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届观众挑食吗?从封神1到2的票房断崖看'神话史诗'的5大傲慢

天堂影视 内地电影 2025-02-09 20:10 2

摘要:2月5日,北京文化公告,公司出品、制作、发行的电影《封神第二部:战火西岐》已于2025年1月29日在中国大陆地区公映。截至2025年2月4日24时,影片在中国大陆地区上映7日,累计票房收入(含服务费)约为10.13亿元。

2月5日,北京文化公告,公司出品、制作、发行的电影《封神第二部:战火西岐》已于2025年1月29日在中国大陆地区公映。截至2025年2月4日24时,影片在中国大陆地区上映7日,累计票房收入(含服务费)约为10.13亿元。

相比第一部《封神:朝歌风云》26.34亿的票房成绩,只能说第二部没接住第一部影片打造的良好基础。票房断崖式锐减的背后,也折射出翻新中国传统神话大片的难度和挑战。春节期间看过后,觉得强行套用三幕剧理论,导致整体叙事割裂,远未达到预期水平。

昭昭前事,惕惕后人!剧情魔改,特效堆砌、台词穿越、道具穿帮、透支期待,给未来神话史诗影片送上五记响亮的耳光!

一、 叙事逻辑失衡:史诗感崩塌的致命伤

传统神话的创新叙事,大抵不能脱离公众朴素的共识与记忆。打着神话史诗的旗号,《战火西岐》过度解决经典导致核心冲突失焦,《封神演义》原著中“纣王无道”的主线被弱化,转而聚焦西岐权谋内斗,导致观众对封神核心命题「天命VS人伦」的代入感缺失。

而同样演绎神话题材的《哪吒之魔童闹海》则保留了核心冲突「魔丸VS灵珠」,通过人物成长过程的经历和转变,来与观众形成情感共鸣。票房表现上,在今年春节档一骑绝尘,斩获超过50亿,问鼎中国影史票房冠军。

不止于此,作为封神关键人物的姜子牙,降级为一个“打酱油的老翁”,丝毫未展现出“愿者上钩”的谋略魅力。而妲己妖化的过程则更显草率,仅靠“红眼特效”象征黑化,缺乏1990年《封神榜》电视剧妲己的悲剧宿命感。

最搞的是十绝阵,原著中分别为:天绝阵、地烈阵、风吼阵、寒冰阵、金光阵、化血阵、烈焰阵、落魂阵、红水阵、红砂阵,分别由金鳌岛十天君各守一阵,每个阵都有其各自的威力。而影片中只留下闻仲一人守阵,且把“十绝”简化成十面招魂摄魄的镜子,极大缩减了战斗叙事层面的表现力和精彩度。

二、 工业化“虚胖”:特效堆砌与美学迷失

在观影体验的一大感受就是滥用CG导致场景同质化,导致「视觉奇观失灵」,失去神话韵味。比如,昆仑仙境被吐槽为“阿凡达潘多拉星球低配版”, 而殷郊复活过程更是搞笑,倒吸了「元始天尊」法力,将道教“三清”尊神之首、十二金仙的师傅干废了。法相造型大红大蓝的配色更显抽象,彻底沦为特效工具人,页游画面的既视感。

据幕后花絮,全片特效镜头占比超80%,但豆瓣短评中“塑料感”“页游风”成高频词。

另一个感受即是「服化道考据翻车」,商朝质子兵团佩戴的是战国时期的青铜剑,与出土文物所呈现的年代不符。复活后的殷寿在PUA闻仲时说,要亲征延续大商气数,维护大商设计。要知道“社稷”的概念形成于周朝,纣王穿越了?

《礼记·曲礼下》:“国君死社稷。”稷在西周始被尊为五谷之长,与社并祭,合称“社稷”。根据《周礼·考工记》,社稷坛设于王宫之右,与设于王宫之左的宗庙相对,前者代表安全的生存空间,后者代表稳定的食物来源,是国家的根本所在,人民安身立命之必需。

三、 营销错位:透支期待与口碑反噬

在宣发过程中,过度贩卖“中国史诗”标签,对标《指环王》不断抬高观众期待,实际叙事上没有承接住第一部的好势头,显得仓促而小家子气。

抖音#中国版指环王#话题播放量12亿,但观众调研显示,有65%的人认为“战争场面不如20年前的《英雄》”。与之相反的是,《刺杀小说家》以“中国式奇幻”低调定位,反而靠剧情反转赢得口碑。

同时,宣发过程中,主创言论引发舆论逆反。导演在接受媒体采访时称:“观众需要培养史诗审美”,被广大网友批评“爹味说教”。相比之下,《哪吒》导演饺子受访时称“观众是衣食父母”的谦逊姿态,加剧《战火西岐》口碑滑坡。

四、档期与受众错配:Z世代的“不买账”逻辑

黄渤版的姜子牙,被年轻观众吐槽像“隔壁老王头修仙”,而继承西伯侯爵位的姬发作为西岐主将,则被批“恋爱脑上头”,且多次想前往朝歌请降,网友吐槽:“臣等皆欲死战,侯爷何故先降”。

猫眼用户画像显示,20-29岁观众占比仅38%,远低于《封神》预期的60%。

同时,在IP开发上,略显急躁,强行三部曲割裂叙事,让首部影片沦为超长预告片,而承上启下的第二部缺乏核心冲突,以致神仙打架动机不足,有些情节呈现拖沓而墨迹,如比干挖心这幕戏强行注水20分钟。相比之下,《哪吒之魔童闹海》则以完整的故事架构+彩蛋引期待的模式更符合市场规律。

五、行业警示:神话改编的“雷区清单”

春节档票房上的比拼,折射出「重技术轻文本」路线之殇。据媒体报道称,30亿投资中剧本研发费用占比不足5%。封神第一部《朝歌风云》2023年7月上映,第二部紧接着在一年半后的2025年1月上映,而票房榜首的《哪吒2》自第一部上映后足足打磨了5年。

此外,影片场景与物料还存在文化符号滥用的情况,如机械风火轮、雷震子的机械翅膀、杨戬的全息天眼,殷郊的“蓝精灵”……这些赛博朋克式的设计虽然新颖,却与封神故事的古风基调格格不入。

封神宇宙的扩展暴露出叙事野心的局限。新加入的角色如魔家四将、赵公明等,大多沦为功能性角色,缺乏独立的人格魅力。这种为扩展而扩展的做法,让封神宇宙显得臃肿而失焦。

封神从第一部到第二部的市场表现,印证了当下市场的残酷法则:大IP+大投资≠好故事。当行业沉迷于“视觉内卷”时,观众早已为“情感共鸣”和“叙事智商”标好了价码。若神话改编仍停留在“神仙打架特效秀”层面,恐难逃“封神榜变封神殇”的宿命。

来源:游戏头号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