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都说江山易改本性难移,但胡锡进这位老胡可倒好,上演了一出让人目瞪口呆的变脸秀。昔日《环球时报》的掌门人,如今成了网络江湖的另类存在。这位曾经叱咤风云的媒体大佬,靠着笔杆子功夫,在社交平台上圈了千万粉丝。搁在以前,大家都把他当成个铁骨铮铮的汉子。谁知道一退休,这
都说江山易改本性难移,但胡锡进这位老胡可倒好,上演了一出让人目瞪口呆的变脸秀。昔日《环球时报》的掌门人,如今成了网络江湖的另类存在。这位曾经叱咤风云的媒体大佬,靠着笔杆子功夫,在社交平台上圈了千万粉丝。搁在以前,大家都把他当成个铁骨铮铮的汉子。谁知道一退休,这画风就变得跟川剧变脸似的,快得让人眼花缭乱。说他是网红吧,人家确实有大V的派头;说他是意见领袖吧,现在的言论又让人直摇头。就像街边小贩卖的双面人偶,转过身来判若两人。从前那个立场坚定的胡总编,现在成了网友们调侃的胡编。这种转变,就跟北京的天气似的,说变就变。今天你看他这样说,明天就能看到他完全相反的论调。这让不少人嘀咕:这位老胡到底是江湖大侠还是市井混子?
这种摇摆不定的态度,愣是把一个媒体老将的金字招牌,变成了网络段子的活靶子。这一出出变脸戏,愣是让人看得目不暇接,直呼:这还是那个老胡吗?老胡这次可算是玩大了!拉着外孙女去看《哪吒2》,结果整出了一出祖孙惊魂记。搞笑的是,这位媒体老炮儿连最基本的辈分称呼都搞混了,外孙女喊他爷爷,这不是闹笑话吗?这出戏怎么说呢,老胡说他外孙女被电影吓得够呛,申公豹一出场就炸了锅。说是拉着他的手就要走,那叫一个狼狈。这剧情编得,啧啧,跟演电视剧似的。问题是,全国这么多娃看《哪吒2》,咋就他家外孙女这么特殊呢?老胡借着这事儿,上纲上线地就开始指点江山了。说什么电影要分级啊,要学习国外的观影提示啊。这招儿可高啊,看似为娃操心,实则戳人家电影的软肋。
这套路,说白了就是打着为民请命的幌子,行挑刺儿之实。老胡这波操作属实有点意思,把个人经历包装成普遍现象,再往制度层面上靠,最后来个它山之石可以攻玉。这招儿玩得溜啊,看似客观公正,实则暗藏玄机。要说高明之处,就是让人想反驳都不好下手。真要说起来,这评论水平跟他以前在《环球时报》的笔锋完全是两码事。以前刚直不阿的铁笔,现在成了软绵绵的橡皮泥,随便捏随便掐,想啥样就啥样。这变化,比他说的《哪吒2》剧情转折还惊人。瞧瞧这事闹的,胡锡进这一出观影记可谓是槽点满满。先是称呼上栽了跟头,外孙女喊爷爷,这辈分理得跟麻花似的。搁谁听了都得挠头,这不是给自己挖坑吗?一个资深媒体人,连这点基本常识都整不明白,这就有点说不过去了。再说这个所谓的惊吓现场,老胡描述得那叫一个惊心动魄。
说是申公豹和龙族一出场,娃就吓得直往外跑。好家伙,这戏份演得也太足了!问题在哪儿呢?全国上下这么多孩子看《哪吒2》,怎么就他家孩子这么娇贵?这不是明摆着让人怀疑吗?最绝的是,老胡连个视频证据都没有。要知道,现在的爷爷奶奶带娃看电影,哪个不是手机随时待命,拍个七八张照片都算少的。偏偏这么震撼的一幕,连个照片都没留下,这说出去谁信啊?再看看其他观众的反馈,那叫一个天差地别。人家的娃看得那叫一个开心,甚至还有小朋友因为剧情太感人想投诉导演。这反差也太大了,就跟老胡现在的言论和以前的立场一样,判若两人。这么一对比,老胡这篇观影感受就显得特别另类了。说白了,这不就是在给国产动漫制作组念紧箍咒吗?表面上是为了孩子好,实际上是在暗戳戳地挑刺儿。这招儿玩得可真是高,又当好人又立靶子,两头都不得罪。
这次老胡的评论可谓是煞费苦心。先是搬出外孙女当挡箭牌,借着孩子的惊吓经历说事儿。这招儿高啊,谁还能说他故意找茬不是?毕竟是为了孩子好嘛!然后又开始指点江山了,说什么要学习国外的分级制度。这招儿更妙,把批评包装成建议,让人想反驳都不好意思。这不就是典型的指桑骂槐吗?说是为了完善制度,实则是在暗示国产电影不够专业。老胡这波操作,可以说是把迂回战术玩到了极致。既不正面开炮,又能让人心里不舒服。这种评论手法,跟他以前在《环球时报》的直来直去完全是两个风格,说是同一个人写的,打死都不信。眼下这个互联网时代,人人都能当意见领袖,但这担子可不是那么好挑的。瞧瞧老胡这一出,摇身一变成了网红,却把媒体人的底线给丢了个精光。
这不是拿自己的金字招牌开玩笑吗?社交媒体上的话语权,说白了就是一把双刃剑。老胡现在这个打法,看似聪明,实则是在透支自己多年积累的公信力。这么搞下去,迟早有一天会变成说话没人信的网络段子手。文化评论这碗饭不好吃,关键在于要摆正位置。老胡现在这种左右摇摆的作风,说到底是没认清自己的角色定位。一会儿装专家,一会儿扮奶爷,这不是在糟蹋自己的金字招牌吗?对文化产业的影响更是不容小觑。就拿这次《哪吒2》的事来说,国产动漫好不容易有了点起色,结果就遇到这种似是而非的专业点评。这不是在给整个行业添堵吗?说到底,老胡现在这种行为,就像是个江湖郎中,表面上是在开药方,实际上是在误人子弟。这种打着为民请命旗号的批评,对文化产业的伤害可比那些直接的批评要深得多。这不仅是个人信誉的问题,更是对整个行业发展的不负责任。
来源:睿智的八挂章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