浙江宣传丨春节档的五点启示

天堂影视 内地电影 2025-02-09 08:25 2

摘要:今年的电影春节档,被舆论称为“史上最强春节档”。据统计,2025年春节档票房为95.10亿元,观影人次为1.87亿。“不能给自己留‘后路’”“每一部作品都要当成自己最后的一部作品去创作”……年轻导演的这些话语,让人们看到了中国电影人的付出和用心。事实证明,中国

今年的电影春节档,被舆论称为“史上最强春节档”。据统计,2025年春节档票房为95.10亿元,观影人次为1.87亿。“不能给自己留‘后路’”“每一部作品都要当成自己最后的一部作品去创作”……年轻导演的这些话语,让人们看到了中国电影人的付出和用心。事实证明,中国电影市场并没有所谓的寒冬,缺的不是观众,缺的只是好电影。

可以说,春节档几部匠心之作叫好又叫座,为电影创作如何赢得观众的心指点了迷津。那么,今年春节档的票房现象带给我们什么启示?中国电影如何才能超越自我?

2月4日,在一家影院内,观众从海报前经过 图源:新华社

一、匠心比流量套路更得人心

如何拍好一部电影?如何讲好一个故事?这些问题看似寻常,却是影视创作的核心问题。在当前激烈的电影市场竞争中,讲好故事的同时还需要给电影加上各种特效创作,要拍出一部有口皆碑的好电影,确实是难上加难。

于是乎,有部分影片开始“投机取巧”。创作团队谋划的不是如何把影片质量做好,而是动起造势、炒作的脑筋,在故事和人物设定上依附所谓的流量热点,选角用人看的不再是演技,而是他背后有没有粉丝和话题。单纯依靠流量套路,忽视了电影最基本的叙事规律,以为蹭到当前的流量热点就能让观众掏钱买票。

今年的春节档就说明,这种卖弄流量的套路模式早已失灵了。就拿《哪吒之魔童闹海》来说,它不是开片前宣传流量最大的、声势最响的,却是最大的赢家。创作团队在接受采访时,观众已明显可以看到导演饺子的白发。从特效到故事再到人物塑造,这个团队追求的是倾其所能,以实现最好的效果。电影上映后,观众发现,饺子和他的小伙伴们兑现了匠心的诺言,越来越多的人愿意为这份真诚买单。

这也验证了一个道理:匠心远比流量套路更得人心。要看到,现在的观众比以前更加“挑剔”和谨慎了。笔者身边的许多人在走进影院之前,都会多方打听某一部影片的质量。绝大部分观众只会为高质量作品买单,而不愿意花时间尴尬地坐在影院里看烂片。流量套路或能忽悠部分观众一时,却无法抓住观众的心,最终观众还是会用脚投票,去看他们真正认可的电影。

《哪吒之魔童降世》(上图)《哪吒之魔童闹海》(下图) 图源:微博@电影哪吒之魔童闹海

二、曾经仰望的高山绝非遥不可及

曾经,好莱坞等发达国家的电影工业,在很多人看来是可望而不可及的高山。但《流浪地球》系列电影的出现,带给了我们不一样的结论。郭帆导演用自身的经历告诉中国电影人,无需迷信外国团队,真正懂中国文化,且追求精益求精的中国团队也能把中国的电影工业玩转得风生水起。

《哪吒之魔童闹海》亦然。导演饺子在接受媒体采访时坦言,曾经找过外国团队,但效果并不理想,最终还是靠国内团队的小伙伴把一个个细节做出来,达到了更好的效果。

曾经仰望的高山,也是别人一步一个脚印走出来的。既然别人可以走出来,中国电影人也可以脚踏实地走出来。

以前存在这样一个认识误区:找外国团队来参演或制作中国的电影或者文化产品,才能得到世界的认可。但现在《哪吒之魔童闹海》《流浪地球》等创造票房记录的电影,以及火遍全球、中国文化元素拉满的《黑神话:悟空》等成功案例都给出了这个答案:民族的必然会是世界的,以更平等的视角与世界沟通合作,以更自信的眼光去塑造新的文化IP,中国的文化产品才能在世界上传播得更远。

《哪吒之魔童闹海》《唐探1900》等今年春节档爆火的电影将陆续在全球上映。要登上曾经仰望的高山,乃至成为高山本身,就要沉住气,倔强地一步步向上走。

导演饺子:中国动画要打动世界观众,核心内容不能“外包”

