看了饺子所有的访谈,我终于知道为啥他能拍出哪吒了

天堂影视 国产动漫 2025-02-09 07:12 2

摘要:这两天被《哪吒2》刷屏了,大家的讨论也从剧情转移导演身上,今天连导演的毛衣都上了热搜:有人说饺子毛衣是爱马仕,官方赶紧出来辟谣说只是一件普通毛衣而已,连截图都晒出来,价值428元。

这两天被《哪吒2》刷屏了,大家的讨论也从剧情转移导演身上,今天连导演的毛衣都上了热搜:有人说饺子毛衣是爱马仕,官方赶紧出来辟谣说只是一件普通毛衣而已,连截图都晒出来,价值428元。

不过话回来,就算人家穿的就是爱马仕咋滴,毕竟2019年哪吒第一部票房就50个亿了,导演怎么也能分几个小目标,买个爱马仕还不是洒洒水?何况就算买100个爱马仕,也没影响拍《哪吒2》啊,有什么问题?又不是某些当官的,人这钱是堂堂正正靠本事挣得好嘛。

不过大家关注饺子也可以理解,一方面赞叹他的才华,一方面也羡慕他的爽文人生。试问这年头谁没做过一夜暴富、一步登天的梦?但多数人只是想想而已,童话里都是骗人的。

但偏偏真有人真的倒反天罡,闭关啃老三年半,硬生生用“死磕”精神改写了中国动画史剧本。今天咱扒一扒,这个从医学专业转行的“动画人”,凭啥能跟哪吒一样逆天改命?

首先,饺子的成功,是贝叶斯主义者的胜利。

很多文章写他辞职在家啃老三年做动画,这故事乍听是一个为了梦想不管一切的疯子。实际上,饺子进入这个行业其实是经过深思熟虑的,毕竟他是学医的,逻辑缜密,也懂得概率学。

饺子从小就爱画画,学生时代历史课的课本上满布的涂鸦就是见证者,这证明他是有天赋的。但天赋不能当饭吃,他自诩家境普通,又有强烈危机感,不会盲目去做一件没有把握的事情。

在大三自学动画之初,饺子并没有决心要转行。虽然心里有一腔热血,他还是在网上找了许多当时从业人员的作品,并与自己做的内容进行对照。一番批量比较后发现,自己还是有优势的。基于这种市场调研做出的判断,他才选择了转行。

在决定闭关做《打,打个大西瓜》之前,饺子又对成功率做了一个判断。因为他在大学的时候参加了很多宣传工作,画了很多海报,做了很多创意,总的来说都取得比较好的反响。所以让他对自己的创意有一定信心,觉得花这么多时间,只要能做出来应该是不会差。

看出来吧,他并不是一个空有一腔热血愣头青,而是一个心思缜密的贝叶斯主义者。所谓贝叶斯主义者,就是在思考问题、做决策的时候,会把过去的经验和新出现的信息都考虑进去,通过不断地调整自己的看法,让判断更准确的人。

所以饺子的每次选择都不是撞大运,而是经过了很长久的对比和对自己实力的估算,最后才全身心投入进去。

他的经历给我们的启示是,如果我们真的爱一个东西,并且判断自己有较大赢面,那就一定要坚持下去。请注意,这句话听起来简单,但每一步都是坎,能卡掉大部分人。

首先,很多人一辈子都没有热爱,不仅擅长某种东西是天赋,热爱本身也是一种天赋,很多人天生没有热爱的能力。

其次,大多数人都缺乏对自己正确的判断,要么过于自信,要么过于自卑,无法客观看待自己的能力,能客观客观判断自己后,还需要你能客观判断别人和环境,这样才能知道自己在社会竞争中,有多大概率会赢。

第三,全身心投入,谈何容易。多少人遇到一点点挫折就放弃了,怀疑自己是不是选对了路,从而一直在选路,从未抵达。我听过一句话,每一条路走到深处都有瑰丽的风景,但大部分人都在不停地选路,将自己的人生走成迷宫,出走半生,归来依然在原地(我也是o(╥﹏╥)o)。

