张兰、汪小菲被封了,该总结他们对社交媒体的利用套路了

天堂影视 内地明星 2025-02-08 18:51 1

摘要:张兰、汪小菲母子的账号已经被抖音平台被永久封禁;我相信,在其他平台,就算他们不遭遇同样的命运,恐怕也会遭遇限流,从而彻底失去“顶流网红”的地位。这也给他们长达十多年操纵社交媒体、利用流量牟利的历程,划上了一个句号。这对饱受争议的母子的网红生涯,终于到了“盖棺论

张兰、汪小菲母子的账号已经被抖音平台被永久封禁;我相信,在其他平台,就算他们不遭遇同样的命运,恐怕也会遭遇限流,从而彻底失去“顶流网红”的地位。这也给他们长达十多年操纵社交媒体、利用流量牟利的历程,划上了一个句号。这对饱受争议的母子的网红生涯,终于到了“盖棺论定”的时候。

根据我的观察,张兰、汪小菲母子,是最早产生“流量变现”意识,有组织、有计划地利用社交媒体积累商业资本的传统行业企业家之一。早在十多年前,汪小菲和大S结婚,就成为了新浪微博的“世纪事件”,其高调程度堪比当年查尔斯王子与戴安娜王妃的大婚。搜狐的张朝阳因为“擅自”发布婚礼现场的图片,被指责侵犯了“独家媒体报道权”,还引发了一场不大不小的争吵。在婚礼前后,张兰频繁接受媒体访谈,保持了极高的曝光率,反而是身为艺人的大S不太习惯这种社交媒体驱动的曝光模式。

很多人以为,大S无非是又一位“嫁入豪门”的女明星。可是事实很快证明,张兰母子通过大S获得的直接和间接利益,超过了后者从前者得到的利益。如果不是有“大S的老公和婆婆”身份加持,这对母子不可能在卖掉俏江南之后,仍然长期盘踞社交媒体顶流,并且在短视频时代混得风生水起。汪小菲与大S离婚、打官司,非但没有影响前者的人气,反而提供了更多的话题。很多网友都总结过张兰母子在直播和短视频当中“消费”大S、对其冷嘲热讽的案例,在此毋庸赘述。

我们可能永远无法准确统计张兰母子通过炒作与大S的关系,获得了多少流量,这些流量又转换成了多少商业价值。只需要举出一个小小的案例:2月6日,张兰在抖音的最后一场直播,累计观看人数930万、新增粉丝10万、GMV超过100万。如果没有被平台掐断,这场直播的人气可能还会增长一倍以上。实际上,在被抖音永久封禁之前,张兰的“俏生活”已经成为一个冉冉升起的电商MCN。至于“麻六记”的线下生意,当然也得到了互联网流量的巨大加持,这就更加难以量化了。

虽然张兰母子对大S的“消费”态度令人不齿,但是不可否认,他们早早参透了在互联网时代做生意的精髓:流量即价值、流量即资本,传统资本必须与流量结合,发挥“一加一大于二”的作用。在2025年,几乎所有人都接受了上述观念;可是在2011年,这种观念还是相当新鲜的。尤其是在俏江南上市失败、出售控股权之后,假如没有此前积累的社交媒体流量,张兰母子恐怕最多只能关起门来做富家翁,早已从茫茫商海销声匿迹了。

与上面那条精髓同样重要的第二条精髓是:流量要尽量掌握在自己手里,企业家要放下身段吸引流量、直面用户。这一点在十多年前就更超前了,当时但凡有点知名度的企业家都不会乐意做“戏子”;流行的思路是透过专业媒体等第三方与终端用户接触。对于张兰母子而言,当时有一个顺理成章的思路,就是让大S顶在前台作为“流量担当”,自己只负责搭台子、出主意。

为什么没有那么做呢?首先,张兰母子从一开始就不太信任大S,站在事后诸葛亮的角度,这一点应该很清楚了。其次,有些微博网友总结的好:大S是电视时代的艺人,虽然站在舞台上,但并不是直面观众,而是隔着电视台、娱乐媒体面对观众;在本质上,大S与终端用户沟通的方式,与传统企业家更接近。而张兰母子天生就是社交媒体的宠儿,通过一段时间的锻炼,逐渐掌握了操控用户心智乃至引导平台热搜的技巧。因此,在社交媒体上,张兰母子从头到尾维持着对大S的“话语权碾压”,在离婚之后更是如此。在正常情况下,如果是大S本人出现在直播间,其效果几乎肯定不会比张兰更好。

附带说一句,企业家与明星或网红的结合,在中国并不罕见(名字我就不点了)。在理论上,应该是企业家的资本与明星网红的流量结合,产生协同效应;可是在实践中,这样的成功案例寥寥无几。究其背后的原因,要么是企业家本人缺乏这样的意识或意愿,要么是明星缺乏经营社交媒体的能力或精力。我还想补充一句:在社交媒体充分发展的2020年代,每个人都是演员,企业家自己就是最大的流量;只要他们愿意下场,完全没有必要让明星充当流量担当。雷军、周鸿祎等互联网企业家的表现,毫无疑问地证明了这一点。

