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先说结论,这就是古代的帕子,就是一块方形布块,女子常用来裹头,目的和我们现在用发箍锁住碎发一样,就是为了头发不散开,让仪容看起来更整洁干净。这种帕裹头的方式,在历朝历代都有出现,大多应用在平民阶层,用衣服的边角料就可以制作。
杨紫新剧《家业》里的“发箍”被网友翻了个底朝天,原来是这玩意?
先说结论,这就是古代的帕子,就是一块方形布块,女子常用来裹头,目的和我们现在用发箍锁住碎发一样,就是为了头发不散开,让仪容看起来更整洁干净。这种帕裹头的方式,在历朝历代都有出现,大多应用在平民阶层,用衣服的边角料就可以制作。
魏晋以前,男女都可以用帕裹头,男子用得更多,其中一种称为“缁撮”,就是我们古早电视剧里看到穷书生头上扎成那个“包子”状的帕子,缁就是黑色的布,撮的意思就是用手抓,顾名思义就是用手理发拢在一起,用布来包,后来因为太常用,也被固定成了“冠”式样,但猜测大体形态还是类似古早模样,只是材质和结构可能会有不同。
秦汉时期,军队也会使用,大多用深红色的布,裹成头巾,称为“绛帕头”“绛帕”,《三国志·吴志·孙策传》裴松之注引《江表传》:“昔南阳张津为交州刺史……常着绛帕头”。
秦时男子也会用布帕头,后来改良成了更耐慥的皮质,也称“皮弁”。在汉代时和帻一起使用,配帻戴法也是汉流行,按孙机先生补充,弁可单戴,下不衬帻也是当时的常态。
汉代女子还有一种称呼为“巾帼”。男士的巾,大多经过验证之后会固态化成为一种冠,而女子则依旧是软巾形式用的比较多。所以魏晋之后,就是女子用的比较多,隋唐时候流行将帕裹住整个头,宋时甚至成为了一种全民皆戴的流行发式,我们把这种包帕的发髻也称为“包髻”。
帕不仅用来裹发,还可以掩额,元代女子间还流行过一种“紥额子”,就是用一块帕巾折成条状,绕额一周,在额头前或发髻前,脑后打结。这样既可以挡住前面乱飞的头发丝,也可以成为一种额头装饰。有点像巾帼的发式又流行了一遍。
因为过于常见、大家频繁使用,在后世整理出来的文学作品中,给它的名词也变得多了起来,这块方巾可称为帕头,也可称为帞头、陌头、绡头、络头等,大一点的还有盖头,最初也是日常出行使用的,盖头详细请到另外一篇。
时至今日,“帕罩头”或者“帕裹头”在国内一些地方仍有流传,在一些地区民俗里还有它的身影,有的女子在及笄成年之后就用帕子裹住发髻,代替了用冠,在日常生活甚至劳作中更为方便。
我们习惯了在古装剧里看到繁复华丽的发饰,却遗落了一些日常而美好的小饰品,就像发箍对于我们现在日常生活一样,我们认为其非常常见,却是生活里百搭不可或缺的一个物件。
这块裹头的帕子对古人也是如此,而且玩出了十几种不同的花样,甚至现在我们使用古风发带、丝巾上头穿搭,其实也受其审美影响。这样一看,是不是觉得,其实古今时尚也都差不多啊。
来源:空气猫的老婆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