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醉关公”小林子的困境:既看不上他成名后的样子,又要榨干价值

天堂影视 内地明星 2025-02-08 22:20 1

摘要:自从去年出名后,“醉关公”小林子和团队遇到了很多问题,特别是经过一年时间的沉淀,这些问题越来越复杂,在2025年春节前夕,“醉关公”小林子团队受邀到山西长治参加演出活动,团队在除夕前夜就到达山西,直到正月初六才返回家乡,可是接下来不是休息,而是一天七八场甚至十

自从去年出名后,“醉关公”小林子和团队遇到了很多问题,特别是经过一年时间的沉淀,这些问题越来越复杂,在2025年春节前夕,“醉关公”小林子团队受邀到山西长治参加演出活动,团队在除夕前夜就到达山西,直到正月初六才返回家乡,可是接下来不是休息,而是一天七八场甚至十几场的社火演出。

回到家乡后小林子和团队成员很快就参加了牛站村组织的年度社火表演,牛站村的社火表演是集体演出,统一安排、统一行动,表演的时间、地点都听从集体安排,从正月初七开始到今天的正月十一,他已经又连续表演了5天,西北的冬天很冷,外出表演吃饭都是问题,连续表演,让很多年轻的队员都受不了,有些队员轮换着休息、有些队员演到一半腿抽筋了,而“醉关公”小林子却不能不演,大家就是冲着你来的,你能不演吗?

网络时代,当一个人成名后,围绕他的流量就多了起来,有流量就有利益,有利益就有江湖,小林子也不可避免的陷入到巨大的流量江湖里面,并面临很多困境。

小林子扮演“醉关公”的技巧大部分来自于家庭的传承,他的父亲就踩了几十年的高跷,大多时候也在扮演“醉关公”,后来父亲把高跷技巧又传给了大儿子、也就是小林子的哥哥,直到小林子扮演后,父亲和周围的人都觉得这个二儿子更有神韵,于是小林子开始登上了舞台。

一支高跷队有二三十个角色,为什么就“关公”这个角色出名了呢?除了“关公”本身具有的意义外,演绎技巧也很重要,俗话说“演戏入三分”,不论外形是否相似,在表演过程中最起码要投入感情、融入感情、演出情感,要把人物的“神似”性演出来,让大家感觉演的角色就是大家理想中的样子,这一点小林子青出于蓝而胜于蓝,应该说这里面既有传承的积累,也有天份,更有个人的努力。

在永登还有很多优秀的社火表演团队,论文化底蕴、演出技术都不比牛站村的差,而且有的还是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项目,比牛站的市级非遗级别要高,因此一些本地人也瞧不上牛站的社火;不可否认的是,在高跷这个表演项目中,永登也有很多支高跷队扮演三国的戏,也有好几个“醉关公”角色扮演者,可可偏偏牛站村的“醉关公”小林子出名了。

在今年春节社火表演中,“醉关公”团队的业务和村委会的业务有重叠和冲突,重叠的地方是,团队有打鼓、化妆、对接沟通的人,主要负责团队表演时一切的内容,收益是团队自己安排;村里的业务是,代表牛站村出演社火,打鼓、化妆、对接全部由村委会安排,收益由村委会统筹;代表村委会表演时团队打鼓、化妆、对接人员不参与。

冲突是,一个队伍有两套服务班子,一个团队自己的服务班子,一个是村委代表方的服务班子,代表方的服务班子接替了团队的服务班子,这样一来磨合就出现问题,比如化妆师的任用、锣鼓手的任用、对接沟通人员的任用,都是不熟悉的人,各方面都有差异,磨合肯定就会有冲突。

更大的困境是,有人说“醉关公”小林子是这片土地上长出来的,如果没有这片土地,没有这个氛围,没有这么多人的热爱,也不会有小林子出彩的一天,是这片土地孕育了“醉关公”文化。

醉关公出名后,流量大了,很多人喜欢,团队也接受很多邀请,四处去演出,看到的人多了就会有各种质疑,有人质疑这种表演形式是封建迷信活动,说不符合现代审美艺术的要求;有人质疑团队利用“关公”的形象赚钱是商业行为,有损关公的威名。

对于扮演者小林子来说,从小就受到“醉关公”形象的熏陶,喜欢踩高跷,也想把这种民间文化发扬和传承下去,可是如果没有收入、没有生活保障,“醉关公”吃饭都成问题,只靠热爱而没有物质保障,再好的传承也走不远。

“醉关公”火了以后,小林子和团队成员开启直播,流量上来了,遇到表演的时候,观看的人越来越多,给安保带来压力,现在“醉关公”小林子要去一个地方表演,不仅当地的高跷爱好者喜欢看,更是又很多粉丝从外地赶到现场看,如果现场混乱很容易发生踩踏、拥堵等问题,在去年就因为现场人员太多而取消演出的事情,这件事也让很多观众不满意,把矛头指向了管理者。

其实地方文旅等相关部门也苦恼,也非常想把这波流量接住,也想打造地方文化IP,可是社火的特殊性,以及民俗文化的一些地方特色又不可能大张旗鼓的宣传,此外运用大量人力和资源为一个单一的演出提供过多的支持也不符合社会资源的均衡合理利用,这就造成了冲突,心有余而力不足。

“醉关公”小林子遇到的这些困境不是他个人的困境,在网络发达的当下,特别是抖音直播占据生活日常的时候,个人的一举一动都被放在一个更大的社会范围中被审视,个人的情绪表达也更加被大众关注和了解,很多网络红人也遇到这样的情况,所以学会如何正确处理这些困境才是真正考验“醉关公”的能力。

祝“醉关公”小林子越来越好,祝中国优秀的民俗文化越走越远。

来源:拾光拾影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