬疑剧王子归来”的噱头。粉丝们忙着做应援视频、买周边,期待这位《苍兰诀》里的“容昊”能在新剧里再创辉煌。然而剧情在2月20日急转直下——某知名娱乐博主扒出李昀哲的戏份表,称其“台词量比男主多30%,打戏戏份甚至覆盖了男女主对手戏”。
“救命!男配在剧里是不是拿的是男主剧本?”超话“逐玉剧组”里,一条热评被顶到最前排。粉丝们翻出预告片比对,发现李昀哲的特写镜头明显多于张凌赫,连群演都忍不住吐槽:“张凌赫的戏服质感比男配差了两档。”更戏剧化的是,腾讯视频预约页面上,“冲李昀哲”成了高频备注词,预约人数突破500万的背后,藏着30%的“男配特种兵”。
面对争议,张凌赫工作室很快作出回应:“我们选角时只看演技,不存在厚此薄彼。”但这条澄清反而被网友玩梗:“原来演技达标就能当男配?”
“反套路审美”杀疯了?观众为何偏爱“逆袭男配”?
在#李昀哲演技#的评论区,有位网友的发言被顶得最狠:“现在观众早不吃‘霸道总裁’那一套了,看看李昀哲这反派的眼神戏,简直是《甄嬛传》华妃的2.0版!”这句话精准戳中了当下观众的审美痛点——当甜宠剧泛滥、主角光环过重时,“有血有肉的反派”反而成了稀缺品。
数据显示,《逐玉》预告片中,李昀哲的“反派修罗场”片段播放量是张凌赫正经戏份的3倍。有影视观察员分析:“他那种游刃有余的阴鸷感,恰好踩中了观众对‘复杂人性’的渴望。反观张凌赫的角色,目前看来更像是模板化的‘正义男主’。”
这种审美变迁在业内早有预兆。去年《长相思》里,男配相柳的台词“你是我唯一想扒了皮抽骨的人”让全网哭湿枕巾,甚至有人高呼“给相柳单独拍番外”。而《皓镧传》中,张凌赫饰演的“嬴异人”同样因“工具人属性”引发争议。如今的观众显然更愿意为“有记忆点的配角”买单。
制作方的“阳谋”与主演的压力
深究这场风波的根源,制作方欢瑞世纪的营销策略堪称“精准踩点”。从官宣时突出李昀哲的“黑马”人设,到花絮刻意剪辑他的高光片段,甚至被扒出在抖音投放“李昀哲演技炸场”的关键词广告,每一步都算准了流量密码。
“我们这行有个词叫‘带飞主角’,李昀哲现在就是那个‘飞天猪’。”某剧组选角导演私下透露,“现在投资方更倾向于用新人刺激话题,毕竟风险更低。”这种说法在数据端得到印证:《逐玉》的预约用户中,25岁以下群体占比达60%,正是追星主力军。
但张凌赫的团队显然没料到这波“背刺”。有粉丝翻出三个月前的采访,当时张凌赫自信满满地说:“这次我要挑战从未尝试过的‘亦正亦邪’人设。”如今,这句话倒像是一记响亮的耳光——如果角色最终被配角光芒盖过,所谓“突破”不过是镜花水月。
当“主角光环”失效:演员的破局之道
面对男配的“围剿”,张凌赫的粉丝迅速分成两派:一派坚持“剪辑有问题”,疯狂@剧组要求加戏;另一派则冷静分析:“群像剧本来就该让配角发光,你看《庆余年》范闲还不是靠陈道明撑场面?”
在知乎“如何评价张凌赫的演技”话题下,一条高赞回答获得3.2万赞同:“他不是不会演,而是被剧本困住了。”该用户指出,《逐玉》原著中男主慕云卿本应是“复仇型反派”,但改编后却成了“憋屈小白兔”,角色魅力直接断层。相比之下,李昀哲饰演的“腹黑反派”完全贴合原著设定,甚至加了不少即兴发挥。
这种“剧本缺陷”或许才是真正的导火索。某资深编剧分析:“现在观众对角色合理性的容忍度极低,如果张凌赫的戏份和演技撑不起‘男主’人设,无论多努力都会被群嘲。”
一场没有赢家的游戏?
截至发稿前,#张凌赫男配抢戏#话题仍挂在热搜榜前十,而李昀哲的抖音账号已涨粉8万。制作方趁热打铁宣布:“将于3月10日召开双主演发布会,届时揭晓更多剧情。”
这场风波暴露出影视行业的深层矛盾:当流量明星不再是票房灵药,演员的演技与角色塑造能力成为决胜关键。张凌赫需要证明自己不仅能演“古偶男神”,也能驾驭更具张力的复杂角色;而李昀哲则要警惕“昙花一现”,毕竟观众对“黑马”的耐心往往只有热搜榜的三天热度。
或许正如某网友在超话里写的:“我们追的不是谁的戏份多,而是谁真正活在了角色里。”这场“抢戏大战”的最终答案,只能在5月1日首播时见分晓——但可以肯定的是,它引发的关于“主角价值”的讨论,早已超越了一部剧的范畴。
来源:慈母侃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