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春晚自1983年首届举办以来,已经陪伴全国人民走了43个春秋。历届春晚不仅是我国文化传承和情感寄托的表现,更是我国经济社会发展的生动写照,通过春晚背后的冠名权企业、舞台科技效果等维度,可以真实而震撼的感受到40多年来的中国社会巨大变化和进步。
春晚自1983年首届举办以来,已经陪伴全国人民走了43个春秋。历届春晚不仅是我国文化传承和情感寄托的表现,更是我国经济社会发展的生动写照,通过春晚背后的冠名权企业、舞台科技效果等维度,可以真实而震撼的感受到40多年来的中国社会巨大变化和进步。
一、央视春晚冠名商的变化,映射出了一条产业升级的年份路线图
1984年春晚品牌冠名元年,康巴丝成了第一个吃螃蟹者。1984年春晚首次引入品牌冠名,拉开了商业与春晚合作的序幕。康巴丝钟表成为春晚第一个赞助商,康巴丝石英钟以3000只钟表换取了春晚零点报时的资格,成为首家赞助商。凭借春晚的曝光,“康巴丝,为您报时”传遍全国,销量暴增,年产量突破200万只,开启品牌借助春晚宣传的先河,随后众多传统行业品牌纷纷效仿。
1996-2002年,白酒和医药行业成为春晚冠名的主力军。孔府宴酒、四川沱牌等品牌通过春晚广告,使其成为品牌营销的核心阵地;哈药和太极也因春晚名声大噪,医药行业也开始了商业化营销之路。
2003-2014年,家电企业开始统治春晚舞台。2003年,美的集团以1680万元接棒冠名,开启了家电企业统治春晚的12年。这一时期,海尔、格力、美的等企业通过春晚持续强化“国民品牌”认知,多次冠名让美的销售额从百亿飙升至千亿,也让春晚冠名费水涨船高。
2015年后,春晚成为互联网的天下。2015年,微信以5303万成为春晚独家冠名商,推出“红包雨”活动,微信支付借此迅速占领移动支付市场。自此,互联网企业全面接管春晚舞台,阿里、百度、快手、抖音、京东等企业相继成为春晚的独家互动合作伙伴。
历届春晚冠名商不断变化,从1980年代的钟表时代,到1990年代的白酒时代,到2000年代的家电时代,再到2010年代的移动互联网时代,这也反映着我们国家经济和产业发展的变迁,从消费经济、实体经济、互联网经济的转型升级。随着移动互联网红利见顶,新能源汽车或成为新主角。
一是春晚舞台屏幕技术的发展。1983年第一届春晚,舞台设计主要依赖传统的灯光和布景,屏幕技术应用几乎为零。1993年,LED屏首次出现在春晚舞台,标志着现代高新科技在春晚舞台上的首次应用。随后,LED技术不断更新衍变,逐渐成为春晚舞台的重要组成部分。
进入新世纪,全息显示技术、AR技术、VR技术、4K超高清转播技术等相继应用于春晚舞台,为观众带来了前所未有的视听盛宴。2019年春晚中,中国移动与央视合作,首次在春晚中展示了5G技术的应用,包括远程医疗、智能家居等,展示了5G技术在多个领域的潜力。
2025年春晚通过阿里云通义大模型AI技术呈现舞台。春晚舞台的屏幕技术应用经历了从无到有、从简单到复杂,反映了我国科技创新能力的不断提升。
2.人工智能机器人的发展。2005年机器人首次登台春晚,有两个作为配角的机器人,仅会简单的摆摆手。2019年,智能服务机器人“国家队”优必选的6台Walker机器人亮相春晚。而到了2025年春晚,16个人形机器人作为主角登上春晚,通过高精度AI视觉追踪识别演员佩戴的智能信标装置,实时采集位置和姿态数据,让虚拟特效精准跟随演员动作,与演员共舞。这20年的历程,见证了扭秧歌机器人的蜕变与成长,更是我国科技创新发展的生动写照。
历届春晚科技的变化,不仅提升了春晚舞台带给观众的观赏性和互动性,同时也展现我国科技水平的进步与数字经济的快速发展。相信未来春晚的科技水平也会给我们带来更多的惊喜。
来源:财经进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