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哪吒2》预售火遍美澳,岛内又开始反思了……

天堂影视 内地电影 2025-02-09 19:31 2

摘要:动画电影《哪吒之魔童闹海》(以下简称《哪吒2》)自上映以来不断创造纪录,7日更是登顶全球影史单一市场票房榜,8日开始在全球票房榜前50“打榜”,也是首部进入该榜单的亚洲电影。此外,该片在美国、澳大利亚等海外市场预售火爆,甚至有地区提前上映。

动画电影《哪吒之魔童闹海》(以下简称《哪吒2》)自上映以来不断创造纪录,7日更是登顶全球影史单一市场票房榜,8日开始在全球票房榜前50“打榜”,也是首部进入该榜单的亚洲电影。此外,该片在美国、澳大利亚等海外市场预售火爆,甚至有地区提前上映。

《哪吒2》话题关注度居高不下,热度也“烧”到了台湾地区,于是岛内又开始了新一轮的反思……

为什么岛内不上映?

台媒用“史上最强”来形容这次以《哪吒2》为代表的大陆春节档电影,在《哪吒2》超越《星球大战:原力觉醒》(岛内译为“星际大战”)登上全球电影票房榜榜首后,岛内报道更是用“超越北美”“世界第一”等字眼为标题,凸显《哪吒2》取得的成绩。10天即“速通”全球影史单一市场票房榜,也让岛内网民对《哪吒2》的期待值拉满,希望电影能尽快在岛内上映,好“一饱眼福”。有网友留言,“第一部就很好看了,在台湾串流平台,评分很高啊”“哪吒画风非常棒,很细腻的感觉”。

台湾“中时新闻网”刊登评论说,《哪吒2》的成功“反映了中华传统神话体系的再塑造”。文章提到,近年来,大陆电影人不断探索如何将中国传统文化与现代电影叙事相结合,“观众不仅享受了顶级的视听盛宴,还感受到了中华文化的情感共鸣、价值观认同和民族自豪感”。

​台湾地区前民意代表蔡正元赞叹电影的成功,同时出言嘲讽大搞“去中国化”的民进党当局,不会让电影在岛内上映,因为《哪吒2》把中国的故事说得这么好。谈及电影本身,蔡正元评价,尽管电影是从脍炙人口的明朝小说《封神演义》改编而来,但改编得非常现代化,把现代的父母子女的关系都融进去,让不同年龄层的人都心有戚戚焉。中国的传统文化、现代的科技,以及极其新颖的摄编导技巧混合得非常好,“能创造这样的票房不是浪得虚名”。

台湾时事评论员赖岳谦则形容,在岛内没有办法看到全片,但是能够看到花絮,自己观看的时候一直在“哇”地发出赞叹,“两岸这么近,竟然没有办法同步,坦白说这是台湾的损失”。

​为什么一遇大陆就“酸”?

近年来,大陆发展话题频繁“刷屏”岛内舆论场,包括华为“三折叠”手机、DeepSeek等科技“硬实力”,及3A游戏大作《黑神话:悟空》等文化“软实力”,而这次动画电影则又是一次大陆“软实力”发展的体现。

连日来,岛内舆论追踪报道《哪吒2》票房动态,“每5分钟一场”“千人厅”“最终票房预测突破100亿元”等都是热议的话题。台媒还注意到,大陆春节档电影票房带动了文化消费,电影周边商品销售火爆,“手办”等热门商品一上线就迅速卖断货,被网友戏称为“一吒难求”。此外,电影同时带动了旅游消费,四川宜宾、江油等“含吒量”较高的旅游目的地,成为这次电影流量红利的受益者。

不过面对《哪吒2》的火爆,岛内也有一些不和谐的声音,有人说不是“悟空”就是“哪吒”,大陆搞来搞去只有这种“老东西”。对此,台湾资深媒体人谢寒冰说,题材本身看上去好像不是很新,可是经典的东西就是经典,比如百老汇的歌舞剧,现在演的还是几十年前的东西,为什么大家一看再看?因为它够经典。同样的,哪吒跟孙悟空当然不是什么新的题材,可是大陆可以借由这些旧的东西,不断地用新的方式去包装,甚至衍生新的含义,这不就是厉害的地方吗?

“台湾为什么老是要用这种‘酸民’的嘴脸去想这些事情?你为什么不能用更进步一点的想法?”谢寒冰说,DeepSeek也是一样,一出来大家都是“酸”,台湾以后的特产是卖醋吗?

台湾政治大学国关中心研究员严震生说,这几年大陆在创造力方面有了突破,中国的传统故事很多,“三国”等中国文化在日韩也很受欢迎,只要经济规模够,整个市场就能够形成良性循环,如果台湾一味地只看到岛内的市场,那发展会很难。

岛内的贺岁片在哪里?

今年春节,岛内炒得最热的是“罢免”话题,因无休止的政党恶斗对政治“冷感”的岛内民众,只能待在家里看几十年的“老电影”和24小时播放的《甄嬛传》等大陆电视剧。台湾“联合新闻网”发表评论说,春节罕见地未推出“本土贺岁片”,也让过年少了许多”年味”。反观对岸,春节票房前三名,都由大陆本土电影包办,其中动画片《哪咤之魔童闹海》已卖破百亿台币。一消一长,台湾电影现况令人忧心。

文章说,春节贺岁片曾是台湾过年期间特殊风景,近年春节档台湾电影票房还算差强人意,直到去年,还有三部台湾电影在春节上映,今年却全面弃守“春节档”,无异于一记警钟。而大陆卖座前三名电影,《哪咤》、《封神》取材自中国神话故事,《唐人街探案》背后,则是华人在欧美打工辛酸史。这些养分,都非对岸专利。封神主要演员费翔、吴兴国,都是从台湾演艺圈走出。题材、优秀电影人都不缺,究竟缺什么,答案很清楚。

文章说,台湾电影质量不差,市场却难开展,有受流媒体平台影响,也有内部因素。台湾地区市场有限,不少台湾电影却因意识形态刻意“去中”,自绝于华人市场。到大陆发展的影视工作者,甚至或许得承担统“独”政治压力。“贺岁片”题材受限又无市场,只能逐渐被淘汰。

文章最后写道,年前台立法机构的“预算大战”,文化部门负责人李远曾发出“台漫2027超车日韩”豪语,只成为笑柄。

作者丨李怡

排版丨盘思仪

编辑丨林潇

来源:新浪财经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