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2011年10月的一天,年轻的尚于博就因为忍受不住抑郁症的折磨,选择结束了他的生命,而他的母亲毛爱珍的命运,也从这一天被彻底改写。
对于普通人而言,抑郁症似乎距离我们生活很陌生,但事实真相是每年被抑郁症折磨的人群却超过了二十万。
2011年10月的一天,年轻的尚于博就因为忍受不住抑郁症的折磨,选择结束了他的生命,而他的母亲毛爱珍的命运,也从这一天被彻底改写。
在八零后的演员中,尚于博原本可以拥有大好的前程,即便是没有选择演员这条路,当年670分的高考成绩对于尚于博而言,也有很多种选择,当年这个分数已经足够985院校的录取线。
尚于博的父母都是高收入人群,而且都在艺术领域有所成就,他们的培养让尚于博从小就得到了良好的家庭教育,同时衣食无忧的生活,也让尚于博得以有机会选择自己喜爱的专业。
尚于博出生在湖北,但他身上却有着韩国艺人的气质,这让他在众多都市偶像剧中收获了不少粉丝。
很多人都对2009年电视剧版《杜拉拉升职记》印象深刻,尚于博也是因为这部剧被观众所熟知,剧中一笑起来就好像是阳光洒满全身,这让观众记住了这个率真的阳光大男孩。
尚于博的出色有目共睹,2010年尚于博被邀请参加“美国华人春节联欢晚会”,这次不是作为演员出席,而是被邀请作为主持人参加。
从这里就能看出尚于博的影响力,2010年以前尚于博不仅在国内的娱乐圈是个受欢迎的明星,而且在国外华人圈里也是备受欢迎。
但是谁也没有想到,外表看起来阳光温暖的大男孩,实际上内心已经是千疮百孔,就在尚于博受邀出席美国华人春节联欢晚会的时候,他自己已经忍受抑郁症的折磨很久了。
但是包括父母在内所有人,谁都没有看出来尚于博身体抱恙。
根据尚于博母亲毛爱珍回忆,尚于博正式告诉家里人他患上抑郁症的时间是在2009年,但那时的尚于博已经开始接受治疗,已经服用药物维持了很长时间了。
在毛爱珍得知儿子得病后,一直在他身边给予鼓励和支持,而尚于博也总是配合着母亲。每当毛爱珍关心地询问尚于博感觉如何时,他总是会笑着回应:我很好,我很开心。
没有人知道尚于博回答这些问题时,究竟内心是怎样的情况,是真的开心还是怕母亲担心。
但从尚于博的日记中能看出,尚于博的“积极配合”实际上是想给自己做心理暗示,希望通过积极的回应,重新唤醒身体的认知。
抑郁症就是身体认知上的病症,无法感知到幸福或者不幸,除了痛苦感觉不到其他,其他的疾病都有具体的对抗对象,而抑郁症要面对的却是自己。
尚于博每天都要和自己作斗争,当他得知运动可以让自己获得多巴胺和内啡肽,从而能调动起身体的活跃度,让大脑产生快乐的感觉。
于是尚于博给自己制定了大量的运动计划,从早到晚只要是不拍戏,尚于博就在健身房待着。
游泳、跑步、打球,能尝试的运动尚于博都尝试过了,在药物同时的作用力下,2009年到2010年期间,确实有过一段时间让尚于博恢复了精气神,但是这是相当短暂的一段“幸福时光”。
除了运动,尚于博还试图想靠工作燃起自己的“斗志”,就在自己决定自杀的前不久,尚于博还在和亲朋好友商量,自己接到的新片约到底该作何取舍。
而在自杀的前一天,尚于博还请求母亲毛爱珍,陪同自己一起参加新片的签约仪式。一切都看似很平静很寻常,但或许只有尚于博自己清楚,自己是在强打精神硬撑。
尚于博出事后,外界的评论都在猜测,尚于博的抑郁症是否和自身性格过于脆弱有关,是否和“厌世”情绪有关,而对于这些恶意揣测,了解尚于博自己对抗抑郁症的行为就能知道了。
一个人如果厌世如果脆弱,又怎么可能积极配合治疗,又怎么会自律地坚持枯燥乏味的运动。
这难道不正是因为热爱生活,想要继续活下去才会做的事吗?
只是抑郁症的力量太过强大,它绝不是仅靠个人意志就能抵抗住的,家庭亲人和社会的共同关注,都未必能将一个人从抑郁症的泥沼中拉回。
2011年10月25日,尚于博终究没能斗争过抑郁症的折磨,在跳下天台前尚于博为了不给亲朋好友徒增麻烦,留下17字遗言,亲自澄清自己的自杀原因:“我的死跟他人没有关系,无须责怪任何人。”
这一举动更增加了父母的痛心,如此善良的孩子为何会被抑郁症所折磨?
外界不理解尚于博的做法,做母亲的毛爱珍却想试图理解,毛爱珍强打精神从丧子之痛中挣脱出来,她知道想要理解儿子必须要弄清楚抑郁症到底是什么。
2012年10月25日,毛爱珍和丈夫为了悼念尚于博的去世,筹备一年之久的抑郁症基金会在儿子走的同一天正式成立,而这也是全国第一家专门针对抑郁症的研究机构。
毛爱珍辞去了原本的艺术工作,此后余生都将全部精力用于抑郁症的研究。
同时在收拾尚于博的遗物中发现,尚于博一直在默默地做着关于尘肺病的慈善工作,就在尚于博出事前不久,他还在和朋友一起筹划着要为尘肺病患者做捐助活动。
毛爱珍看到了尚于博的善良,虽然尚于博已经去了另外一个世界,但是毛爱珍却决定要用自己余生的力量,替尚于博完成此生未能来得及完成的使命。
毛爱珍坚信,善良的儿子尚于博在天上一定能够看到。
来源:小杨历史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