光线的野心与焦虑:中国神话宇宙需要多少部《哪吒》?

天堂影视 国产动漫 2025-02-08 19:09 1

摘要:2 月 7 日这天,王长田照例在光线传媒举办了一年一度的公司春节美食庙会,500 多名员工带来了诸如重庆麻辣鸡片、徽州毛豆腐、酥带鱼等诸多美食。员工们拥挤在大堂中,绕着长桌品尝,音响放着喜庆的春节音乐,一片欢快气氛。

“希望它成为中国人自己的漫威,但是我们的漫威是动画电影构成的。”

作者|何简

编辑|蒋浇

封面|《哪吒之魔童闹海》

2 月 7 日这天,王长田照例在光线传媒举办了一年一度的公司春节美食庙会,500 多名员工带来了诸如重庆麻辣鸡片、徽州毛豆腐、酥带鱼等诸多美食。员工们拥挤在大堂中,绕着长桌品尝,音响放着喜庆的春节音乐,一片欢快气氛。

王长田说,人和菜都有点多,但没有一个是多余的。

这个春节是属于王长田和光线传媒的。从 1 月 31 日大年初三开始,王长田就在微博上更新春节档的电影票房排名,一直到初七春节结束。每一张截图上,票房排名第一的都是光线主控的动画电影《哪吒之魔童闹海》(以下简称《哪吒 2》)。在这之前,他的微博几乎都是自己的书法分享,每天必要挥毫练字,最近几天他连书法也不分享了。

这部动画电影的最新票房已超 70 亿元,超越《长津湖》成为中国影史票房第一,同时也是全球影史单一市场票房冠军。猫眼专业版预测,《哪吒 2》内地总票房或将超过百亿——2024 年,中国内地电影总票房不过 425 亿元。光线传媒的股价也在节后涨幅达 40%,市值突破 400 亿元,创近四年新高。

《哪吒 2》的史诗性突破,或许会让王长田忽略掉一个月前光线动画电影《小倩》的折戟。这部被王长田视作是光线“中国神话宇宙”体系的首部动画电影,上映后票房仅为 1284 万元,同样堪称史诗性扑街。

如同 5 年前《哪吒之魔童降世》(以下简称《哪吒 1》)以超过 50 亿元的票房正式开启光线的神话宇宙一样,有望突破百亿元票房的《哪吒 2》,再度为光线的神话宇宙续了条命。

01|几经波折的神话宇宙

2019 年,正是在《哪吒 1》的片尾彩蛋中,随着《姜子牙》预告的出现,王长田构想的神话宇宙初见端倪,外界猜测光线会借此打造一个动画版的“中国神话宇宙”。

王长田当时也对外证实,他们已经有中国神话宇宙的构想,未来他们计划推出的《姜子牙》《大圣闹天宫》《凤凰》等都会成为中国神话宇宙的一部分。只是后来,《姜子牙》并没有复刻《哪吒 1》的成功,票房止步于 16 亿元,剧情也与《哪吒》系列完全没有关联,更谈不上所谓的宇宙。

和那时正处于巅峰期的漫威宇宙相比,光线初期构想的中国神话宇宙有些先天不足。当时光线负责操盘动画电影项目的彩条屋影业,本质上更偏向一个投资机构,而非内容创作的主体。漫威可以用一整套世界观串联起旗下几十部电影、剧集及衍生动画,但彩条屋影业并不具备这种能力。

2015 年,田晓鹏执导的动画电影《西游记之大圣归来》拿下 9.54 亿票房,让外界初次看到国产动画电影的潜力。光线原本是《大圣归来》的投资方之一,但在电影上映前期,光线由于不看好电影前景,错失了《大圣归来》。

但王长田动作够快。《大圣归来》上映第四天,王长田就豪掷 2000 万人民币签下田晓鹏,与《大圣归来》核心团队共同成立十月文化公司。也是那一年,光线成立彩条屋影业,开始正式进军动画电影产业。

媒体报道称,彩条屋影业成立第一年,就一口气签下 15 位动画导演,后来创造了《哪吒》系列奇迹的动画导演饺子也在其中。王长田当时甚至对外表示,“保守估计,中国最顶尖的动画公司,超过 50%都被我们投资了。”

某种程度上,你可以用腾讯投资的逻辑来理解彩条屋影业。彩条屋成立的 2015 年,中国动画产业尚处于培育阶段,仅有一部《大圣归来》不足以让市场完全认可动画电影的前景。

