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原榜首位置为经典系列电影《星球大战》系列之一的《星球大战:原力觉醒》,该片2015年上映,霸榜近10年。
作者:李 老 白
首发:老白读书
01
又刷新2项记录
昨日,电影《哪吒之魔童闹海》的票房成绩又刷新了2项纪录:
1、登顶全球影史单一市场票房榜。
原榜首位置为经典系列电影《星球大战》系列之一的《星球大战:原力觉醒》,该片2015年上映,霸榜近10年。
2、进入全球票房榜TOP50,亚洲唯一。
《哪吒2》超《海底总动员 2:多莉去哪儿》票房成绩,成为首部进入全球票房榜前50的亚洲电影!
按照目前的大数据预测,哪吒2应该可以进入全球票房榜top15。
在中国神话中,哪吒是一个充满传奇色彩的神祇:他既是顽童般的存在,又是降妖伏魔的英勇神将。但为何这位神话人物会被冠以“三太子”的称号?又为何拥有“三坛海会大神”这样威风凛凛的神职?
让我们从历史渊源、文化演变和神话体系的角度,拨开迷雾,探求其真实缘由吧。
02哪吒为何被称为“三太子”?1)“太子”一词的泛化与演变
哪吒是李靖的第三个儿子,“三”很好理解,但为何是“太子”?
李靖又不是皇帝对吧,甚至连亲王都不是。
这是因为“太子”这个称呼,最初并非专指皇帝的继承人。
在商周时期,诸侯、藩王的嫡子也可称“太子”,直到汉朝才逐渐成为皇储的专属称号。
到了元朝,由于统治阶层对传统文化的理解偏差,“太子”的称呼进一步泛化,甚至被用于指代王爷或显贵之子的尊称。
例如,金国名将金兀术也被称为“四太子”。
2)李靖的“天王”身份
哪吒的父亲李靖,在道教神话中被尊为“托塔李天王”,是天庭的重要护法神,统领三十六神将之一。
其历史渊源参见拙作:《哪吒之魔童闹海》:哪吒的形象,最早出自哪?尽管李靖并非人间帝王,但“天王”的尊号在神界地位崇高,类比人间王侯。
哪吒作为李靖的第三子,自然被民间尊称为“三太子”,既符合排行,也凸显其神裔身份。
3)民间信仰的推动
哪吒的形象在宋元时期逐渐丰满,民间对其英勇事迹的传颂,进一步强化了“三太子”的尊称。
如大闹东海、削骨还父、莲塑金身等。
尤其在台湾和东南亚地区,哪吒被视为驱邪护佑的“太子爷”,甚至成为出租车司机的行车保护神。
综上所述,哪吒之父李靖虽非帝王,但其乃道教天庭的重要护法大神,被尊为“天王”称号;
而“太子”在商周时期并不专指帝储,诸侯、显贵之子亦称太子;
加之哪吒本身的经历充满传奇色彩,为人们所尊崇。
因此尊称其为:哪吒三太子。
03哪吒为何被称为“三坛海会大神”?1)“三坛海会大神”的来历与含义“三坛海会大神”是玉帝册封给哪吒的官职。
在《西游记》中,玉帝为讨伐孙悟空,封李靖为“降魔大元帅”,哪吒则为“三坛海会大神”,统领天兵天将。
这一封号体现了道教与佛教的融合:
“三坛”:
指天、地、水三界的神坛,象征哪吒可调动三界兵力,权力覆盖天庭、地府与水域。
“海会”:
原为佛教术语,比喻德高望重者如海汇聚,后引申为法力无边、威势浩大。
2)哪吒的“跨界”神力
哪吒的成长经历赋予他统御三界的能力:
大闹东海:
幼年时,他曾踏倒水晶宫,斩杀龙三太子敖丙,展现对水域的掌控。
莲藕化身:
削骨还父后,太乙真人以莲藕重塑其躯,使其兼具天地灵性。
降妖伏魔:
哪吒曾法降九十六洞妖魔,成为天庭降妖先锋。
3)与“中坛元帅”的区别
在道教体系中,哪吒的另一称号是“中坛元帅”,他负责统领“五营神将”中的中营。
“中坛元帅”偏向于治安职能,要负责镇守庙坛、驱邪护民;
而“三坛海会大神”更偏向于军事职能,强调其作为天庭战神的地位。
哪吒的称号不仅是神话体系的产物,更折射出中国古代文化的深层逻辑:
1)等级制度的映射:
从“太子”到“大神”,体现了神界与人间权力结构的对应关系。
2)多元信仰的融合:
佛教的“海会”与道教的“三坛”结合,展现了中国历史中“释道”逐渐融合的过程,体现了民间信仰的包容性。
3)英雄形象的塑造:
哪吒从叛逆孩童到护法神将的蜕变,象征对“忠孝”与“责任”的终极诠释。
他与孙悟空戴上金箍,历经西游,最终成为佛教护法的“斗战胜佛”,有异曲同工之妙。
哪吒的“三太子”之名,源于历史语境与民间信仰的交织;
而“三坛海会大神”的封号,则是道教神职与佛教意象的结晶。
这两个称号不仅承载着神话叙事的魅力,更映射出中国文化对英雄的崇敬与对秩序的想象。
时至今日,哪吒脚踏风火轮的身影,依然是跨越时空的文化符号,见证着传统与现代的对话。
来源:老白读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