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哪吒2》口碑两极分化:厌女争议掀起风暴?真相扑朔迷离

天堂影视 内地电影 2025-02-09 23:56 2

摘要:最近《哪吒2》上映,可谓是赚足了眼球,票房一路高歌猛进! 可是,与此同时,网上也炸开了锅,关于“厌女”的争议,吵得沸沸扬扬。这究竟是怎么回事呢?

最近《哪吒2》上映,可谓是赚足了眼球,票房一路高歌猛进! 可是,与此同时,网上也炸开了锅,关于“厌女”的争议,吵得沸沸扬扬。这究竟是怎么回事呢?

《哪吒2》一上映,好评如潮的评价和犀利批评的声音同时出现。有人夸它特效惊艳,剧情紧凑;也有人觉得它剧情老套,甚至指责它“厌女”。

不少网友吐槽电影对女性角色的刻画过于扁平化,甚至存在物化女性的嫌疑。

有些评论更是直言不讳地指出电影中充满了“典男幻想”,甚至反映了根深蒂固的父权社会思维。

这其中,一个博主说得特别尖锐:“某些情节直接让我感受到深深的恶意,仿佛在宣扬男性的优越感。” 这样的言论,瞬间点燃了网络舆论的火药桶。

网络上骂声一片,但票房却一路飙升,这难道是观众的审美出现了偏差? 其实不然。官方数据显示,《哪吒2》的女性观众占比高达65%以上!

更令人意外的是,本科及以上学历的观众占比超过62%,三四线城市的观众占比也接近60%。 这些数据和部分网络上的批评声音形成了强烈的反差。

很多网友也纷纷表示:自己看得挺开心的,完全没感觉哪里厌女。这到底是为什么呢?

仔细观察那些批评《哪吒2》“厌女”的网友,你会发现一个有趣的现象:很多都是年轻女性,并且在社交媒体上比较活跃。

这不代表所有女性都这么认为,只是反映一部分特定人群的观点。 她们的批评,或许受到了一些特定女性主义思潮的影响,也可能和她们自身的生活经验和社会观察有关。

网络环境的放大效应,也让这种声音显得更加强烈。 信息茧房,群体极化,这些因素也让争议更加复杂。

其实,《哪吒2》中确实有一些情节比较容易引起争议。比如,对某些女性角色的刻画,确实存在一些可以商榷之处。

但我们也要看到,电影本身并非刻意要宣扬“厌女”思想。 对敖闰、石矶娘娘、殷夫人这些女性角色的解读,也存在多种可能性。

我们不能仅仅从一个角度去理解,而应该尝试从不同的视角去分析,才能更全面地理解电影想要表达的内容。

这起争议,再次提醒我们:网络舆论的复杂性,以及客观数据与主观解读之间的差异。

就像鲁迅先生说的:“人心中的成见是一座大山。” 我们每个人都有自己的视角和偏见,而电影作为一种艺术形式,本身就具有多元解读的可能性。

希望大家都能理性观影,以多元的视角去理解艺术作品,避免被单一声音所裹挟。未来,电影创作和观众互动都需要更加谨慎,才能避免类似的争议再次发生。

也许,理解与沟通,才是打破成见的关键。

来源:难得冲浪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