彩条屋成立初期,更像是在市场上寻找有潜力的导演及方向,摸索动画电影的市场喜好。彩条屋推出的包括《哪吒》《姜子牙》《大护法》《大世界》《深海》等多部电影,风格类型完全不同,市场表现也高低不平。

被外界视作是彩条屋“中国神话三部曲”的《哪吒 1》《姜子牙》《凤凰》等电影,也并不享有同一个世界观,很难称得上是“宇宙”。外界猜测,正是由于《哪吒 1》的成功,光线才开始将中国神话作为其动画战略的主攻方向。

《姜子牙》

但由于《姜子牙》与《哪吒 1》是同时立项且分属不同导演及工作室制作,已经很难再在剧情上产生联动。事实上,二者之间的联动仅限于宣发资源,徒有神话宇宙之名,而无宇宙之实。

王长田也意识到,仅凭彩条屋的投资策略,很难从全局把控神话宇宙的建立。2018~2019 年,王长田开始组织一支几十人的团队,重新梳理中国的神话故事、小说、戏曲及民间传说,来建立光线自己的神话宇宙世界观。

王长田对于光线的中国神话宇宙寄予厚望。过去几年,他多次对外强调,光线构建的中国神话宇宙将是一个持续几十年的系统性工程,“我们初步估计中国神话宇宙的基础框架将由几十部动画电影作品构成,这是一个巨大的工程,需要持续几十年。”他在此前接受媒体采访时透露,光线已经规划出二十多部神话宇宙作品。

为此,光线在 2023 年专门在公司内成立了全资子公司光线动画。和彩条屋影业主要依靠外部工作室合作不同,光线动画旨在出品光线自有的动画电影。

按照王长田的表述,光线动画的主要目的就是对神话宇宙进行规划和管理。换句话说,光线动画就相当于王长田的“漫威影业”,要从头构建起光线的中国神话宇宙。甚至王长田也公开表示,中国神话宇宙就是中国人自己的漫威宇宙。

去年 12 月上映的《小倩》是光线动画出品的首部动画电影,被王长田视作“中国神话宇宙”的开端。只是,《小倩》出师不利,令光线的神话宇宙再度蒙上一层阴影。

02|比漫威宇宙更难的路

某种程度上,王长田选择用动画来构建起的中国神话宇宙,是一条比漫威超英电影更艰难、前景也更不确定的道路。

和人们普遍认为动画电影比真人电影投入更低、回报更明确的惯常概念不同,动画电影实际上才是电影产业中最考验工业化实力的品类。和《流浪地球》《封神》系列开启的中国特效电影工业化类似,《哪吒》系列代表的也是中国动画产业的最高水准。

看看《哪吒 2》的片尾制作名单你就知道了。这部耗时 5 年制作的动画电影,拥有超过 1900 个特效镜头,需要 138 家动画制作公司共同打造,累计为《哪吒 2》提供支持的全国动画人员超过 4000 人。《哪吒 2》总制片人王竞对媒体表示,“可以说,国内大部分的动画优秀人才,都为这部影片奉献过。”

一些特效场面需要半年甚至一年时间的打磨。《哪吒 2》的主创人员接受媒体采访时表示,仅仅是片中只有短短 10 秒时长“穿心咒”画面,特效团队就花了一年多时间制作。

可如果一部电影需要全行业支持才能完成,就很难称得上是工业化的进步。《哪吒 1》上映之时,彩条屋前 CEO 易巧就对媒体表示,“我不觉得 1600 多人、几十家公司参与的方式是好的,这是不能持续的。”

这种情况至今未能得到改变。国内动画电影的制作周期普遍在 3-5 年,远超市面上大多数真人电影。

去年追光动画出品的历史题材动画电影《长安三万里》,制作周期超过 3 年,需要近 300 人的原创团队以及近千人的行业支持团队支撑。同样是光线出品的动画电影《深海》,更是由近 1500 人的制作团队花费 7 年时间打造。

即便如此,动画电影的市场反馈却更具不确定性。在《哪吒 1》收获超 50 亿元票房之后,光线传媒至今尚未挖掘出另一个具有同等市场号召力的动画电影系列。

田晓鹏曾创造过《大圣归来》的成功,但后续执导的《深海》市场反馈也并不如意,2023 年的春节档期间仅收获不足 4 亿票房,在同期上映的六部影片中排名第五。

过去 10 年,追光动画一共制作了 9 部动画电影,但只有《长安三万里》票房突破 10 亿元,包括《白蛇》系列、《新神榜》系列等多部电影票房始终在 5 亿元左右,多年未能突破。