三、观众的“自来水”是源头活水

“文化产品也要讲‘票房价值’”,衡量一部电影成功与否,票房表现是一个举足轻重的指标。今年春节档飘红,不少业内人士为之喝彩,并指出这当中还有更令人兴奋的现象,即大量观众在观影后自发变为“宣发人”,用“二刷”“三刷”或主动向身边人推荐电影的行动,引来源源不断的“自来水”。

这也难怪,多地网友感慨“电影院干出了春运的赶脚”,有的地方甚至把千人容量的大会堂“借用”为电影院,以满足人们火爆的观影需求。这种“人传人”的局面,其实是好电影应当具备的属性之一,秘密在于其做到了大众化的艺术共赏。

然而,不可否认的是,当前仍有一些电影走在孤芳自赏的一端,创作者太过看重个人表达,抬高了所谓的艺术门槛,忽视了观众的喜好,难以撩拨大众心弦。事实上,电影的艺术价值,终究得在观众的共鸣和认可中得到体现。观众“自来水”式安利,是对电影艺术价值最直接、最真实的反馈。

就像有学者说的那样,电影既是作品,也是产品,它承载着创作者的艺术追求,同时也需要满足大众的情感需求。将艺术追求与大众共赏巧妙地结合起来,是电影艺术的真谛所在。

但这并不意味着要一味迎合市场,而是要贴近观众、尊重观众,从大众的现实生活中汲取灵感,并将其转化为贴切的艺术表达,如此才能换来“自来水”,进而让中国电影这艘大船在艺术的海洋中乘风破浪。

网友对春节档电影发表评论 图源:“中国青年报”微信公众号

四、家国叙事本该如此精彩

电影是传播文化和价值观的重要载体。今年春节档的几部作品,都透着浓浓的家国情怀。无论是《蛟龙行动》中捍卫家国、守护人民的英勇无畏,还是《唐探1900》将家国情怀融入跨国侦探故事中,展现华人在海外维护正义与尊严的决心与智慧,这些情感的联结和共鸣,在春节档合家欢式的观影氛围中,犹如一台强大的放大器,将观众的观影情绪抬至顶点,后劲满满。

可以说,家国叙事一直是中国电影通往成功的阶梯上,那个最为坚实的底座。这是流传了几千年的文化血脉,是深植于中华儿女心中的精神烙印。因此,我们的电影可以满怀信心地走出一条属于自己的道路,讲好中国人对“家”和“国”的理解和情怀,彰显文化自信的力量。

但家国叙事不等同于宏大叙事。避免脸谱化的创作,关心普通人的生活和命运,看到大时代背景下平凡个体的努力、追求甚至抉择、挣扎,家国叙事会更加真实立体、打动人心。当更多的电影人用心去感受家国情怀,用镜头去记录家国故事,用作品去传递家国声音,家国叙事就会成为中国文化走向世界的桥梁,中国电影也必将在世界舞台上绽放更璀璨的光芒。

乐清市一家影院门口的电影海报 图源:潮新闻客户端

五、新生代“刷新剧本”最是动人

随着《哪吒之魔童闹海》的票房突破70亿元,已有不少媒体将这位“赛博魔童”称为影史首位“3岁百亿影人”。而在这背后,是新生代导演饺子和一众以年轻人为主的创作团队,用他们的青春、才华和执着,共同书写了一段属于中国电影的奇篇。

又何止哪吒,近些年国内光线传媒、追光动画等一批新兴力量崛起,奉献了《长安三万里》《白蛇:浮生》等一系列深挖优秀传统文化的动画佳作,以及《雄狮少年》等从现实题材中打磨出的精品,一改以往“动画只服皮克斯、梦工厂、吉卜力等国外巨头”的局面。从中国动画电影“逆袭改命”的剖面中,足以看出新生代的能量是促进电影事业发展的重要力量。

《唐探1900》中有句台词:“这世界上所有行业的基础原理都是一样的。”在电影世界,同样要靠拥有新想法、新观念的年轻人,来注入源源不断的生机与活力。当中最动人、最惊喜的情节,莫过于目睹新生代们“刷新剧本”,将传统与现代、文化与科技巧妙融合,创造出兼具文化底蕴与现代审美的作品,而这也是电影艺术探索不息、创新不止的动力所在。

曾有人问比尔·盖茨“什么是你最大的恐惧”,他回答“我最恐惧的是那些正在破车库里没日没夜捣鼓新名堂的年轻人”。中国电影艺术的勃勃生机和无限可能,也在年轻人身上。

来源:中国蓝新闻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