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手“花花”一手哪吒,成都两大顶流IP火热春节档

天堂影视 内地电影 2025-02-09 08:30 1

摘要:截至2月8日15时,以破70亿的总票房,电影《哪吒之魔童闹海》(下称《哪吒2》)登顶中国影史票房榜、全球影史单一市场票房榜,并进入全球动画电影票房榜前十五。

川观新闻记者 肖莹佩 雷倢

截至2月8日15时,以破70亿的总票房,电影《哪吒之魔童闹海》(下称《哪吒2》)登顶中国影史票房榜、全球影史单一市场票房榜,并进入全球动画电影票房榜前十五。

有网友感叹:“成都人民太幸福了,有花花,还有哪吒”“两个顶流IP给了全世界亿点点震撼”……

近几年,从成功孵化“王者荣耀”,到文旅荣誉局长“花花”,再到哪吒横空出世,成都不乏现象级“城市名片”。看似偶然,却有迹可循。

两个顶流IP让成都成为“打卡地”

刚刚过去的春节假期,成都大熊猫繁育研究基地吸引43.2万人次参观,多日接待游客人次达到最大承载量。其中,被网友戏称为“熊猫界的顶流女明星”花花的展区前始终排着长队——这位去年上任的“成都文旅荣誉局长”,成为许多游客来蓉的首要驱动力,当中不乏半年内三刷、四刷的忠粉,是名副其实的“顶流大IP”。

大熊猫花花

行走在成都,含“猫”量不可谓不浓烈。当飞机落地成都天府国际机场,高12米的大熊猫先来“迎客”;没在IFS跟爬墙熊猫拍过照,不算来过成都;各景区和文创店,熊猫玩偶、熊猫发箍已经是销量火爆的成都特产。不仅如此,成都街头巷尾、公交地铁、茶馆酒店,处处可见熊猫元素。熊猫,已嵌入成都的城市形象中,一定程度上带动了文旅市场。

不同以往,今年春节来蓉的旅客发现,除了大熊猫他们又多了“必去打卡地”。

上映11天,总票房破70亿——随着《哪吒之魔童闹海》的爆火,这部被称为“国漫之光”的“成都造”作品,热度从大银幕蔓延到线下。位于成都交子大道的6米高哪吒及影片多角色雕塑、环球中心的巨型哪吒画板、天府双塔的“哪吒+敖丙”拜年灯光秀、成都可可豆动画影视有限公司所在地,都吸引众多粉丝前去打卡。

交子大道

城市街头“含吒量”爆表,衍生周边也是“一吒难求”。据悉,泡泡玛特1月30日推出的《哪吒之魔童闹海》“天生羁绊系列”手办盲盒,没几天就接连售罄,现在线上预售要等100多天。哪吒官方正版手办众筹链接显示 ,截至2月7日13时,已有超4.2万余人购买,剧中多个角色周边都备受消费者喜爱。

成都交子大道,高达6米的“哪吒”

深度挖掘、持续开发让成都成为文创高地

业界看来,从上游内容消费到下游衍生品开发,一个优秀的IP,拥有可持续挖掘开发的无限价值,也是城市创意和实力的体现。

比如,随处可见的“熊猫热”背后,是成都政企多年来对熊猫IP的共同开发。以“花花”为例,自“花局”IP诞生以来,累计制作“花局有话说”“花局的花式生活”40余集,播放量超千万,全网讨论热度突破亿次。从社交媒体上的热门话题,到线下相关文创产品的热卖,“花花”所带动的文化消费和关注度持续攀升。

成都还在深度挖掘大熊猫文化内涵,加速构建熊猫IP全产业链体系。2024年,成都举办“熊猫家园·大熊猫文化创意大赛”,并启动“熊猫家园文创伙伴计划”,汇聚全球“文创伙伴”“城市伙伴”“金融伙伴”,构建全周期市场孵化服务保障体系,加速大赛优秀文创成果落地转化,从0到N,助力打造全球大熊猫文创IP新高地。

如果说成都拥有熊猫IP的天然优势,那么哪吒展开的,则是一个完整的成都“原生”动画制作产业链:从导演“饺子”所在的可可豆动画,到特效、配音等各个环节,成都本土制作公司都深度参与其中。“《哪吒2》项目像一个奥运村,吸引了国内最优秀的动画人才们。”《哪吒2》技术开发总监黄功说,这些人才汇聚在成都,为影片注入了强大的动力。

可可豆动画(图片来源:天府软件园)

黄功所说的强大动力,在电影片尾滚动的字幕中逐渐具象化:可可豆动画承担核心剧本开发,艾尔平方负责三维场景渲染,墨境天合、成都千鸟文化等成都数字文创企业也参与到电影特效、配音等多个环节。

且这些企业相隔不远。以《哪吒》系列电影的诞生地——成都高新区天府长岛数字文创园为例,这里汇聚了腾讯新文创总部、网易雷火工作室、原力动画等企业60余家,打造了国家超高清视频创新中心、咪咕科创平台、爱奇艺潮流文化坊等共性平台,聚集从业人员约6000人,形成了从IP开发、内容制作到衍生品运营的完整产业链。

成都高新区天府长岛数字文创园 (来源:成都天府软件园)

“我们公司离可可豆只有100米,效率大大提升。”墨境天合视觉总监邢明礼说,公司专注于国内顶级视觉特效与动画制作,还为《流浪地球》《大鱼海棠》等多部电影提供后期制作服务。距离天府长岛数字文创园10分钟车程的艾尔平方,则打造出了《汉化日记》《十万个冷笑话》等原创动画,广获好评。

内容为王也是《哪吒2》登顶的重要因素。

导演饺子此前接受采访时说:所有的创作都不会是空中楼阁,都需要扎根于自己身处的环境土壤,去吸取养分。在千鸟文化CEO孙路看来,成都拥有川剧、茶文化等丰富的文化资源,为影视创作提供了丰富的素材。

文创产业植根于文化。作为古蜀文明的发祥地和首批国家历史文化名城,成都早在2022年率先针对数字文创产业制定了“十四五”规划,提出打造千亿元级数字文创产业集群。2023年,成都文创产业增加值首次突破2500亿元,同比增长13.9%,占GDP比重11.62%。2024年,成都文创产业增加值有望突破2800亿元,迈向崭新台阶。

来源:四川日报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