历史上,肖桂云有什么故事?

天堂影视 内地明星 2025-02-08 16:37 1

摘要:《开国大典》这个剧本不是为我俩写的,它是给西安电影制片厂一个导演写的,写完了以后、西安电影制片厂犹豫,不想要,张笑天就把这本子拿来了,那时候已经是七月底了,我们看了本以后、觉得写得非常精彩,我们是应该说是热血沸腾,之所以热血沸腾是因为、我们拍的《佩剑将军》,《

肖桂云老师,有名导演、画家,老艺术家,李前宽老师的夫人。

《开国大典》这个剧本不是为我俩写的,它是给西安电影制片厂一个导演写的,写完了以后、西安电影制片厂犹豫,不想要,张笑天就把这本子拿来了,那时候已经是七月底了,我们看了本以后、觉得写得非常精彩,我们是应该说是热血沸腾,之所以热血沸腾是因为、我们拍的《佩剑将军》,《佩剑将军》的尾声“贾汪起义”就是打开了徐州的北大门,也就是“淮海战役”的序幕,我们期待着有机会把这个戏接着拍下去,让五星红旗插在天安门上,这是我们期盼已久的,它现在变成了文字,我们毫不犹豫地把这个本接下来,一九八八年的七月三十一号 剧本才通过,通过以后就得筹备,让我们一定要在1989年的10月1日全国上映《开国大典》,严格说就剩一年时间,为什么在这么紧的情况下我俩敢接,就是因为我前面有积淀,有资料的积淀、有感情的积淀,还有心理因素的各方面的积淀,才敢于接这样一个大戏。但这样一个题材,它有“辽沈战役”,“平津战役”,有“渡江战役”,还有“第一次政协会议”,还有“北平和平谈判”,还有正式的“开国大典”,应该说1948年到1949年、这个期间的事儿太多了,每一个事件都可以拍好几部电影,自己要在这一部电影里边儿诉说这么多事情,太难了,应该说是史无前例。《开国大典》所有的问题,没有一件不刻骨铭心的,演员人选要在很短的时间内就解决,而且真正是以毛泽东、蒋介石为主角的,剩下牵涉到一百三十八个历史人物。在解决这个问题的同时,很多演员并不是演员,只要像、我们就请来了,一块来演,但是主要演员、我们心里定了古月,他是业余演员,他的优势在于他很像,但他演技差,但是在这一点上、自己和李前宽特别有信心,一定要把他的表演问题解决,不然的话、我这个戏根本立不住。自己的另外一个角就是孙飞虎,他因为是专科学校毕业的,演戏的痕迹大,所以自己对他要起个什么作用,就搂着、我不能让你有演戏的痕迹,另外也不能让你随时随地露出那种以往的那个骂人的那种感觉,那个就显得他的位置就低了,档次也低了,因为他也是一方的领袖。《开国大典》这部电影出来以后,让别人都没有跳戏,没有觉得这个不像、那个不像,都进到戏里边来,这就是我这些人物,不管有的人认识不认识、但都觉得是这个时代的人物,这个时代的感觉,那就够了。

自己和李前宽都是因为喜欢电影,他考上了北京电影学院美术系,自己因为喜欢电影、考上了北京电影学院导演系,他是美术系的,每年的五一、十一演节目,他们系的节目都是他导,他演 都得大奖,表演系的人还得不了大奖,都是美术系的,因为他构思好、而且造型意识强,还讲风雨雷电什么这些个,他全上,所以每次他们连续得了好几次都大奖,他也指挥唱歌,所以他在电影学院非常活跃,我们老师就跟他说、你小子干错行了,你应该走我的路,因为我们那个老师、导演系的主任田风,他就是由美术改行 当的导演,最后到电影学院当导演系系主任,所以他说你小子应该学我、改行,这是一个很大的因素,所以他出来以后、他就想当导演,但是那时候要是从美术改行,那可难得去了,他一开始的工作还是美术助理,后来慢慢在改行的时候变成科教片的编辑,然后变成故事片的场记,他这一切的转行、慢慢的干成副导演,在这个当中、对他来说没有白干,他几乎就全拿了,连组剧本、在选演员、在出去选景地,他在现场指导什么的,都学了很多东西,因为他在每次接触工作的时候、领导都能感受到他那种青春的活力和办事的能力,在这方面他给领导留下了非常深的印象,比如说他在冬天拍一种水里的戏,那是11月份,在水里拍《战洪图》,中间有一棵树、正好在演员头顶上,这画面是不好看的,让演员挪位置、也不是不可以,前面挪的位置、估计对方的演员就会有惊讶,那只有挪树最合适,还没等说、他就跳下水就去挪去了,也没有做任何准备,所以他一挪树的时候、下边人都说这小伙子太能干,他就会给别人留下一个非常深的印象,所以自己当导演之后、他还迟迟当不了,领导也特别着急,最后领导决定让自己来带他联合导演。《佩剑将军》是自己和李前宽第一部联合的电影,这个片子也特别有名气,它在1982年全国票房第一,几乎那个年代的人都对这部戏有印象。人们会说自己是拍重大革命历史题材的,但是自己拍的题材其实特别广泛,自己拍过知识青年的《甜女》,拍个农村片的《黄河之滨》,还拍过我们著名作家李杰写的话剧改编的电影,叫《田野又是青纱帐》,还有《鬼仙沟》,后来自己拍了《开国大典》,然后西安电影制片厂让我们拍《决战之后》,《决战之后》拍完了之后又拍的特别好,所以重大题材领导小组又决定让我们拍《重庆谈判》,后来又拍了《七七事变》,拍完这个之后、自己又拍了一个《红盖头》,反映抗日战争的,然后又拍湖北电影制片厂的《世纪之梦》,又给安全部拍了一部《旭日惊雷》,我们中间2004年拍了一个《朱元璋传奇》,2007年拍了一个香港回归的《苍天圣土》,2009年拍这个冼星海的少年时代电影、那是为澳门回归十周年拍的,我们什么奖都得了,无论是百花奖、金鸡奖、华表奖,还有天鹅奖,2023年盛典人物纪念大会里边、自己还得了个品牌奖。

