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就在近日,三亚市综合行政执法局的一则通报,将辛巴的爱徒——拥有1.1亿粉丝的顶流主播“蛋蛋”推至舆论风口。
辛巴,走上小杨哥的老路
就在近日,三亚市综合行政执法局的一则通报,将辛巴的爱徒——拥有1.1亿粉丝的顶流主播“蛋蛋”推至舆论风口。
通报显示,蛋蛋因在直播间售卖一款涉嫌虚假标注的牛排产品被立案调查。
图源:头条@经视直播
事件发酵至今,生产商山东卓跃食品有限公司也面临行政处罚。
在流量至上的时代,主播们的“翻车”早已屡见不鲜。
但当一个拥有亿级粉丝的超级IP因虚假宣传被官方调查,其背后暴露的不仅是个人信誉的崩塌,更是整个行业“野蛮生长”的沉疴。
被罚175万!徒弟遭立案调查
全网声讨辛巴
2024年12月1日,打假博主“蛙哥出击”发布了一则视频,直指辛巴徒弟——主播蛋蛋直播间售卖的牛排产品存在标签造假问题。
消费者送检报告显示,牛排中检测出焦磷酸钠、D—异抗坏血酸、柠檬酸钠等添加剂,但这些成分未在配料表中标注。
图源:头条@经视直播
更讽刺的是,蛋蛋在直播中多次强调该产品“我们的配料表非常干净”、“原切现切”,而实际标签已注明其为“速冻调制食品”。
图源:微博
这一矛盾迅速引发消费者愤怒。事件曝光后,蛋蛋直播间紧急下架涉事产品,但舆论并未平息。
据悉,去年12月5日,生产商山东卓跃食品有限公司被属地市监部门立案调查;
图源:企查查
今年2月6日,三亚市综合行政执法局正式对蛋蛋本人立案,曹县市场监管局也表示将“近期下达处罚决定书”。
实际上,此次事件的争议核心,在于直播话术与产品实情的严重割裂。
首先是成分隐瞒,据悉,该产品未标注添加剂涉嫌违反《食品安全法》,可能对消费者健康构成风险;
其次,是带货宣传时候存在概念混淆。将“速冻调制食品”包装为“原切牛排”,利用信息差误导消费者;
有网友评论:“这不是失误,而是认准消费者不懂带货的猫腻,会上当。”
然而,事件波及的不仅是蛋蛋个人,其背后的辛选团队、生产商卓跃食品,乃至整个直播带货行业,特别是其“师傅”——辛巴,均陷入质疑。
值得一提的是,2月6日,有媒体记者从国家企业信用信息公示系统官网获悉,近日辛选集团关联公司广州辛选网络信息科技有限公司因虚假宣传违法行为,被广州市白云区市场监督管理局罚款175万元。
图源:国家企业信用信息公示系统官网
图源:抖音@桃白白style
而就在三天前(2月5日),电商最前线还报道了辛巴在春节期间的“黑蟹”事件《又黑又臭!辛巴春节带货大翻车》,不少网友晒出收到在辛巴直播间购买的“海鲜大礼包”实物,与直播宣传中的图片相去甚远。
图源:小红书
有消费者称,盒子比想象中小,打开后发现分量严重不足; 还有消费者表示,海鲜质量堪忧,部分食材甚至散发异味;
有网友吐槽,冰袋融化后,海鲜已经变质,无法食用。
另外,此前辛巴团队就曾因“糖水燕窝”事件被罚款,包括此次蛋蛋的“翻车”被视作辛选系监管漏洞的延续。
而卓跃食品作为供应链方,若最终被确认标签造假,或将面临更严厉的行业禁入处罚。
接连翻车
辛巴或难逃此劫
大家一定都听过这样的话术模板:“全网最低价”、“逆龄神器”等等。
近年来,直播行业形成了一套成熟的“话术体系”:什么特价活动“仅此一天”“库存只剩100单”;
更有甚者也打出感情牌,“家人们,今天亏本补贴,只为冲销量榜!”
这些套路本质是将消费者置于信息茧房,利用心理暗示促成冲动消费。
在电商最前线看来,蛋蛋的账号粉丝数虽高达1.1亿,但流量并不等同于信任。
更重要的是,直播间动辄百万的观看量中,不乏机器人刷量、低价引流等手段。
值得警惕的是,部分主播通过“剧本式带货”制造虚假互动,例如安排“托儿”抢单、编造工厂砍价剧情等,进一步模糊真实与表演的边界。
尽管抖音、快手等平台均设有商品审核机制,但实际操作中,海量商品与人工审核能力的矛盾导致漏洞频出。
图源:快手
此次事件中,蛋蛋的涉事牛排产品能通过审核并长期售卖,暴露出平台对顶流主播的“特殊宽容”。
一名业内人士透露:“大主播的GMV(成交额)直接影响平台财报,监管难免手软。”
顶流主播翻车
正在毁了直播带货
蛋蛋的案例说明了一个残酷现实,那就是部分顶流主播将粉丝视为“韭菜”,将直播间变成“法外之地”。
据悉,有法律专家指出,主播作为广告代言人,若明知或应知产品虚假仍推广,需承担连带责任。
此次立案调查若坐实其主观故意,蛋蛋或将面临巨额罚款乃至刑事责任。
从平台角度来说,平台对头部主播的依赖,使其在治理中陷入两难。
一方面,封禁顶流意味着损失真金白银,毕竟快手、抖音都需要头部主播来支撑;
另一方面,纵容虚假宣传终将反噬平台信誉。此次事件中,三亚市监局的介入或倒逼平台加强自查。
但长远来看,唯有建立透明化审核机制、打破“唯GMV论”的考核体系,才能根治乱象。
“蛙哥出击”的胜利,标志着消费者维权意识的升级。越来越多打假博主、专业测评机构加入监督行列,通过送检、比对、法律诉讼等方式挑战行业潜规则。
这种“民间监管力量”的崛起,可以说正在重塑直播电商的生态平衡。
也有分析指出,为了降低带货翻车风险,可以适时借用AI的力量,就好比说引入区块链技术实现商品全链路溯源,从生产、物流到销售环节透明化;
在笔者看来,利用AI算法实时监测直播间话术,自动识别“绝对化用语”“虚假承诺”等违规内容,也是个不错的方式。
起码能让一些主播们不再信口开河,说的天花乱坠。
从法律角度来看,现行《广告法》对虚假宣传的最高罚款仅为广告费用10倍,震慑力有限。
就有专家建议参照食品安全领域“处罚到人”原则,对主观恶意的主播追究刑事责任。
写在最后,
电商最前线观察认为,蛋蛋的“翻车”,或许只是直播行业乱象的冰山一角。
但它像一记重锤,敲醒了沉迷于流量神话的从业者:再精致的滤镜,也遮不住真相的裂痕;再庞大的粉丝群体,也经不起信任的崩塌。
这场风波留给行业的,不应止于对个别主播的追责,而是一场关于“底线”的集体觉醒。
当消费者开始用脚投票,当监管利剑高悬,唯有回归“真”与“信”,直播电商才能真正走出野蛮生长的泥潭。
来源:电商新视界