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就制作来说,《蛟龙行动》并不差,但电影最大的问题,是把钱花在了刀把上。本末倒置,过渡依赖大场面,将故事背景设定于近未来的构思,看似展现出现了“大国重器”,却忽视了有血有肉的角色,贴近真实的深度,才是一部战争题材电影打动人心的关键,火爆的场面难掩空洞的本质。
文/梦里诗书
就制作来说,《蛟龙行动》并不差,但电影最大的问题,是把钱花在了刀把上。本末倒置,过渡依赖大场面,将故事背景设定于近未来的构思,看似展现出现了“大国重器”,却忽视了有血有肉的角色,贴近真实的深度,才是一部战争题材电影打动人心的关键,火爆的场面难掩空洞的本质。
最初听闻《蛟龙行动》要上映时,我误以为它会是一部如同《红海行动》《湄公河行动》一样,以真实为依托的改编电影。毕竟林超贤在这两部作品中,都用惊险刺激的快节奏,规避了自己对群像塑造的短板,并成功调动起了观众的情绪共鸣,但真正看到《蛟龙行动》,我甚至无法理解林超贤选择把时间线放置到近未来的用意,因为这样的设定,使这次的“行动”失去了前两部作品中对真实的联想,也更为苛求场面的营造,还需要有一个新的核心来支撑电影,可谓是费力不讨好。
然而遗憾的是,直到最后《蛟龙行动》也没能让人看到任何新的东西,它的内核其实同前两次行动没有本质差别,相反,林超贤在这部电影中简直就是在挑战自己的短板,在人物众多的群像上耗费了大量的时间,分出了三条线索来描绘人物,然而短板终归就是短板。其在这部电影中所做的只是复刻了《紧急救援》中的失败,众多的角色缺乏鲜明的个性和细腻的塑造,这就例如王俊凯在电影中所饰演的是龙鲸号潜艇声呐兵,这个角色虽然在电影中起到了关键性作用,却无从让观众产生共鸣,过多角色分摊了有限的时间,导致所有的人物都沦为了工具人。
人物的不真实不立体,带来的最大问题就是使很多本来想去升华上价值的文戏变成了废戏。在长达将近两个半小时的时间里,电影的多线叙事不是在展现这场近未来海军行动的复杂,而是在使整个故事变得支离破碎,变得让人坐立难安。这就是为什么张涵予在片中饰演的艇长,在关键时刻去吹口琴,非但没有如导演所预想的那样,成为电影凝聚情感的关键节点,反而显得啼笑皆非,成为了电影一个近乎被所有人记住的槽点。这不是演员的问题,而是电影自身在艺术表达上南辕北辙的失败。
其实《蛟龙行动》的争议本质,恰恰映射了中国工业电影在技术狂飙与艺术表达失衡下的集体困境。影片以1:1复刻的核潜艇模型、深海鱼雷对轰的视听奇观、喷气飞行器与仿生机械狗的前沿设定,确实将国产军事片的工业化水准推向新高度,这个点应不应该被否定。但当观众被"每帧燃烧预算"的特效震撼时,却发现故事内核仍被困在"空中楼阁"的牢笼中,看似诚意十足,实则消解了军事战争题材应有的思辨深度
若以《从海底出击》这部迄今为止最为经典的潜艇战电影为镜,更能照见《蛟龙行动》的局限。前者用幽闭空间里逐渐崩裂的人性,将战争异化为吞噬一切的怪兽;而后者却将深海转化为游乐场式的奇观展厅,让战士们在爆炸火光中完成"主旋律英雄"的标准动作。当10亿成本堆砌的潜艇最终沉于口碑,没于票房,这场重金难成龙的行动,失败其实在创作之初便早已注定。
个人评分:6
来源:梦里诗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