第二,饺子的成功是单线程、不留后路的处事方法的胜利。

在自媒体导师纷纷兜售"矩阵式发展"、"多渠道用力"、“没有反馈及时调整赛道”的时代,饺子用21年时间证明:在信息爆炸的时代,最大的成功秘诀是专注于一条赛道,一条自己感兴趣的赛道。

从2004年辞职做《打,打个大西瓜》开始,饺子的日常就只有一件事:做动画。

他自称是单线程人类,一下子没法干太多的事儿,就想把眼前这一件事儿做踏实、做好了。“我也有完美主义强迫症,不做好的话,它就是老挂在心里面。对我来说,脑子里想着这事儿,手上干着那事儿,就很难受,很内耗。”

想想我们这代人:刷着短视频学插画,听着播客练瑜伽,朋友圈刚立完flag就切去直播间抢9块9包邮。怪不得总在凌晨三点焦虑——当代时间管理最大的悖论,就是企图用散弹枪击中十环。

饺子有一种死磕的性格,从来不愿意放弃自己,从来不愿意说那就这样算了。他说,人类的基因底层就决定了要经历长久的痛苦,才能获得片刻的欢愉,这是谁都没办法打破的圈。而且一个人也不可能去长久地欢愉,因为这样阈值会越来越高,无论是多巴胺还是内啡肽,都会需要更大的剂量。可以说,痛苦多、欢乐少是人的常态,所以只要看清了客观规律,就不会纠结了。

《哪吒》的创作过程非艰难的,但饺子都没有崩溃放弃,只是一门心思想把它做好,而不是当成一个赚钱的项目。这个纯粹的心态特别重要,如果饺子当初不是这样的心态,尤其是在做《哪吒2》的时候就砸了,反正《哪吒》第一部已经很成功了,只要第二部能有个60分,票房就不会太差,何必那么拼。我估计《封神2》就是这么想的。

饺子最狠的骚操作,是把所有世俗安全垫抽了个干净。2008年《打,打个大西瓜》横扫30多个国际奖项,换个聪明人早就融资开公司当CEO了。他偏要蹲在成都继续当动画民工,穷到买不起空调就光膀子画分镜。

这年头"上岸"都快成行为艺术了:考编辅导班塞满海归硕士,大厂程序员下班偷偷运营考公群。但看看那些转行做自媒体的医生、辞职卖淀粉肠的教师,哪个不是三个月后又在直播间问"XX赛道还能做吗"。

饺子给所有骑墙派狠狠上了一课:真正的风险对冲,是把所有筹码押注在真心热爱的领域。就像他电脑里永远存着的那份《黑客与画家》摘录:"优秀作品往往诞生于那些解决自己问题的过程。"

最后一点,饺子之所以能做出如此惊艳的作品,是因为他的自我怀疑、完美主义,从而不断突破极限。

饺子曾说自己从小就不自信,一直在自我怀疑,并且认为只有不断自我怀疑才能够进步。在做动画上,他也要求自己每一次都要突破极限,每一部作品都不能保留任何实力,每一次都得全力以赴。

有记者曾经问他,做《哪吒》时那个部分最难,他说我想不出最难的,因为都特别难,如果某个地方比较容易,我就会怀疑自己是不是没有做到极致,就会提高难度。

这是人能干出的事儿?大部分人想的不都是尽量减少难度,少干活?王长田给我多少钱值得我这么拼啊?

有网友注意到,做完《哪吒2》后,饺子的头发白了,可见这五年他经历了什么。饺子说他没有刻意去管,反正人都会老,但可以一直做自己喜欢的事,很幸运。反而不干这事儿,生命就会衰败得很快。

现在你知道为什么《哪吒》能成票房核弹了吗?当整个行业在讨论"国漫风口"、"IP运营"时,饺子团队在干三件事:给敖丙设计6版鳞片纹理,把山河社稷图场景迭代72次,以及逼着配音演员把一句台词录上百遍。

这哪是拍电影?分明是手工匠人在羊皮纸上抄《金刚经》。在算法统治内容生产的今天,这种笨功夫反而成了最暴力的颠覆式创新。

所以下次刷到"教你月入十万"的短视频时,不妨想想饺子家那台用了六年的二手电脑——有时候成功最大的捷径,就是承认世上本没有捷径。

懵萌猛孟

有趣的灵魂爱喝奶茶

来源:诸葛闹闹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