李前宽是政协委员、三届的,他第八届是人大代表,九、十、十一 是政协委员,后来就当了文史馆馆员。在这些个会上,李前宽都在这个会上发挥了自己的职责,做了非常重大的事情,他在第八届全国人大会议上提出来成立电影频道,当年应该说1994年正好是电影是计划经济走向市场经济过渡时期,在这种情况下、李前宽开人民代表大会的时候、居然就提出来,能不能拿出个频道来,专门放电影,把过去的老的、好的电影也在这放,国外的电影也在这放,一下市场就打开了,所以他这议案一提出来之后、立即得到了同意,并且第二年的就开始开播。在2011年、李前宽是在全国政协会议上谈到了怎么样爱护一个演员,对他的缺点要开始批评,而不是一种攻击,这样是不行的,我们有个舆论导向,他正经八百在会议提这个问题。1958年,周恩来总理就提出了要建一个电影宫,但是每当这时候都提出来不要建楼、堂、馆、所,所以这个事都没有得以实现,后来1998年那年、这个李铁映同志,还有田聪明、我们的部长,当时也说这个事儿又要得不到实现,这怎么办,都特别愁得慌,正好李前宽知道这事儿、李前宽说这事儿很容易,这事儿你们办不行,你们不能给领导打报告,我来办,田聪明说、你怎么办,我写封信,写封信让电影家签字,因为当时正在开中国电影家协会全国代表大会,我找他们签字,这里边有很多是政协委员、有的是人大的,还有些个是社会名流,他们签字,同意就同意、不同意没事,而且我以我个人名义,田部长都没说话,他说我也不要你同意,成立了、这是你的功劳,不成、就是我个人的事儿,我签我一个人的名字,我就找那同志一块来签,他也不能怎么着我,我这也犯不了错误,因为这是为了电影事业,犯不了什么错误,他说我只希望你有一点帮助我来解决,你把这个信件直接送上去,要我从底下送过去、就截住了,直接送领导那去、那不就好了吗,结果领导看完了以后、第三天就回复了,可以,所以这个很快的得以落实,最后2005年、这不大山子那个中国电影博物馆正式开馆。2009年的时候开政协会议、正好当时领导人去看望政协委员,出来的时候、散会的时候他看到李前宽了,他认识,他说、这不是大导演吗,就握手,祝贺祝贺,那你当主席,我要向你请教几个问题,现在电影总体来说还不错,但是现在有两个难点,一个是这个剧本、这个一剧之本是不是有点,好剧本挺少,这是不是一个主要的问题,前宽说、主席你说的特别对,这是我们很重要的一个问题,但对于中国电影来说,这是上端,还有一个下端、下端就是市场,我们现在的整个电影院分布的很不均匀,所以在从发行来说、我们还有待于继续的开发,他说你比如说美国这样一个国家、它有四万块屏幕,我们才有六千块,他说、真的吗,我们有这么大差距吗,前宽说就这么大差距,他们的人口多少、我们现在人口多多,我们六千块、它四万块,他非常认真的、会后就召集各大电影制片厂开会,然后在这里边、让前宽进一步的阐述这个问题,前宽说一定要有给倾斜性的政策,后来国家定的给五十万,只要你有一块新的银幕、就给你五十万,我们现在八万块了。他还提出了一个想法,他说很早以前,就是香港回归以后,因为你看到那个撒切尔夫人摔倒那个镜头就比较单,我们都是一台机器拍的,你如果用三台机器拍、那就面就好了,一台机器你只能看到一个面,就这么珍贵的资料我们都没有拍下来,一个是说录像带、它那个磁容易坏,应该用胶片来拍这个东西,它留存的时间特别长,所以他提了以后、这个有一天,他在走廊的时候,看到有远远的过来一个人,跟他热情地握手,他并不认识,他说你不认识我、我认识你,我是纪录片的厂长,由于你的提案、我们现在全厂都活跃起来了,重大活动我们都拿着摄影机出现。所以在类似这样的问题、包括市场,他提的意见多了去了、多了去,都是关于电影市场的这个前进当中需要改造的,所以在这些年、他当了二十年的这个活动当中,他为电影事业做出的贡献、应该是有目共睹的,而且比比皆是的,李前宽做这个只是为了繁荣电影事业,所以我们虽然做了以后没有宣传自己,用不着,只要把电影更多的让很多观众都能看到,这就让人很高兴了。

来源:铁面人解读历史人物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