《长安三万里》

王长田也曾多次提到,和北美、日本等电影市场动画电影票房占比达 15-20% 相比,中国动画电影市场份额仅有 4-5%。换言之,国产动画电影市场还没有完全打开。

灯塔专业版显示,2024 年国内共有 27 部国产动画电影上映,累计票房超 28 亿元,但其中接近 20 亿票房都由《熊出没·逆转时空》创造,当年度票房破亿的国产动画电影仅有 2 部,15 部国产动画电影票房未过千万。

从这个角度来说,累计票房超过 120 亿元的《哪吒》系列才是中国动画电影市场的另类,很难代表当下中国动画电影产业的普遍水准。正如此前彩条屋前 CEO 易巧所说,“中国有一部 50 亿的动画只能叫国漫开始,要有 5 个 10 亿票房的动画电影才能称之为崛起。”

即便已经计划规划了二十多部中国神话宇宙系列电影的王长田,此前也一再表示希望外界不要对动画电影抱太多期望。

他在 2021 年的上海电影节对媒体说,动画电影跟真人电影有个很大区别,就是制作周期非常长,至少四到六年才能制作出一部动画电影。但即便如此,也未必能保证最好的质量。

“所以,光线始终还是真人电影作主导的电影公司。”王长田说。

03|不能只有哪吒

至少在目前,王长田已经不用再担忧他构想的“中国神话宇宙”会胎死腹中。

2 月 5 日,在《哪吒 2》累计票房突破 48 亿元之后,光线传媒对外发布公告,截至 2025 年 2 月 4 日,公司来源于该影片的营业收入区间约为 9.5~10.1 亿元。

以此粗略计算,光线从《哪吒 2》票房中获得的营收比例大致为 20.8% 左右。当前《哪吒 2》票房已经突破 70 亿元,光线从该片获得的营收或达 15 亿元左右。

王长田对于《哪吒 2》的超高票房应该不会过于惊讶。早在去年年中,他就对外预测,《哪吒 2》的票房肯定是 50 亿起步,“它将会创造一个新的票房纪录,比如说六七十亿票房,我认为是有可能性的。”

加上这次光线吸取了《哪吒 1》上映时衍生品开发滞后的教训,《哪吒 2》的衍生品几乎与电影同期上市,相关产品已经处于缺货状态。在《哪吒 2》下映之后,IP 授权也将为光线带来一笔不小的回报。

在王长田的构想里,以动画电影构成的中国神话宇宙将会是一个持续几十年的系统性工程,需要几十部动画电影的持续产出。这样宏伟的蓝图很难靠《哪吒》的三部曲来支撑起来,更遑论一部《哪吒》需要等待四五年才能出现。

对于王长田来说,最迫切的问题仍然是产量。目前光线传媒体系下,负责动画电影产出的主要由与外部工作室合作的彩条屋影业,以及主打自制内容的光线动画负责。光线传媒此前对外表示,依托彩条屋及光线动画,公司已经具备每年推出 2-3 部动画电影的能力,并且产能在持续提高。

甚至此前主打真人电影的光线厂牌,也开始涉足动画电影制作。比如五光十色就已经投资了动画电影《三国的星空》。光线传媒此前也在投资者活动上表示,未来他们会让公司更多厂牌、更多员工参与到动画电影的制作、策划、运营之中。

即便如此,这些产能也稍显不足。王长田在 2023 年的公司内部信中就表示,他们几年前就意识到了制作力量可能会成为开发效率的掣肘,并着手投资和组建了数家动画制作公司,但产能远远不够。

后来他们开始组建内部的动画制作团队,但由于待开发项目数量太多,在较长的一段时间里制作力量仍将难以满足需求。为此,王长田呼吁全公司积极探索 AI 技术在动画制作中的应用。

作为光线中国神话宇宙体系下的首部作品,《小倩》的失利或许会让外界产生疑虑,但或许不会动摇王长田的决心。

光线仍然是目前国内动画电影制作水平最高、同时投资布局最广泛的电影公司,仅仅在财报中披露已立项制作的动画电影就有《三国的星空》《去你的岛》《涿鹿》等 11 部之多。按照光线传媒的表述,动漫相关业务是光线在横向领域优势最明显的业务板块,也是最具发展潜力的业务板块之一。

去年底上映的《小倩》并没有过多涉及王长田构想的神话宇宙世界观。据此前光线在投资者活动上透露,光线已在筹备一部讲述中国神话宇宙开局之战的作品,称这将是一个非常大规模的神话英雄的集结之作。

“希望它成为中国人自己的漫威,但是我们的漫威是动画电影构成的。”王长田说。

来源:山上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