流量退场,电影能否迎来真正的春天?流量是演技差的代名词呢?

天堂影视 内地电影 2025-02-09 09:51 2

摘要:部分流量明星演技确实饱受诟病。在一些影视作品中,他们表情管理失控,动作生硬,念台词像读课文,难以将角色的情感和性格立体地展现出来,严重影响观众的观看体验。比如某流量明星主演的古装大片,本该是情感爆发的生死诀别戏码,他却眼神空洞,哭戏毫无感染力,让观众尴尬得脚趾

#央视网评流量明星#​近日,由于春节档电影的播出关于启用流量明星是否是正确的讨论也甚嚣尘上,不少网友振臂高呼:“别再用流量明星拍电影就行了!”

这一观点如巨石入水,激起千层浪,看似有理有据,却也并非无懈可击,其中利弊,值得我们细细剖析。

支持摒弃流量明星的网友,理由如下:

从演技层面来看

部分流量明星演技确实饱受诟病。在一些影视作品中,他们表情管理失控,动作生硬,念台词像读课文,难以将角色的情感和性格立体地展现出来,严重影响观众的观看体验。比如某流量明星主演的古装大片,本该是情感爆发的生死诀别戏码,他却眼神空洞,哭戏毫无感染力,让观众尴尬得脚趾抠地,影片口碑也随之扑街。

从电影创作的资源分配角度来看

流量明星的高额片酬挤压了其他创作环节的经费。一部电影的成功是全方位的,需要精良的剧本打磨、逼真的场景搭建、震撼的特效制作。可现实是,大量资金被流量明星的片酬占据,导致特效五毛、剧情漏洞百出,本末倒置。

但一味排斥流量明星,也并非明智之举。

不可否认,流量明星有着强大的票房号召力。

他们背后庞大的粉丝群体,是电影票房的有力保障。例如易烊千玺主演的《少年的你》,上映前凭借他的超高人气就吸引了大量关注,粉丝自发宣传,使得影片未映先火,最终斩获了15.58亿的票房佳绩 ,还在艺术价值上得到了认可,证明了流量明星并非只会“吸金”,也能助力优秀作品出圈。

同时,流量明星也不全是演技差的代名词。

像杨紫,从童星出身积累大量人气成为流量明星,在演艺之路上不断打磨演技,在《香蜜沉沉烬如霜》里,将锦觅的天真烂漫、深情执着演绎得丝丝入扣,哭戏感染力十足,让观众共情落泪,用实力打破了流量明星演技不佳的刻板印象;易烊千玺,在《少年的你》中,他将小北的孤独、叛逆与善良诠释得十分到位,让观众看到了他对角色的深刻理解和出色的表演功底;赵丽颖在成名前经历了多年的打拼,通过不断磨练演技,在《花千骨》《知否知否应是绿肥红瘦》等作品中都有精彩表现,成功塑造了多个经典角色;肖战在《陈情令》《梦中的那片海》中演技出色,情感表达细腻有层次,角色成长演绎自然真实,对性格把握精准,台词功底扎实。这些流量明星凭借自身努力和天赋,在演技方面得到了观众和业内人士的认可。

电影行业的繁荣不能简单归结于是否启用流量明星。关键在于建立科学合理的选角机制,让合适的人出演合适的角色,不论他是流量明星还是演技派。制作方也应端正创作态度,把更多精力放在内容创作上,而非过度依赖流量。同时观众也需要理性看待流量明星参演电影,不盲目追捧,也不盲目排斥,用口碑和票房为优质作品投票。因此只有多方共同努力,电影行业才能迎来真正百花齐放的春天。

最后,难道就真的没有流量明星参演的好电影吗?

#内娱热点讨论#

来源:星星之火可以燎原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