然而,张兰母子虽然是企业家流量经营策略的先行者,却存在一个重大软肋:相比起顶尖企业家,他们的话题性明显不足。在俏江南被出售、麻六记不温不火的情况下,张兰母子的“自然流量”天然逊于那些真正的头部企业家——至少没有人会认为他们跟雷军、周鸿祎或何小鹏处于同一档次。因此,他们必须变本加厉地“消费”大S,借助娱乐圈的巨大流量撬动自己的杠杆。网友总结的张兰母子与大S的“缠斗”历程,恐怕只有极少数是真正的家务事,大多数都是生意(我指的是前者的生意)。关于大S的任何话题都很容易登上微博和抖音热搜,这种待遇是一般企业家很难想象的!

纯粹站在技术角度看,张兰母子的话题操控水平很高,随着时间推移呈现炉火纯青的状态,从而进一步扩大了自身的流量盘子:

通过营造自己在婚姻中“无错”“被绿了还履行业务”的人设,吸引男性用户和家庭观念较强的女性用户的支持。

通过打“爱国牌”,指责小S“台独”,大S的台湾艺人朋友“不爱国”,以及大S嫁给韩国人这一行为,吸引带有朴素爱国情绪的用户的支持。

通过各种擦边球,以及“荡妇羞辱”(本质上是造黄谣)等大尺度言论,吸引某些有窥私癖、喜欢擦边球内容的用户的支持。

这一连串的组合拳,究竟有没有详细的台本,还是主要依靠张兰母子即兴发挥?答案并不重要,重要的是他们把社交媒体尤其是短视频平台的流量生意玩明白了。最近三年,传统行业尤其是餐饮业哀鸿遍野,企业家纷纷想转型做直播、做视频,苦于不得其门而入。张兰母子则抱到了一棵价值极高的摇钱树,如果不是大S猝逝于日本,这棵摇钱树应该还能继续摇上很多、很多年。

事实上,在大S逝世之初,张兰母子对其进行“最终消费”、榨干“剩余价值”的过程,算得上相当成功了!汪小菲到处发“老婆我对不起你”,第一时间赶赴台湾并拍摄自己跪在雨中的视频,在当时都算是加分项。社交媒体明显呈现割裂态势,没有一边倒地责备汪小菲,某些平台甚至责备具俊晔多一些。假设张兰母子稍微低调一点,不要作妖,完全有可能把公众的怨恨全部导向大S的家人以及具俊晔,自己作为“悲痛的遗属”继续享受流量红利。为什么他们搞砸了呢?还是因为过于高调,太想吃这波突发流量,贪心不足蛇吞象。具体而言,有三件事情是非常错误的:

汪小菲自称出钱包机送大S骨灰盒返台,被揭穿之后仍不改口,形同造谣,构成了被平台封禁的直接导火线之一。

张兰过早开直播“消费”大S去世一事,在直播间对逝者缺乏尊重,引发舆论塌台,直播也被掐断,构成了被平台封禁的直接导火线之二。

张兰母子在抖音操控话题的动作过于明显,被网友抓了无数现行,由此引发对此前行为的总清算,构成了被平台封禁的直接盗火线之三。

此时此刻,被永久封禁的张兰母子恐怕在哀叹:如果少贪心一点,哪怕稍微收敛一点,让人看到哀悼的诚意,恐怕这波就能“上大分”而不是被封了。然而,从他们过去多年的表现看,“玩火者必自焚”,“瓦罐难离井上破”,出事是迟早的事。就算不是这次,今后某一天也难逃触犯众怒引发的总清算。

前面说过,当初汪小菲和大S的婚礼,在社交媒体的热度堪比多年前查尔斯王子和戴安娜的婚礼。英国王室在戴安娜猝逝后,一开始的表现也难孚众望,甚至引发了英国民众“废除君主制”的呼声;此后,王室当机立断,给予了戴安娜最高规格的哀悼,硬生生地把自己之前丢掉的分拿了回来。虽然这两起事件的具体背景并不相同,但老牌王室毕竟是王室,餐饮起家的土豪毕竟是土豪。且不讨论它们的道德品质,在应对事务的实际手段上,两者何啻于天壤之别!

至于张兰母子被封一事,会不会引发大家对抖音、微博等平台的不信任情绪,乃至为他们制造更大的监管压力,那又是另一个话题了。对于具备“社会动员力”的头部社交媒体平台而言,每出现一次这样的争议事件,就意味着自己的隐性束缚又多了一层,而这种束缚又不可避免地会传导到所有创作者(尤其是那些以操纵热门话题博眼球为核心竞争力的创作者)头上。这个影响将是长期的、潜移默化的,我们只有静观其变。

来源:新浪财经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