他是著名音乐家,1968年被打断三根肋骨致死,对外称:自杀身亡

天堂影视 内地明星 2025-02-09 15:11 2

摘要:1966年,一场政治风暴席卷中华大地,这场以“文化”冠名的运动让无数知识分子和文艺人士惨遭劫难,甚至还失去宝贵的生命,比如说1968年被判处死刑的音乐家陆洪恩,今天我们要讲的这位,也是一位音乐家,他叫陈友新。

1966年,一场政治风暴席卷中华大地,这场以“文化”冠名的运动让无数知识分子和文艺人士惨遭劫难,甚至还失去宝贵的生命,比如说1968年被判处死刑的音乐家陆洪恩,今天我们要讲的这位,也是一位音乐家,他叫陈友新。

陈友新有哪些特殊的人生经历呢?

陈友新生于1913年,浙江吴兴人,也就是现在的湖州。

陈友新的祖上世代务农,父辈曾经参加太平天国起义,起义失败后,父亲带着全家迁徙到浙江省吴兴县南得镇居住,陈友新之所以能走上音乐这条路,与他的大哥有很大的关系。

陈友新的大哥早年就读于嘉兴师范学院,深受校长的器重,被介绍到缅甸仰光华侨中学教书,为了栽培弟弟,大哥将陈友新带到自己所任教的学校读书,一直到1928年毕业。

陈友新的大哥在国内求学时,就对音乐产生浓厚的兴趣,来到缅甸后,发现当地的音乐生活非常活跃,再次激发了他对音乐的热情,在此期间,陈友新深受影响,爱乐之心逐渐萌发。

1928年,陈友新跟随大哥回到国内,考入上海国立音乐专科学校,主修小提琴专业,师从意大利小提琴家、上海工部局交响乐团首席兼指挥富华教授,真正接触到音乐之后,陈友新才发现自己之前所接触和掌握的,只不过是九牛一毛,于是陈友新如饥似渴地补充自己的头脑,将全部精力集中在音乐学习之中。

此外,除了丰富的理论知识之外,实践对于音乐来讲也是非常重要的。

为了获得乐队合奏经验,1935年,陈友新与同学王人艺、刘伟佐等到上海工部局交响乐队工作,随后又与同学组织了沪江国乐社,为了增强对民族音乐的理解,陈友新经常携带二胡前去参加排练,只要有提高自己的机会,陈友新一定不会放弃的。

为了实现自己的教学愿望,1937年,陈友新与劳景贤、丁善德创办了上海音乐馆,招收了很多具有音乐天赋的学生,比如说著名音乐家周文中、张宁和等都是从那时开始,跟随陈友新学习小提琴的。

当然,陈友新也不会忘记国仇家恨,1942年日军进攻上海公共租界,接管了上海工部局交响乐队,陈友新不愿与日本人同流合污,毅然辞去这份心爱的工作,过起清贫的生活,显示了一个艺术家的崇高民族气节。

1949年12月,陈友新获得英国皇家音乐学院的入学通知,这对于陈友新来讲,是一次绝佳的学习机会,在夫人的支持下,陈友新踏上了前往英国的路程,在英国,陈友新在补充头脑的同时,还关注着国内的局势,大使馆赠送给他一面五星红旗,陈友新一直保存着。

其实,陈友新早有归国之意,再加上上海音乐学院院长贺绿汀的邀请,1951年,陈友新提前从英国返回国内,进入上海音乐学院,被聘任为管弦系主任兼小提琴教授。

陈友新呕心沥血,专心致志地进行教学、编纂教材、撰写论文,为我国乐坛培养出一批又一批优秀的小提琴演奏家及教师,为中国的音乐教育事业作出了贡献。

1953年和1960年,陈友新两次作为上海音乐界的代表,参加中国文联全国代表大会,见到了毛主席、周总理等国家领导人,还在1956年当选为上海市人大代表。

在接下来的十年运动中,陈友新却被关入了“牛棚”,还被污蔑为“里通外国的特务分子”,遭到反复的批斗与折磨,1968年6月10日,陈友新被打断了左肋骨三根,随即死亡,却对外称是“自杀身亡”,终年55岁。

1978年9月8日,上海音乐学院召开大会,为特殊时期受到迫害的九位教授平反昭雪,陈友新便是其中之一。

来源:清宫史话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