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演员黄灿灿在综艺《演员请就位3》中讲述了一段刺痛人心的经历:20岁出头时,她因被造谣“私德有亏”“有人包养”,在面试现场直接被制片人冷脸赶出,以一句“我知道你,不用演了”将她拒之门外,连试演的机会都不给。
演员黄灿灿在综艺《演员请就位3》中讲述了一段刺痛人心的经历:20岁出头时,她因被造谣“私德有亏”“有人包养”,在面试现场直接被制片人冷脸赶出,以一句“我知道你,不用演了”将她拒之门外,连试演的机会都不给。
在节目播出后,黄灿灿写了一篇长文,她表示,女性在职场上被造“黄谣”是普遍现象,这种现象也并不只出现在演艺行业,但“找不到造谣者是谁”,只能独自承受偏见与污名化。
面对节目中的导师杨晓培(被网友猜测为当年拒绝她的制片人),她以即兴表演的方式隐晦控诉,这种无力感,恰是无数女性在谣言面前的缩影:发声可能招致更大风险,沉默则意味着默认。
时间倒回1935年,25岁的民国影后阮玲玉因不堪舆论压力,吞安眠药自杀,留下“人言可畏”的遗言。她的一生被两任男性(张达民与唐季珊)的剥削与诬陷裹挟:前夫张达民、将她告上法庭,媒体大肆渲染的私生活丑闻,公众则将她从银幕女神贬为“道德败坏”的荡妇。
阮玲玉的悲剧,是旧时代女性在男权与舆论双重绞杀下的必然结局。她无法像今天的女性一样公开辩驳,只能以死亡对抗污名。
但讽刺的是,她的遗书甚至被伪造,真相被进一步扭曲。
女性是舆论的纯粹受害者,连法律都无法提供保护;而今天的黄灿灿们,虽能借助社交媒体澄清,却仍难逃“澄清无人相信”的困境。
无论是阮玲玉被男性掌控的命运,还是黄灿灿因谣言失去工作机会,本质都是社会对女性“道德纯洁性”的苛刻要求。
黄灿灿事件中,制片人的一句“我知道你”便终结了她的机会,也折射出行业权力上位者对谣言的默认与纵容。然而黄灿灿的勇敢,仍然给了无数遭遇相似困境的女性勇气。
这种“被造谣”的现象,在呼唤着法律与制度的完善,当前法律对匿名造谣者追责困难,需强化网络实名制与平台监管,还可以考虑“职场反歧视立法”,禁止因未经证实的谣言剥夺工作机会,建立申诉与赔偿通道。
黄灿灿呼吁“不造谣不传谣”,章子怡鼓励“坚守自我”,这些声音需要被更多人听见。公众需警惕“吃瓜心态”,避免成为谣言的二次传播者。
阮玲玉的遗书与黄灿灿的长文,相隔百年却遥相呼应。她们的故事提醒我们:谣言从来不只是流言,而是摧毁女性尊严与人生的暴力工具。唯有法律、制度与人心共同进化,才能让“人言可畏”成为过去式。
正如黄灿灿所说:“你没错,你很好。”每一个女性都值得在无惧谣言的世界里,自由绽放。虽然这条路依然漫长,但每一声呐喊、每一次法律追责、每一份公众的支持,都在松动那副沉重的枷锁。
来源:孙琬童读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